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仪仗队方队军旗手是来自河南省滑县道口镇的朱振华 ================================================ 1994年,身高1.88米的朱振华被特招到陆海空三军仪仗大队。 15年来 ,他和战友们共同完成了300多起迎送外国元首的司礼任务 。1999年,在澳门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上,他担任护旗手。 32岁的朱振华不但是三军仪仗队二中队中队长 ,还是三军仪仗队总教练。而朱振华的岳父,是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的军旗手、三军仪仗队原大队长程志强 。一个是 “中国第一兵 ”,一个是 “国庆受阅第一兵” ,翁婿二人阅兵场上竞风流。 因刻苦训练曾昏倒在地 1994年冬季征兵开始了,17岁的朱振华报名参军。身高1.88米 、外表硬朗的朱振华被招录仪仗队的领导看中 。 朱振华参军那一年,杨喜迎是滑县人武部军事科参谋。他告诉记者,仪仗兵的选拔条件非常苛刻 ,身高要求1.80米以上,体重160斤左右,还要求相貌英俊、目光有神等。除了体检严格外 ,对政审要求也很严格。 1994年,北京卫戍区司令部分给安阳30个陆、海 、空三军仪仗兵指标,每个县(区)平均5名 。其中一个县一名也没有选上 ,最后把指标给了滑县。结果那年滑县走了9个仪仗兵。15年过去了,除朱振华外,安阳那批仪仗兵早已回到地方 。 那时 ,朱振华的父亲朱西林在乡政府开小车,他已经为儿子规划好了人生道路。朱振华高中毕业后就被安排到了滑县保安公司上班,他正准备把儿子安排到县城的一家金融单位上班。 朱振华是家中的独子 ,朱西林不同意儿子当兵,在他看来,当兵几年回来还得找工作,还不如先在家找一个工作 。最后 ,在一位主抓武装工作的县领导劝说下,朱西林同意了。 朱西林告诉记者,儿子第一次给家里写信说:“我在这儿过得很好 ,训练一点都不苦……”其实,朱振华正在经受脱胎换骨般的训练。 训练时,朱振华身上的缺点就暴露了出来 ,他走的是八字步,踢正步脚尖压不下去,腰杆挺不直 ,身子不稳,左右摆动 。 为了让自己的脖子挺直,朱振华就用别针别在衣领上 ,一天下来,脖颈被扎得通红;为了让自己的腿走正步时变得更直,每天晚上睡觉前,他自己制作了沙袋绑在腿上;踢正步时脚尖压不下去 ,他让战友坐在自己的脚尖上;为了增加脚腕力量,他就找来一大筐石子,一个一个踢。 有一次 ,朱振华发烧,四肢无力,他坚持扛枪训练。训练结束后 ,他就昏倒在训练场上 。 朱西林认为,儿子在部队上能吃苦,与他在保安公司几个月的封闭训练有关。 多次立功受奖被特招到军校 朱振华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入伍第二年就入党,还被选拔为仪仗队军旗手。 第三年,朱振华考军校落选 ,那时,他面临着复员回家的现实。1997年,朱振华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 。后来,朱振华还多次立功受奖。 朱西林告诉记者 ,有一次,国家***要在天安门广场接见外国元首,那天突然刮起了大风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朱振华。掌旗的要领是顺风不快,逆风不慢,侧风不晃 。如果在5级风中前进 ,本来重5斤的军旗就会重达几十斤,3.3米长的旗杆阻力倍增。因为之前高强度的训练,最后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因为表现特别突出 ,1998年,朱振华被特招到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上学 。 朱振华提干后,身上的担子重了 ,他基本没有节假日,回滑县老家的次数更少了。有一次,朱西林好不容易把儿子给盼回来了,可是 ,仪仗队接到了迎接外宾的任务,到家没几个小时的朱振华又匆匆走了。 儿子抽不出时间,朱西林到北京出差时就去看他 。朱振华听说父亲来了 ,到家看望后,就又赶往训练场。 朱振华训练的地方离家属院很近,可是他经常一周不回家一次。每次有迎宾任务前几天 ,朱振华白天和大家在一起训练,晚上还要做队员的思想工作 。 仪仗队员身上笔挺的制服给人印象最深。朱西林在儿子的宿舍里看到,有一个壁柜 ,迎宾仪式结束后,儿子把制服挂起来,永远保持干净板正 ,线条笔直。朱振华有几套制服,可根据要求穿上绿、白、蓝三种不同颜色的迎宾制服,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军种。在澳门回归仪式上,作为护旗手的朱振华穿的是白色的海军制服 。 在阅兵村已经磨破了8双皮靴 三军仪仗队方队作为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第一方阵而引人关注 ,而作为三军仪仗队方队“龙头 ”的军旗手更备受注目。 经过体形 、动作、心理素质等诸多关口的严格筛选,朱振华从近千名仪仗队员中脱颖而出。消息宣布的那一天,朱振华激动得彻夜难眠 。他在决心书中说:我要刻苦训练 ,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这次神圣重大的任务。 朱振华到阅兵村后,每天训练12个小时左右,已经磨破了8双皮靴。 作为军旗手的朱振华居中 ,其他两位护旗手在他两侧 。天安门城楼前东西华表间距96米,按照每分钟116步、每步75厘米的标准步幅,需要用时1分06秒 ,他们要以标准的正步迈出128步,要做到分秒不差。 为此,朱振华在小腿上绑上沙袋 ,在皮靴上钉两层鞋底,还要再钉上8个大号鞋掌。每天擎着训练用旗,走上10多公里的正步,他的皮靴里都能倒出汗来 。 军旗手的主要任务是擎旗行进 ,顺风、侧风 、逆风都可能影响到旗手的稳定性,手握军旗要做到面对六级大风旗杆不动。为此,朱振华想了很多训练方法。他在旗杆里面灌满沙子 ,在旗杆的上部挂砖头,挂水壶,每天举着来回踢正步 。遇到刮大风 ,他带着两位护旗手,举旗迎风训练。 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情况,军旗必须始终保持45度角高扬不变。行注目礼时 ,摆头也要达到标准的45度。这也是阅兵式中的难点 。为了达到“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标准,他们反复练习45度角旗杆定位动作。 每天几百次的甩旗动作 ,让朱振华的背部肌肉痉挛,收操后要两个人帮忙才能把训练服从身上脱下来,晚上睡觉只能趴着,手连筷子都抓不住。
朱振华的履历
1955年、1958年、1959年 、1962年、1964年5次在全国网球比赛中获男子单打冠军 ,并在 1953年、1958年和1959年与梅福基合作获男子双打冠军 。
1958年在布达佩斯国际网球比赛中,曾击败国际著名选手澳大利亚的雷弗。
1959年在波兰索波特国际网球锦标赛中,与梅福基合作 ,为中国首次夺得国际网球比赛男子双打冠军。
1963年在新兴力量运动会网球比赛中获男子单打亚军 。
1964年在全国网球比赛中与戚凤梯合作获男女混合双打冠军。
1965年在巴基斯坦网球公开赛中获男子单打和双打(与高宏谋合作)冠军。
195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
主要经历:1956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毕业。后 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在上海大学等单位历任讲师 、副教授、教 授等职。一生致力于教学和科研事业 。主编《铸铁》,主持译校《铸铁冶金学》 ,协编《铸造用 炉》和《铸铁及其熔炼》。发表学术论文30篇,代表作《蠕墨铸铁的一次结晶过程》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出席第五十三届世界铸造会议官方论文(英文稿);《中华人民共和国铸造发展过 程》为第五十五届世界铸造大会专作。
本文来自作者[无情发丝]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466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无情发丝”!
希望本篇文章《朱振华(关于朱振华的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三军仪仗队方队军旗手是来自河南省滑县道口镇的朱振华 ================================================ 1994年,身高1.8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