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电位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伴随的电现象 ,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膜电位 。膜电位(membranepotential)通常是指以膜相隔的两溶液之间产生的电位差。生物细胞被以半透性细胞膜,而膜两边呈现的生物电位就是这种电位,平常把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叫膜电位。如果把两种电解质用膜隔开,使一侧含有不能透过该膜的粒子 ,由于这种影响,两侧电解质的分布便发生了变化,一旦董南(donnan)膜平衡建立膜两侧就会有董南膜电位。如果两侧没有这种不透性离子 ,但只要把浓度不同的两种电解质以膜隔开,在阳离子和阴离子透过膜的速度不同时,膜两侧也会产生电位差 。
细胞膜生物电是指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即膜电位 ,是讲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注意:是对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的比较,而不是讲的“细胞膜上 ”的电位。
细胞膜生物电的意义:细胞膜表面任何两点间并不存在有电位差 。若将微电极插入细胞内,用“细胞内测量法”进行测量 ,发现:细胞在未受到刺激的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低于膜外,呈内负外正的状态(又称极化) ,此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即为“静息电位(RP)”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它主要与细胞膜对K+有一定的通透性,K+顺浓度差外流,而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不能外流,从而打破了膜内外电中性状态 ,亦即RP主要是与K+外流而达平衡电位有关。当细胞受到阈或阈上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顺浓度差经通道内流 ,膜内电位升高(指实际情况,而非指绝对值大小),当达阈电位时 ,引发Na+内流大量增加,导致膜内电位迅速升高,且超过膜外电位近30mv(超射) ,此为去极化过程;继而K+通透性增大,K+大量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直至原先RP的水平 ,是为复极化过程 。这种在刺激作用下,在RP基础上发生的膜两侧电位的迅速、可逆的倒转,称为“动作电位(AP)”。AP包括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阶段,对应于图像上的上升支与下降支。AP有两个特点:可扩布性和“全或无 ”现象 。
细胞膜生物电的维持:不同细胞其RP 、AP的具体情况不一。比如心室肌细胞的AP分为0、1、2、3 、4五个时相。各期分别与Na+内流、K+外流、K+外流与Ca+内流 、K+外流及离子泵活动有关 。窦房结细胞、浦肯野氏细胞等自律细胞 ,则在复极至第4期最大舒张电位后,又逐步缓慢地自动去极化,因而它们没有RP.因为窦房结细胞膜在第4期存在着恒定的Ca+内流的背景电流 ,以及随时间而递减的K+外流,从而膜内电位逐步升高,当达阈电位则产生AP.浦氏细胞膜第4期不稳定则是由于恒定的Na+内流的背景电流与递减的K+外流共同造成。
本文来自作者[晓凝]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70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晓凝”!
希望本篇文章《高中生物中的膜电位指的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细胞膜电位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伴随的电现象,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膜电位。膜电位(membranepotential)通常是指以膜相隔的两溶液之间产生的电位差。生物细胞被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