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一句是:“事因经过始知难 ”。
释义:书等到用的时候才发现以前读的太少,事因经过始知难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 。
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 ,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对于处理事情,要做好提前的规划,不要事到临头的时候手忙脚乱。
出自于:
1 、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因经过始知难。——《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2、原文: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 ——陆游撰 诗句 。
3、“事因经过始知难。当下无意演说,竟自下台 ,勉强把名单取出,交给议长,自己垂头丧气 ,踱出院门,乘舆竟去。”——蔡东藩 、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二回 。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诗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纸上得到的终究过于浅薄 ,想要熟练地运用,需要亲身前去实践。
2、“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明代:周立
释义:假如一句话都不能付诸实践 ,纵然读万卷诗书也是枉然 。此名句旨在阐述读书与实践的关系,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指导行动,只会读书却不能付诸实践的人,学问再多也无用处。
3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头方悔读书迟。——《劝学》唐代:颜真卿
释义: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语义十分明显 ,就是劝人趁青春年少要勤奋学习,不能等到年老体衰头发白的时候才去后悔。
二、成就:
此俗语已被编入2013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北京教育考试院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书到用时方恨少
百度百科——事因经过始知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佚名撰
格言联
鉴赏这是一副劝勉联 ,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 ,就是强调“行 ”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明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 ”关系说得明白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且夫知也者 ,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 ,均是说“知 ”“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 ”是目的 ,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 ,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 ”的下场 。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 ,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 ,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本文来自作者[曼山]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710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曼山”!
希望本篇文章《“书到用时方知少 ”的下一句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一句是:“事因经过始知难”。释义:书等到用的时候才发现以前读的太少,事因经过始知难,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