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单木生长量分为单年生长量、年龄生长量 、珂朵莉指数三种。
1、单年生长量:指单个生长季节内单树高度、径级等指标的增加量。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单年生长量通常是衡量树木生长速度的主要指标 ,它决定了伐木 、更新、抚育和林分结构调整的时间和幅度 。
2、年龄生长量:指从一棵树的定植到某一时期,如5年 、10年、20年等指定年龄时所增加的树高、径级 、材积等生长量。年龄生长量能够反映该树种长期生长的趋势和特点,为林木选育、林分调查和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3、珂朵莉指数:是指单树单年德国森林学家珂朵莉提出的一种树木生长量指标 。珂朵莉指数包括单树面积 、胸径、树高、树冠等指标 ,它综合了多个指标,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单株树木的生长状态和水平。
单位森林面积生存的物种数目是多少?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裸子植物,杉科。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 ,生长快,材质好,木材纹理通直 ,结构均匀,不翘不裂,木材容重0.39 ,每厘米年轮数平均3.0,晚材率22.0%,干缩系数(体积)0.386,顺纹抗压极限强度358千克/平方厘米,静曲极限强度661千克/平方厘米,端面强度285千克/平方厘米 。材质轻韧 ,强度适中,质量系数高。具香味,材中含有“杉脑”,能抗虫耐腐,加工容易。广泛用于建筑、家具 、器具、造船等各方面 。近年虽然小径材市场低迷 ,但中、大径材销路仍好,今后要培养中大径材杉木为主。1804年及1844年流入英国,在英国南方生长良好 ,视为珍贵的观赏树。美国 、德国、荷兰、波兰 、丹麦、日本等国植物园中均有栽培 。
形态特征 树高可达30~40米, 胸径可达2~3米。从幼苗到大树单轴分枝,主干通直圆满。侧枝轮生 ,向外横展,幼树冠尖塔形,大树树冠圆锥形。叶螺旋状互生,侧枝之叶基部扭成2列 ,线状披针形,先端尖而稍硬 。雄球花簇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或2~3朵簇生枝顶。球果近球形或圆卵形,长2.5~5厘米 ,径3~5厘米,苞鳞大,革质 ,宿存。种鳞较种子短,每种鳞具3枚扁平种子,两侧有窄翅,子叶2枚 。
地理分布 杉木是我国分布较广的用材树种 ,东至浙江、福建沿海山地及台湾山区,西至云南东部 、四川盆地西缘及安宁河流域,南自广东中部和广西中南部 ,北至秦岭南麓、桐柏山、大别山。在这个范围内有大面积的杉木人工纯林,也与马尾松 、毛竹及其它阔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林。杉木垂直分布的上限因风土不同而有差异,如在大别山区为海拔700m以下 ,福建山区1000m以下,大理2500m以下 。我省主要主要分布在800以下的丘陵山地。整个杉木分布区可分为 3个带。北带相当于植被区划的北亚热带,属杉木分布的北部边缘;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20年生杉木林年平均生长量每公顷可达6.0~7.5立方米 。中带相当于中亚热带,其东部和中部都是杉木的中心产区 ,如贵州东南部、 湖南西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 、江西南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等是历史上杉木的著名产地,20年生的林分平均年生长量每公顷可达9~11立方米,而一些小面积丰产林,则可达15~30立方米。南带相当于南亚热带 ,属杉木分布的南部边缘。这里杉木生长较差,每公顷只4~8立方米 。与杉木同属的另一个种称台湾杉木(C.konishii),分布于中国台湾。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杉木分布区内的年平均温度为15~20℃,1月平均温度1~2℃ ,极端最低温度-17℃,极端最高温度40℃,年降水量800~2000毫米。但杉木生长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16~19℃,极端最低气温-9℃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300~1800毫米 ,且需分配均匀,无旱季或旱季不超过3个月。杉木较喜光,但幼时稍能耐侧方蔽荫 。 对土壤的要求较高,最适宜肥沃 、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而嫌土壤瘠薄 、板结及排水不良。产区主要土类为黄壤、红壤在边缘地区为黄棕壤、砖红壤性红壤等,以黄壤条件较好。由酸性和中性基岩,特别是由板岩 、页岩、沙页岩、片麻岩 、花岗岩或由坡积、崩积母质发育来的土壤,只要富含腐殖质、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 ,均属上等土壤条件 。矿岩类 、碳酸盐岩类及残积母质发育来的土壤,因土壤浅薄及保水保肥能力弱,第四纪红粘土、下蜀系黄土等因缺少有机质、土壤粘重板结 ,均不适于杉木生长。从局部地形看,山洼 、谷地及阴坡等地方,一般日照短,湿度大,温差小 ,风力弱,土壤深厚肥沃,是杉木生长的适宜环境;而山脊、山坡的上部、阳坡 ,因日照长,温差大,湿度小 ,风力强,土壤肥力低,杉木生长差。从较大范围的地形而言,连绵的群山和丘陵与孤山相比 ,前者气候较湿润,土壤也较肥沃,更适合于杉木生长 。中国一些著名的杉木产区 ,和杉木的一些高产林分,几乎都分布于群山山地,如南岭山地 、雪峰山区等。 杉木的耐寒性大于其耐旱力。故对杉木生长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水湿条件 ,其次才是温度条件 。杉木为速生树种之一。
生长发育特点 孤立木一般 4~7年、林木迟至7~10年以后开花结实,20~35年结实量最大,种子质量最好。每年3月开花,10~11月球果成熟 。每1~4年有一个种子丰年。主干端直,顶端优势明显。树干生长甚速,在其速生阶段(4~15年),树高年生长量可达100~150厘米以上 ,直径1~2厘米以上。20~30年可采伐利用;个别速生丰产林15年即可成材 。每年3~4月抽枝发叶,至11~12月结束生长。主梢生长在一年中有两次高峰,第1次5~6月,第2次9~10月。直径生长也有两次高峰 ,与树高生长大体一致 。树干的形状取决于立地条件及林分密度。立地条件差及稀疏林木或孤立木的树干较粗矮尖削;而立地条件好、林分较密的树干修直圆满。萌芽能力很强,从苗期开始,即以根颈部分发生萌蘖,抽出新条,幼树尤为明显,常形成多干丛生 。采伐后的伐根能萌发大量新条 ,萌芽更新可以持续2~3代。杉木为浅根性树种,无明显主根,侧根发达 ,再生能力强,但穿透力弱。成年林木根系可深达2米,水平根幅大于树冠1倍左右 。林分生长发育可分4个阶段:①幼树阶段(2~4年生):栽后一二年为恢复期 ,而后根系大量分生,主梢生长逐渐旺盛,树冠开始扩展,初具树形。②速生阶段(5~15年生):树高直径生长进入旺盛时期 ,根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幼林开始郁闭,林木间产生争夺肥 、水、光的矛盾 ,出现自然整枝(林木)和分化。③干材阶段(15~20年生):材积生长迅速,心材比例增加,树高直径生长减慢,自然整枝强烈,被压木大量出现并被淘汰,显现出空间与营养面积不足 。④成熟阶段(25~30年生):树高生长下降 ,材积生长趋于平稳而达到数量成熟,心材比例显著增加,材质致密坚实 ,此时即可采伐利用。
每两秒钟,就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 、生物量最多、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森林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其在生态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睦、维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基本条件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除了提供大量木材外,还有丰富的药材资源以及拥有大量的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 。森林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蓄水库,是庞大的氧气制造厂,是良好的吸尘器,是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 ,森林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它储存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炭储量的90%以上,对全球气候变化起非常重要“调节器”作用。森林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主体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没有良好的生态,人类就失去生存的基础。
森林给予人类的是清洁的生存环境,是绿色宝库,而人类对森林的毁坏 ,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难频繁 。天灾人祸已使全世界约80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面积锐减为现在的280万平方千米。而且,森林面积目前仍在以每年20万平方千米的数量消失。
全球森林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危机 。八千年前 ,全球森林覆盖地球近一半的陆地。今天,全球森林中,残存的原始森林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 ,而且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全球森林每年平均减少17300万公顷──相当于比爱尔兰更大的面积。相当于希腊的领土大小 。
全球森林在过去几千年中一直为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物种提供栖息地,并且给那些以森林为生的原住民提供住所和生活所需的全部资源。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 ,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表示,通过卫星图像显示全球的原始森林已经所剩无几,残存的部分大多也处于工业发展的威胁或蚕食之中。
全球森林退化和消失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农业扩张 、采矿、人工林建造、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火灾等 。但是造成全球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工业采伐。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对现有原始森林的风险评估,“工业采伐已成为原始森林最大的威胁……影响着70%以上的濒危森林。 ”
本文来自作者[友易]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607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友易”!
希望本篇文章《单木生长量的种类和特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常见的单木生长量分为单年生长量、年龄生长量、珂朵莉指数三种。1、单年生长量:指单个生长季节内单树高度、径级等指标的增加量。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单年生长量通常是衡量树木生长速度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