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 ,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 ,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 ,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 ,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 ,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 ”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 ”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 ,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 ,从“昨夜 ”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 ,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 ”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 ,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 ,其原因也正在这里。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 ,使读者有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 ,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 ” 、“瘦”二字 ,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 ,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 。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 ,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 ,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一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 ,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 ”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 ,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 ,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 ,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 ,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 ,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 ,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 ”、“残酒”搭桥 ,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 ,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 ,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 、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 ,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 ,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 ”,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 ,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 ”,绿代指叶,红代指花 ,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 ,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 。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 ,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 。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 、“酒 ”、“旧”、“否” 、“瘦” ,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 ”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 。“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 ,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 ”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 ,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 《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 。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 ,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 ,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 ”,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 。“绿肥红瘦”四个字 ,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鹊桥仙是几年级的古诗
如梦令没有实际的意思 。是古代诗人常用的词牌名。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无梦令”等 。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 ,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 ,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扩展资料:
如梦令词牌名的的典范作品
1宋·苏轼《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 (《如梦令·有寄》)
《如梦令·有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寄人词,但通首词都是请朋友代向东坡传语。首句统领全篇,以下皆为传语内容。“人在”句于轻描淡写中蕴含向往田园的深意 。“别后 ”两句是对自己走后 ,东坡冷清景象的揣度,隐含对东坡的眷念。末三句表明自己将归耕东坡的心愿。
2宋·秦观《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借写夜宿驿舍的况味,诉说旅途的艰辛 ,把旅途的孤独凄清和驿亭的寒冷萧瑟描写得让人读来如临其境。词里没有一句涉及作者本人的心情,作者是通过对环境的感受以及直接对情景的描写来传达内心。夜色如水是联想,风吹驿亭是耳闻 ,老鼠窥灯是目见,寒气侵被是身受,层层叠加,气氛顿出 ,可谓别具特色 。
3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 ,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 ,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 ,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4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 ,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 ,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 ,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 ,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 ,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
鹊桥仙是几年级的古诗如下:七年级上册11《鹊桥仙·纤云弄巧》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纤云:轻盈的云彩。飞星:流星 。银汉:银河。暗度:悄悄渡过。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 ,飞驰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牛郎和织女悄然无言,各自横越过漫长的银河。秋风白露中的相会虽然短暂 ,却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晚 。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鹊桥上怎么忍心去看归路。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 ,又何必一定要每日厮守相伴呢?
人物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
秦观是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 ,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儒客大家。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 ”。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七夕的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 ,讴歌了真挚 、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秦观的这首词独出机杼,立意高远,与其他咏七夕作品之哀婉 、凄楚大为不同。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突出了两个相爱的人被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 。”暗渡“二字既点 ”七夕“题意 ,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 ,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 ,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
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 ,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 ,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
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全词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 ,融天上人间为一体,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此词用情深挚,立意高远 ,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 。
尤其是末二句 ,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千古佳句。
本文来自作者[绮岚]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497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绮岚”!
希望本篇文章《诗歌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