一、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作者苏轼?朝代宋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二 、译文?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 ,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 ,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
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 ,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二、作品赏析
其一
首先 ,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 ,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 ,已经透露出来。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
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 ,黄绿相间 、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 ,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 、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 ,舒畅之感。
其二
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 ,第二首也写得很好 。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并且在下一句 ,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诗到了第三、四句 ,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 ”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 ,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
本文来自作者[终金宇]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801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终金宇”!
希望本篇文章《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全文是什么啊》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一、原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作者苏轼?朝代宋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