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即3月21日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即6月22日的时候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
秋分即9月23日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即12月22日的时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
春分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 0°和15°之间的位置,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春分日这天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时间均为6点 。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那天 ,整个地球上除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以北京为例 ,夏至这一天凌晨2:42天就开始蒙蒙亮了,4:45日出;晚上19:46日落,21:49天才完全黑下来 。如果继续往北旅行,黑夜会进一步缩短 ,在北欧的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 、奥斯陆这样的城市,子夜的天空还很明亮,可以在夜空下看书。当到达北纬66.4°以北的地区时就能见到我们认为是奇景的半夜的太阳 ,那里的人们可以享受24小时的日光浴。
在夏至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慢 ,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北半球的时间比在南半球长8天,因此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漫长一些 。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 ,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 ”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 、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 ”日一样 ,“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 ,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或农历十一月十五(满月)前后共30天范围内之1天。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白昼最短,北半球极夜,南半球极昼 ,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 。
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南纬23°26′),南半球各地昼最长 ,夜最短。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则完全相反。
地球上距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 ,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比之下,此时南半球比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 。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 ,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降低。一般北半球12、1 、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参考资料:
夏至日-百度百科
秋分日-百度百科
冬至日-百度百科
北京地区,冬至、夏至、春分 、秋分时 ,正午太阳高度角各是多少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地理纬度-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
上海的纬度大致是北纬31°
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S,该日上海正午太阳高度=90°-|31°-(-23°26′)|=35°34′
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该日上海正午太阳高度=90°-|31°--23°26′|=82°26′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该日上海正午太阳高度=90°-|31°-0°|=59°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当地12点是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
H=90°-| 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
例如:A地的纬度为40°N,求A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26′N,与A地的纬度差=40°-23°26′=16°34′ ,那么H=90°-16°34′=73°26′。
如果求A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26′S,与A地的纬度差=40°+23°26′=63°26′,那么H=90°-63°26′=26°34′。
计算公式:
H=90°-(α-β)
*α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为所求纬度(北纬取正值,南纬取负值)
请擅长地理的人帮忙.分别解答四个图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再具体说明下方法,谢谢
北京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9”26’至41 ”03’,约为北纬40
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S,该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90°-|40°-(-23°26′)|=26°34′
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该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90°-|40°--23°26′|=73°26′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该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90°-|40°-0°|=50°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当地12点是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扩展资料:
1、春分:二十四节气之第四节气,在3月20日或21日;表示春季中间 ,昼夜等长。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春分是伊朗、土耳其 、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2.夏至:二十四节气之第四节气 ,在6月21日或22日;表示炎热将至,该日昼最长,夜最短 。
夏至这天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 ,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 ,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 ,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3、秋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节气,在9月23日或24日;表示秋季中间 ,昼夜等长。
秋分时,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 ,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 ,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 ”、“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分就是半 ,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4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在12月21日或22日;表示寒冬到来,该日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 ” ,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 。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 ,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第一幅图:最上方位置是秋分日;左边位置是冬至日,最下方位置是春分日,右边位置是夏至日。
地轴向左倾斜 ,左边的地球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右边的地球北极附近出现极昼 。
第二幅图:是错误的,地球公转是逆时针方向。
第三幅图:最上方位置是春分日;左边位置是夏至日 ,最下方位置是秋分日,右边位置是冬至日。
地轴向右倾斜,左边的地球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右边的地球南极附近出现极昼 。
第四幅图:是错误的 ,地球公转是逆时针方向。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 、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 、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 ,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 ,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本文来自作者[温毅阳]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643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温毅阳”!
希望本篇文章《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分别直射在哪-》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春分即3月21日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即6月22日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秋分即9月23日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即12月22日的时候,太阳直射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