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不了多少,雅鲁藏布江 、澜沧江和怒江是国际河流 ,能分到的水量不会很多。金沙江和雅砻江可以全部调走,但是取水点海拔不能太低,也没多少水 。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的上游水更少 ,也没什么水可调。如果真要调也只好把国际河流和长江水系的上游尽量调走了,估计两千亿都凑不齐。其他地方的水也可以考虑一下,比如俄国境内阿尔泰山一带的水,把叶尼塞河 、鄂毕河、勒拿河上游地区的水买点调走 ,贝加尔湖也很难调,海拔太低了,才456米 。
我们从太空瞭望我国 ,可以发现在我国的四个区域分布着比较集中的湖泊群: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 ,内蒙古和新疆湖区(贝尔湖,赛里木湖,呼伦古湖) ,云贵高原湖区(抚仙湖、泸沽湖)和东部湖区(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其中青藏高原湖区的湖泊最多,分布密度最大 ,占到了全国湖泊总数的50%左右。 湖泊的多少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丰富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 青藏高原素来有“亚洲水塔”的美称,长江,黄河,澜沧江 ,恒河等著名的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随着近几年全球气候的变化,根据科学观测表明,整个青藏高原湖区的湖泊(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1080个增加到了2018年的1424个 ,总的湖面面积增加了1万多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几乎有一个天津大小的地方变成了湖泊,且湖泊的总面积还在不断增加当中。
湖泊面积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也说明了青藏高原上储存的水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当中。以色林错为例 ,其面积从1976年的1666平方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2391平方公里(最新数据可能要突破2400平方公里),总的蓄水量也从340亿立方米(1976)增加到630亿立方米(2017),直接增加了六个半太湖的水量 ,可供上海这种超级大都市使用近10年的时间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近几年青藏高原上水量增加是非常巨大的。
而就在青藏高原的北侧,翻过冰雪皑皑的昆仑山就是著名的塔里木盆地 ,这里因为干旱缺水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而这个死亡之海的面积却达到了惊人的4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浙江省的面积) 。那么我们能否把青藏高原上的湖水引入到塔里木盆地,并经过简单的淡化处理后用来工农业生产呢?其实这个想法是可行的,理论界提出过许多青藏高原水资源进入南疆盆地的设想,比如说引雅鲁藏布江水进入新疆等。
笔者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大胆的设想 ,那就是把青藏高原上的大型湖泊通过人工渠道或者运河的方式串联起来,边引水,边串联 ,把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群变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库容量达数千亿立方米的“人工水库”,再引往塔里木盆地或者其他需要水源的地方。 那么这个思路可行么?下面一起来粗略地分析一下 。
当然把青藏高原上所有的湖泊串联起来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需要串联的是储水量大且工程施工难度小的湖泊(让湖水主要依靠重力自流)。首先我们要把青藏高原上的第二大湖和第三大湖连接起来,色林错蓄水量630亿立方米而纳木错由于深度较深蓄水量有768亿立方米, 单单这两个湖泊的总水量就有1400亿立方米 ,这是多么恐怖的数据。
根据地形走势纳木错海拔要高于色林错,所以我们只需修建纳木错和色林错之间的水道(在这过程中还能把沿途的小湖泊给串联进来,增加总蓄水量) ,线路全长约150公里 。串联起这两个湖泊后, 人工水道一路北上(这时候的海拔是不断增加的),我们可以利用高原上充足的风能,太阳能来抬升水流。 在串联起多尔索洞错和赤布张错后(两个湖泊总蓄水量约300亿立方米) ,这时候 总水量已经达到了1700亿立方米。 继续一路北上再继续串联起多个小湖泊后,进入阿尔金山和昆仑山脚下的阿雅克库木湖(一路上串联的小湖泊水量估计在300亿立方米左右)。这时候, 水量约2000亿立方米的巨型湖泊群形成了 ,我们把阿雅克库木湖当作调峰的水库并进行水体的淡化,然后通过输水隧道穿过山脉后进入阿尔金山和青藏高原之间的谷地,最终借助车尔臣河的河道进入塔里木盆地 。
以上的设想只是青藏高原湖区调水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一条路线 , 施工起来也许难度很大,所需要的资金也很大。但是笔者想说的是,水资源一旦引入塔里木盆地 ,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一定会远远大于引水的成本的。 以上内容是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大家还有什么新奇的引水思路或者路线,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作者[及润宾]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644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及润宾”!
希望本篇文章《西藏水调往新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调不了多少,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和怒江是国际河流,能分到的水量不会很多。金沙江和雅砻江可以全部调走,但是取水点海拔不能太低,也没多少水。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的上游水更少,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