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败在了教育孩子上,为了教育好孩子操碎了心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的教育孩子 ,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
1、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 ,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 ,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 ,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 。管教若太严 ,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 ,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 ,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
2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 ,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 ,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 。”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 ,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 ,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 ,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 ,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
3 、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 ,吃要精品 ”,讲究吃穿。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 ,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 ,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4、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 ,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 ,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 ,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 。第四要多一点宽容 ,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 ,要等待。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 ,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 ,这都不利于教育。
5 、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 ,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 ,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 ,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孩子的成长不仅靠老师、学校 ,还要靠父母 、靠家庭,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子女缺乏真正了解 。有些家长用老一套方法,对孩子的过失 ,不是打就是骂,不但没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对比 ,或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应该怎样怎样 ”,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遏制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
1、爱要有方 ,严要有度 。
家教往往存在“两极分化”。要么爱得死去活来,要么严得不近人情。过份爱孩子的家长常常替孩子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不能学着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 ,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为别人的帮助理所当然 。有的父母则以“爱”为理由,对孩子过份严厉 ,经常骂孩子,甚至打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听话,但渐渐失去自尊、自信 ,失去勇于向上 、百折不挠的劲头,失去敢于说真话的愿望。理想的家教应该“爱有方,严有度 ” ,父母要对孩子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多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多给孩子发展的空间,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
2、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中国家长对待孩子 ,常有一种“不放心”的心理,很多事情都帮着孩子做。从小帮着孩子穿衣服,从小让孩子跟大人睡 ,孩子上学,帮着检查文具书本,不让孩子干家务活 。甚至长大了找工作、结婚 ,家长都要大包大揽。在这种包办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试试看的心理被抹杀,变得懒惰 、依赖、怕苦怕累、没有主见、不负责任。孩子能做的事 ,要早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关键的选择,要让孩子自己去选,以便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
3 、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大多数家长总认为“孩子犯错不好” ,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错误和成功一样不可避免,一样有意义。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过程 。孩子因为害怕犯错 ,什么也不敢尝试,小心翼翼 、胆战心惊地成长,那才是最大的失败。错误也是一种美丽 ,也是一种成功。孩子有了错,家长一定要平静对待,当它是一件好事 ,当它是孩子进步、成长的机会,切勿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孩子犯错 ,而不给孩子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
4 、学会夸奖孩子。
大家现在都知道赏识教育,但夸孩子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夸奖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 ,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 。如果夸得不准,孩子就会产生疑问 ,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夸错了,孩子就会把错的当成对的,产生坏作用。其次 ,夸奖要真实,只有真心、真情地夸,孩子才能积极回应 。心不在焉 ,敷衍了事,孩子往往会感到是在骗他。家长对孩子每一点进步给予发自内心的夸奖,会使孩子受到真心和亲情的感染 ,树立“今后我要做得更好 ”的决心和信心。三要夸奖及时,否则事过境迁,没有了当时的氛围,夸奖作用也会降低。夸奖的形式很多:除真诚的语言外 ,还有赞赏的目光和微笑,亲切的拥抱,轻轻的抚摸 ,等等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和举止,经常夸他的优点和进步 ,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信任和鼓励。
5、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 ,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 ,对未来的事业不利 。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我们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 ,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
家长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 、做人比技能教育更重要
学校教给孩子学习知识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而家庭从小对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进行影响。
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 ,对孩子许诺要慎重。许诺后我们都要履行诺言,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维护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同时教育了孩子对谁都不能随便说话和承诺 ,说了就要负责。
二、关注孩子的倾诉,因为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无条件的信任。
经常与子女沟通 ,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愿意听子女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 ,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尤其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切忌使用“笨蛋”、“没出息” 、“傻瓜 ”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 ,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 ,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要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三、培养和训练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认可和鼓励孩子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课外活动计划、家庭作息时间表 ,实现自我控制,达到自定目标从而激发孩子自动自发学习的态度和意愿 。
有时间表的指引,孩子显得更加自觉。定时地弹琴 、休息、锻炼、学习。
四 、正确认识电脑、电视的作用: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
孩子都有玩的天性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控和约束,孩子的生活空间成了无形的牢笼,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学电脑、玩QQ起码要会打字 ,一些操作技巧,这对孩子没有坏处,而且如果用电脑是用来查资料,玩QQ是用来沟通讯息 ,方便联络,这些都是好事。 看电视如果看的是《科教频道》 、《百家讲坛》或者新闻,这也是好事 。 可怕的是电脑游戏或电视的动画片 ,一旦上瘾、着迷,就控制人的大脑神经,让人兴奋 ,不可救药。因此得限制孩子的这些行为或玩的时间。规定一定的学习时间和方式,到了学习的时间,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给学习让道 。
五、恩威兼施:家长要及时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责备。
对孩子应恩威兼施,一味地严格要求,是苛求 ,一味地宽容是溺爱 。宽松有度对孩子成长是非常必要的。过分的批评会给孩子造成过度的内疚和羞愧,而不批评又会使他没有责任感,无法达到让他改正错误的愿望,所以 ,有的放矢的管教格外重要,关键就是掌握好这个度。
1.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2.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3.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4.教育孩子家长感悟800字
5.家长教育孩子学习心得总结
本文来自作者[闽子硕]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741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闽子硕”!
希望本篇文章《家长谈有效教育孩子的经验》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很多家长都败在了教育孩子上,为了教育好孩子操碎了心。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 1、精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