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 ,贾府的主子吓唬丫头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撵出去 ” 。照理说,“撵出去”,而且是“身价银子都不要她的了” ,那就是重获了自由身,应该是身为奴婢的女孩子们求之不得的事情。
可是,小说中的真实情况却是——袭人听到母亲和哥哥要赎她 ,哭得眼都肿了;晴雯和宝玉拌嘴,发誓“死也不出去 ”。不仅一等丫头如此,就连怡红院中最不入流的小丫头坠儿,因为偷镯子东窗事发 ,将被撵出去时也是一百一千个不愿意 。
不过,在这一群“死也要死在怡红院”的丫头里,还是有异类的 ,那就是——春燕。
可能有些人根本记不起来春燕是谁。
春燕,《红楼梦》中又常常唤作“小燕”,贾宝玉房中的丫头 。《红楼梦》第63回 ,怡红院中众丫头凑份子给贾宝玉过生日,袭人 、晴雯、麝月、秋纹一人五钱银子;芳官 、碧痕、春燕和四儿一人三钱。由此可见春燕应该算是院中的二等丫头。
这二等的四个丫头中,碧痕和秋纹交好 ,可以算是袭人一系的。芳官和四儿后来抄检大观园,被王夫人赶将出去,下场都不好 。只剩下一个春燕 ,看不出和袭人一系有明显关系,反倒是和芳官、四儿走得更近,经常一起出现,却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未受波及 ,幸免于难。
探究春燕的家世,和小红有些相似,也是当初盖园子的时候进来 ,分在了怡红院。小红虽是奴才,其实“家世显赫 ”,父亲林之孝乃荣国府的管家 ,是实权派 。(晴雯等人排挤小红,实属不长眼睛)。同样,春燕可以被分配到怡红院吃大锅饭 ,应该也有点背景。书里春燕的娘老何妈在宝玉面前哭诉自己“寡妇失业”,非常可怜,很可能是一种示弱 。从春燕嘴里我们可以知道:她的母亲 、姨妈、姑妈全在大观园中工作 ,关系盘根错节,而且在大观园改革中,分到了包干田,成为管理阶层 ,还各自认了芳官、藕官做干女儿(这其实就是一个拿钱不干活的高福利公务员岗位),种种迹象表明,春燕家至少应该是奴才中的中层 ,处境比晴雯要好很多。
春燕进怡红院,和小红可能很相似。两人到怡红院时,宝玉还没有住进来 ,园子很清闲,几乎没什么活,不太有机会接触到什么主子 。换言之 ,两家的父母都没有指望靠女儿攀龙附凤,只是希望给女儿找个清闲而又高福利的工作,混到嫁人生子。家长的这种想法 ,也决定了小红和春燕与大部分红楼丫鬟的不同之处,她们都是属于头脑比较清醒的一类。
说实话,《红楼梦》里聪明的丫鬟不少,脑子清醒的却不多 。这也难怪 ,当整个世界只有“贾宝玉”一个偶像,而偶像又那么温柔多情时,少女们的心砰砰乱跳也属正常 ,但是如果追星追到迷失自我,如晴雯、金钏 、芳官,后果就比较严重。大观园中明确不追星、志不在此的 ,如司棋、彩云 、小红、春燕。(至于小丫头有很多,就不计在其列了)。司棋与彩云原本就不在宝玉房中,另当别论 。小红似乎曾经想要引起宝玉注意 ,没有如愿,立刻不再纠缠,调整了目标 ,行动力极强、懂得取舍,令人佩服。
而春燕很有意思,她虽然出场不多,但看得出 ,应该是属于进入宝玉心腹圈子的人。试图把柳五儿弄进怡红院这件事,是她和芳官一起参与的,两人甚至一起瞒过了袭人 。宝玉过生日那天 ,让春燕“一人跟着”,细细询问了柳五儿的情况,可见宝玉对她的信任。这件事情虽然是芳官穿针 ,却是春燕“引线 ”,她对于来龙去脉很了解,而且行事比芳官更隐秘稳妥。虽然是在这件事情中出了大力的 ,但是春燕很低调,从不曾像芳官那样以“恩人”的姿态跑到柳家的那里指手画脚,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她参与其间 。王夫人把芳官赶出怡红院 ,罪名之一就是她挑唆宝玉把柳五儿要进园子。可是此时并未波及春燕,也是她平时知道收敛的聪明。
而春燕更大的聪明在于——虽然颇受宝玉喜欢,寿怡红喝醉了酒,也可以和主子横七竖八躺在一起 ,但却从不曾把怡红院当成自己的归宿 。老何妈因为斥责了莺儿,贾宝玉让春燕带着母亲去薛宝钗处道歉。有这么一段描写:
娘儿两个应了出来,一壁走着 ,一面说闲话儿。春燕因向他娘道:”我素日劝你老人家再不信,何苦闹出没趣来才罢 。“他娘笑道: ”小蹄子,你走罢 ,俗语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春燕笑道:”妈,你若安分守己 ,在这屋里长久了,自有许多的好处 。我且告诉你句话:宝玉常说,将来这屋里的人 ,无论家里外头的,一应我们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呢。你只说这一件可好不好?“他娘听说 ,喜的忙问:”这话果真?“春燕道: ”谁可扯这谎作什么?“婆子听了,便念佛不绝。
这是一段很温馨的情节 。《红楼梦》里的女孩子受贾宝玉“女孩是珍珠,婆子都是死鱼珠子”的言论影响 ,多半已经忘记了自己也是人生父母养,忘了自己也会老。可是春燕和她母亲却没有,受屈辱也好 ,被宠爱也好,那不过是工作 、是老板,最亲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家人。打也打得、骂也骂得 ,语气中透露的都是亲情 。而两人更是盼着“有一天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这是他们看来最大的幸福。老何妈欢喜的样子,连声念佛 。和袭人听闻哥嫂要为自己赎身时哭到眼睛红肿、晴雯说自己死也不出这扇门 ,芳官一出怡红院就剪了头发当姑子,实在是天差地别。
春燕“出去 ”后的结局是什么呢?应该不会如彩云去做妾。老何妈虽被人称作“昏聩”,却不是个坏人,勤俭看守花草树木 ,让女孩子们觉得不自由,却不是什么错 。她对女儿其实很疼爱,即使小气些 ,也不是会“卖女儿”的人。以春燕的头脑,应该也不会做出如司棋般私相授受的事情。她和茗烟是很有可能的一对。
贾探春领导大观园改制的时候,分配了产业 。提到茗烟的母亲老叶妈管了院中花草树的收益 ,而之后春燕也提到自己的姨妈管了这一带的事物,两者可能是同一个人。而老叶妈,老何(荷)妈名字也有牵连。如果假设成立 ,则两人应该是姨表兄妹,放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首选 。小说中 ,茗烟也是个受欢迎的人物,他是小红的干哥哥,但是小红跟了贾芸,两人已经没有可能。老叶妈和莺儿的母亲交好(可能也有宝钗推动的关系) ,但宝钗成了宝二奶奶,莺儿的结局也可能是和平儿一样的通房丫头.
春燕无意于给主子做妾,家生子的身份又不容许她在外面找人家嫁。因此 ,身份相当又相互了解的茗烟是最好的人选 。而茗烟的机灵聪明和春燕的稳重低调,性格上也正好互补,如果成功 ,算得上是一段好姻缘。
附:老叶妈和莺儿娘的交情
大观园改革一场戏中,薛宝钗无意中透露出一个信息。贾宝玉身边最得力的小厮茗烟的母亲老叶妈和自己身边的大丫头莺儿的母亲关系非同一般 。这个消息在这之前似乎很少有人知道,但也让人觉得奇怪。贾府历经几代 ,家生奴才之间亲上加亲,关系复杂很正常。但莺儿的母亲却是和宝钗一起到贾府的,何以就要好到如此田地?当然 ,投缘这种事谁也说不清,但因为两人的子女“岗位 ”敏感,就不由得人不起疑了 。之前我根据宝钗一句“金钏常穿我的旧衣”推测薛宝钗可能经常通过一些小恩小惠,从性格直爽而又缺乏头脑的金钏那里获得王夫人房中的消息。而在宝玉房里 ,宝钗刻意讨好袭人,众所周知。但袭人毕竟是丫头,不能跟出门 ,而对待能够跟出门 、了解宝玉府外情况的心腹小厮茗烟,无论是宝钗自己还是身边丫头,身份都不合适直接交往 ,于是就采用了更迂回的方式——两人的母亲。这当然只是一种揣测,但是未必不是事实 。《红楼梦》粗粗读来,似乎一地鸡毛 ,但若仔细探究,处处都有文章。宝姐姐,着实了得!
甄嬛的原型是谁?
我是煮酒君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甄嬛,原型为钮祜禄氏熹贵妃,满洲镶黄族人,其父凌柱 ,官拜典仪,在清律,为四品官 。 历史 沿袭、贯彻了重男轻女的观念 ,钮祜禄氏虽然身为雍正之妻,乾隆生母,一生封号熹妃、熹贵妃 、孝圣皇后、崇庆皇太后 ,却没有留下名字。
史书上,我们连其名字的只言片语都无法找到,本文以“钮祜禄氏“特指熹贵妃。
“钮祜禄”三字 ,为满语的音译,也作“钮钴禄”、“钮古录“等,是满族大姓 ,其族人才辈出,在内部德高望重 。钮祜禄氏其家庭到她这一辈,其实可说式微,其父虽说也是四品大员 ,但位列典仪官,并无实权,传闻钮祜禄氏相貌并不算很出众 ,八族选秀之机无法进入皇宫,仅以其身世之助力,进入时为皇子。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 ,钮祜禄氏虚岁十三,进入皇四子胤禛府中。此时的胤禛,封号是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改封号为雍亲王 。
据史料记载,钮祜禄氏进入贝勒府后,封号格格 ,另一种观点则是她只是作为侍奉雍亲王及其福晋,作为仆从存在,处境堪忧,若二十五岁之前不能时来运转 ,则会得到一笔遣散费。据一则典故,说胤禛得一种传染病,几近丧命 ,唯钮祜禄氏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由是得到胤禛青眼有加。康熙五十年八月,钮祜禄氏与胤禛的儿子降世 ,即后来的乾隆皇帝,被当时的康熙帝认为“是命过重,福将过予“ 。
康熙过世后 ,胤禛参与皇位的争夺,最终胜出登基,是为雍正帝。钮祜禄氏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被册为熹妃。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 ,晋为熹贵妃,仅次于皇后。孝敬皇后过世后,熹贵妃便是后宫中的“一号“人物 。
雍正帝的儿子大多早夭,唯独弘历活到成年 ,因此,尽管弘历既非长子,又非嫡出 ,却顺理成章的继位为帝,是为乾隆帝。登基后,乾隆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 ,冠以“崇庆“二字,可见其孝心。乾隆为人孝顺,对钮祜禄氏的愿望大多予以满足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乾隆对钮祜禄氏的母族大加封赏,甚至一直追赠到其祖上三代 ,皆以其母之名进行恩赐,大大满足了钮祜禄氏可能存在的野望。
乾隆皇帝陪伴其母,多数时候左右不离,每日早起赴钮祜禄氏居所请安 ,如果离得较远,或外出远游,则具折派专人请安 ,请安的折子也被妥善保存了下来。钮祜禄是封建意义上的好女人,夫死从子,清心寡欲 ,恪守清代祖制,从来不去干政,乾隆皇帝亦竭力避免政务对皇太后的搅扰 ,曾专门向侍奉皇太后的宫女太监下令,严禁在皇太后跟前传说闲话,以免钮祜禄氏烦忧 。
钮祜禄氏做皇太后的四十二年间 ,正值清朝强盛时期,母慈子孝,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可谓一生顺遂。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林小静
前几年,一部清代宫廷剧《甄嬛传》红遍大江南北,孙俪饰演的甄嬛一角深入人心 ,这部大热剧也让里面的诸多演员从此成名。很多人会好奇 历史 上真的有甄嬛其人吗?《甄嬛传》里的甄嬛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 历史 呢?应当说,甄嬛是真实存在的,她的 历史 人物原型名为钮祜禄氏 ,是雍正皇帝册封的熹贵妃,乾隆皇帝的生身母亲 。钮祜禄氏历经康熙、雍正 、乾隆三朝,因为丈夫和儿子都十分“给力 ” ,她也被康熙称为是最有福气的人
出生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属满洲镶黄旗,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钮祜禄氏13岁 ,通过选秀女(清代选秀女的年纪在13~16岁)的方式进入了当时还是皇四子的胤禛府中。不过对于她初入胤禛府的身份,存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她最初在雍亲王府邸为低阶侍妾,史书记载她为格格;一种说法是此时的钮祜禄氏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侍女 ,侍奉胤禛和他的福晋们 。不管哪种说法是真,可以肯定的是初入胤禛府的钮祜禄氏地位并不高,也没有得到胤禛的多少恩宠。不过她尽心侍奉胤禛 ,最后获得胤禛的宠爱。据说有一次胤禛患时疫,病情很严重,几乎丧命 ,这时钮祜禄氏不顾被传染的危险,尽心尽力侍候胤禛,为其亲自煎汤熬药 ,无微不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胤禛奇迹般康复了 ,这次经历让胤禛对她十分感激,钮祜禄氏也因此收获了胤禛的真心。后来雍正即位后,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将其册封为熹妃,雍正八年(1730年)晋封为熹贵妃 ,地位仅次于皇后 。雍正九年皇后病逝后,她统摄后宫。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诞下弘历。
熹妃
儿子弘历的出生,是钮祜禄氏一生的转折点 ,弘历这孩子从小便聪慧过人,深受爷爷康熙的喜欢,钮祜禄氏也因此获得了康熙帝的称赞 。雍正继位后 ,钮祜禄氏于雍正元年(1723年)被册封为熹妃。又于雍正八年(1730年)晋升为熹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雍正九年(1731年),皇后故去 ,熹贵妃统领后宫 。弘历即位后,母以子贵,钮祜禄氏作为皇太后 ,享尽各种荣华富贵。钮祜禄氏最有福气的是儿子乾隆特别孝顺,对母亲可以说是精心侍奉。不仅做到每天早上给皇太后请安问好,即使乾隆外出离皇太后较远,仍会具折派人专门给皇太后请安 。而且为了让皇太后能够不被外界打扰、保持清净之心 ,乾隆曾专门下令谕旨告诫太监宫女禁止向皇太后传闲话。皇太后笃信佛教,乾隆皇帝专门为她建造了布满宗教绘画和物品的宝像楼,里面有一个由787尊佛像组成的佛堂。此外 ,乾隆皇帝几乎外出巡行都要带上皇太后,一路上倍加照顾 。据统计,曾陪皇太后南巡4次 ,游历456天;东巡4次,游历187天;巡幸五台山3次,游历108天…皇太后八十大寿生日宴会上 ,年逾六十的乾隆皇帝特地穿上了缀满羽毛的彩色衣服,带着兄弟、子孙等众人给她表演舞蹈,讨她欢心。
乾隆皇帝
正是乾隆的悉心照顾 ,加上常年生活清净,钮祜禄氏十分高寿,她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1777年3月2日)病逝于圆明园长春仙馆,享年86岁 ,寿命居清代皇太后之首。
参考文献:
悦己:《 历史 上的甄嬛》,《天津中学生》,2013年04期。
李刚:《清代宫廷最有福的女人—— 历史 上真实的“甄嬛”》 ,《中国档案》,2015年01期 。
《甄嬛传》这个超大的宫斗剧席卷了无数少男少女的收视率,其中的主人公甄嬛更是家喻户晓 ,但是这终归是一部小说,其人物其实都是虚构的,在大清朝的 历史 上并没有这个一个人叫做甄嬛 ,小说的作者脑洞大开杜撰出的这个人物其实是综合了多个 历史 人物所写成的,但如果各位朋友非要找出一个最像甄嬛的原型,笔者使劲的踅摸 ,终于找出了最贴谱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生母熹贵妃。
之所以锁定熹贵妃是因为在甄嬛传中有一个细节,雍正皇帝指定甄嬛为皇四子弘历的生母。那么在 历史 上这个人只能是大清朝这个最有福气的皇太后熹贵妃钮祜禄氏了,其实她最初的地位并不高 ,只是一个侧福晋,她是以秀女身份进入的雍亲王府邸(那个时候雍正还不是皇帝,只是雍亲王)她的最初地位非常低微 ,就连生下了弘历(后来的乾隆)后,其地位也没有太大的提升,只是一个府内的格格而已 。 (此为弘历 ,尔后的乾隆皇帝)
(此为雍正皇帝,‘甄嬛’的老公)
但这一切在她儿子弘历十岁之时得到了改变,弘历在某次得到了老皇帝康熙的接见 ,并被其所喜爱,事后竟把弘历接进了宫内康熙亲自抚养,而且康熙还接见了她 ,母凭子贵,雍亲王对这个老婆开始注意并加以恩宠,地位日渐升高,雍正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 ,进而晋为熹贵妃。尤其在其子弘历成为乾隆皇帝后,更是尊崇备至,加上乾隆是一个大孝子 ,这老太太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才驾鹤西去。
甄嬛,流潋紫所著小说《甄嬛传》中的女主角,《
如懿传
前几年《甄嬛传》大热 ,不仅里面的宫斗戏很精彩,就连里面的服装 、布景、礼仪也被称为是神还原了当时的清朝皇宫 。大家都知道,《甄嬛传》是一部架空小说的 ,但把它改编成清宫剧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甄嬛这个人物是有 历史 原型的,那就是熹贵妃钮祜禄氏 ,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的皇帝的生母、雍正的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最初雍正还是雍亲王时她就已经入府为妾了,当时她十三岁。不过当时她号格格,是低阶侍妾 。在此后的十余年内 ,都是格格,阶品并未上升,也没有生下任何的小皇子 ,可见当时的她并不受宠。当时比较受宠的是齐妃,她是这几年内唯一为雍正生儿育女的人,可见当时她是府内最为受宠的人。她为雍正生了三子一女 ,可惜两子早殇,只有一女,一子活了下来 ,这个儿子便是雍正的三子弘时 。因为雍正的前两子都去世了,所以三子弘时就成了雍亲王府的大阿哥,而且是雍正的独子。
钮祜禄氏的这种不受宠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她生下儿子弘历才得以改变。康熙五十年八月 ,钮祜禄氏生下了雍亲王的第四子,弘历,当时大阿哥弘时已经八岁了。然后便母凭子贵,被升为侧福晋 。雍正即位后被封为熹妃 ,居景仁宫,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 、年贵妃,齐妃。后来年妃和乌拉那拉皇后相继去世 ,齐妃之子弘时也失了帝意,遂地位逐渐升高,雍正八年被封为熹贵妃。皇后去世后 ,她成为了雍正后期后宫的统摄者,处理六宫事宜 。
按道理来说,大阿哥弘时年岁最长 ,母妃位份又高,是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但雍正在弘时20岁时还不立储 ,说明当时对于立储一事他就没考虑过弘时。当时他考虑的就是弘历,因为在康熙皇帝周年忌辰时,雍正帝并未亲自去,而是派了年仅13岁的弘历去代他前去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储位已定,由弘历去告知各位祖先并寻求其庇护。虽然当时并未昭告天下,但雍正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弘时的帝梦落空了 ,于是与父亲的矛盾就出现了,慢慢的他和同与雍正有矛盾的十四叔胤禵走到了一起,站到了雍正的对立面。后来雍正并未放弃他 ,也做了一些改变,父子关系一度有所改善。不过后来由于帮派斗争,加速了父子关系的恶化 ,最后雍正将弘时从玉牒中除名,之后更是被除去宗籍 。之后弘时便日日寡欢,最后郁郁而终 ,年仅24岁。
弘时失势后,弘历便正式上位。雍正十三年时,儿子弘历继位,就是 历史 上的乾隆皇帝 ,熹贵妃钮祜禄氏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 。与《甄嬛传》所不同的是,弘历确实是熹贵妃的亲生儿子 ,而不是养子。
甄嬛的原型是乾隆的生母,雍正的熹贵妃。
她出身满洲镶黄旗人,姓氏是钮钴禄氏 ,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在雍正还是阿哥的时候,她就已经嫁进王府了 。由于父亲的身份并不是很高,所以她刚嫁进王府的时候 ,地位不高,只是一个格格的身份(那时的格格,不仅指代皇亲贵族的女儿 ,还指代亲王阿哥们位分比较低的脾嫔妾)。而且,由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此后十年间,她都没有怎么受宠 ,始终还是一个格格身份。
直到后来,四阿哥患上了时疫,病情非常严重 ,几乎丧命,钮钴禄氏衣不解带的照顾他,侍候的十分周到 ,因此四阿哥病好以后,也开始宠爱起她来了 。钮钴禄氏正好借这段受宠的时间,生下了弘历。
弘历自幼聪明 ,很受他父亲宠爱,在他十岁的时候,康熙第一次见到这个孙子 ,就非常喜欢,还将他接去皇后照料,亲自抚养,并且还称赞钮钴禄氏是有福之人。从这时起 ,已经注定钮钴禄氏的人生,将会迎来不一样的篇章 。
雍正登基以后,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 ,进而晋为熹贵妃。直到后来弘历登基,成为乾隆皇帝,熹贵妃也就变成了太后。
直到86岁的时候 ,钮钴禄氏才去世 。这个岁数,在古代算是十分长寿的了。
没文化真可怕
熬了十几年的格格
“钱格格”,这位弘历的“母亲 ” ,虽然有了弘历这个儿子,地位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提升
虽然亲王可以立四位侧福晋,可是“雍亲王”一直只有两位 ,一位是“世兰”的原型年氏,一位是“齐妃 ”的原型李氏。
而“钱格格”,有了儿子也还是“格格”(通房丫头),在这个“职位 ”上熬了十好几年 。
有人说 ,这正是“钱格格”的儿子是养子而非亲生的明证。因为她并没有“生”,当然也就享受不到“母以子贵 ”的荣耀。
不过,也有的资料显示 ,弘历就是“钱格格”的亲生儿子,是她因照顾生病的雍亲王“有功”、得到宠幸而生的。
其实,弘历到底是“钱格格”亲生的还是收养的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额娘 ”就是身份低微的汉人“格格” ,注定是要被忽视的 。
况且弘历出生的康熙五十年,雍亲王刚三十出头,他的几位身份高贵的夫人 ,福晋乌喇那拉氏 、侧福晋李氏(知府的女儿)、年氏(年羹尧的妹妹),一直在为他生孩子,他怎么会去在乎一个“格格”的孩子呢?
到了雍正即位时,仍然存活的皇子 ,只有三阿哥弘时(19岁),四阿哥弘历(12岁)和五阿哥弘昼(12岁,比弘历只小3个月) ,还有一个是年妃生的儿子福惠,那时还不到一岁。
雍正环顾膝下,发现这个被他长期忽视的四皇子 ,倒是现存儿子中最优秀的。这个将来会封为郡王、亲王甚至有可能成为皇帝的儿子,母亲的出身太低是说不过去的,于是 ,“钱格格 ”才一下子变成了“钮祜禄氏熹妃” 。
这位熹妃的后半生荣耀无比,皇后去世后,她进位熹贵妃 ,统摄六宫;雍正驾崩乾隆即位,她又升格为皇太后。
乾隆对母亲非常的孝顺,其证据可谓是近在眼前。
北京大学西门斜对面,有两个庙门一样的文物 ,是清代两座皇家小庙的庙门,其中之一的恩慕寺(右边的那座),就是乾隆为纪念这位皇太后而建的 。颐和园 ,在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大肆兴建之前,叫“清漪园”,也是乾隆为了给皇太后贺寿建的。
最幸福的皇太后
这位皇太后 ,享尽人间富贵福气,寿活86岁才去世,堪称“史上最幸福的皇太后 ”。
不过 ,这位“孝圣宪皇后”死后并没有与雍正合葬,而是葬在了泰陵以东的另一座附属陵园——泰东陵 。
太后不与“大行皇帝”合葬的意思,是明确写在当时的圣旨里的 ,表面文章是希望“大行皇帝 ”入土为安,今后不要因为太后死了要合葬而再有惊扰。
实际的意思呢,我们就可以发挥一下想象了。她有一个好儿子,享尽了福 ,活到高寿,但是,青年时代被夫君冷落的苦楚 ,也是刻骨铭心的吧,所以,“死生不复相见” ,或许更好 。
最后,给大家看看真实版的“嬛嬛”吧,这张画像 ,或许就能解释她年轻时的传奇遭遇了。
至于“钱格格 ”或者“李金桂”,也就是乾隆帝最有可能的亲生母亲,到底去了哪里?因为没有史料记载 ,所以说法不一。
难产而死 、留子“去”母(一般理解为谋杀),都是有可能的。不过在高阳小说中有一种更有趣的“李代桃僵”的说法——皇太后钮祜禄氏身体孱弱,四十几岁的时候就一命呜呼,而李金桂因为早年从事体力劳动 ,身体很是康健 。
因此有人给乾隆出了一个高招:在钮祜禄氏去世时秘不发丧、悄悄埋葬,而让李金桂悄悄入主慈宁宫,替代钮祜禄氏的“太后 ”之位。所以 ,“太后”后四十几年的“福气”,都是“李金桂 ”老太太代为享用了。
而这一妙计的副产品则是——计策具体实施的时候,最重要的“工作人员”是皇后的至亲 ,富察皇后的“嫂子”或“弟妹 ”,也就是《延禧攻略》中的尔晴,她因为“工作关系”而与皇帝有了过多的接触 ,之后生下了私生子福康安,不过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
她的原型按 历史 来讲应该是还珠格格里的太后娘娘也就是乾隆皇帝的母亲母亲: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这部电视剧是根据网络作家流潋紫的架空 历史 小说《后宫·甄嬛传》改编的,本身就是虚构 ,朝代也不是清朝的,是编剧改的,所以肯定没有真人。改编以后,甄嬛在 历史 上能关联上的人物可能就是乾隆皇太后中上徽号次数最多的 ,是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的生母钮祜禄氏,她当皇太后42年 ,共上徽号九次。她也是皇太后中最高寿的一位,终年86岁 。孝圣宪皇后简介: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岁入侍雍王府 ,名号为格格。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 。1722年(雍正元年二月),册封为熹妃 ,入居景仁宫;1730年(雍正八年),进熹贵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 ,移居慈宁宫。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崩于慈宁宫,享年86岁。皇帝的生母、雍正帝的熹妃了 。
电视剧《甄嬛传》,通过一幕幕充满阴谋和陷害的后宫争斗戏 ,展现了雍正身边的女人“甄嬛”的一生。甄嬛是谁?
“甄嬛 ”不过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她身上有不同后宫女人的影子。
剧中,雍正初见甄嬛 ,就被她吸引。原因是,她长得很像现任皇后的亲姐姐,即已故的纯元皇后 。对此 ,史学家表示, 历史 上雍正只有一个皇后,并无纯元此人。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原隶满洲镶白旗,乾隆元年抬入满洲镶黄旗,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 。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 ,13岁入侍雍王府,名号为格格。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1723年(雍正元年二月) ,册封为熹妃,入居景仁宫;1730年(雍正八年),晋熹贵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 ,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崩于慈宁宫 ,享年85岁。
本文来自作者[是你的秋寒呀]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76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是你的秋寒呀”!
希望本篇文章《《红楼梦》春燕为什么不愿留在怡红院?》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红楼梦》中,贾府的主子吓唬丫头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撵出去”。照理说,“撵出去”,而且是“身价银子都不要她的了”,那就是重获了自由身,应该是身为奴婢的女孩子们求之不得的事情。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