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推动力主要有三: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进入本世纪,我国城市化最新推动力是 信息化。 当前 ,我国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将主要依靠制度调整:主要包括户籍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等
一、城市化的推动力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
产业革命冲破了自给自足 、分散无序的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使得资本和人口在机器大生产条件下高度集中 ,由此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数量的急剧增加。工业化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城市革命,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几个特殊经济本性,即所谓的“初始利益荆轮效应原则 ”和“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工业边际产出大于农业 ,使工人工资高于农民收入,吸引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中心迅速集中 。人群的集中带来了大规模的市场活动、商业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创造着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 ,使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劲。
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
综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总是首先在那些农业分工完善 、农村经济发达的地方兴盛起来。农业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原料、市场和劳动力等等。农业现代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越高,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农产品越多 ,城市发展就越快 。
3 、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发展与应用,信息产业形成并在一些城市成为主导产业,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工业社会让位于一个崭新的社会——信息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劳动者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据《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表明,在1960~1980年间 ,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中就业的人数一直徘徊在38%左右,制造业产值比重甚至还有下降的情况,但同期的城市化水平反而上升了10个百分点 ,这就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迅速增长所致 。
二、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 、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1.整合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1)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 、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 。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2)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 ,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 、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
(3)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 ,城市的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 ,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4)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 。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 ,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
2.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 、经济的原则 ,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1)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 ,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 。 国耕地人均数量少 ,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的方针。 (2)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 ,造成不良后果。 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 ,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 ,加大投资密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处理好土地批租单元的改进、产权分割下成片开发的组织形式,提高对城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 ,为城市更新预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安全原则
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城市规划要将城市防灾对策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
(1)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巾防火、防爆 、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 ,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 、防洪措施;特别注意高层建设的防火防风问题等。
(2)还要注意城市规划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 。如城市规划中要有意识地消除那些有利于犯罪的局部环境和防范上的“盲点”。
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3)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 、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 ,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艺,让二者结合“神似 ”而不是“形似” 。
(4)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城市规划需要通过对建筑布局、密度。层高 、空间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预 ,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满足生态的要求。
5.社会原则
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 ,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 、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
(1)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 ,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 、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这种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城市环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面向21世纪的规划和建设的目标。
(2)是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 。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 ,而且要为老 、弱、病、残 、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 国目前和将来都是老人和残疾人较多的国家 ,在城市中推广无障碍设计,其意义尤为重要。
本文来自作者[摩志信]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549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摩志信”!
希望本篇文章《城市化的最新动力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城市化的推动力主要有三: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进入本世纪,我国城市化最新推动力是 信息化。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主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