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基础梁 、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等概念
一 、 基础梁的定义
1、 定义: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
称其为基础梁。
2、 称呼的由来: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
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 ,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 ,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 、没有AutoCAD的年代 ,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 ”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
3、官方出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6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36
二、 地下框架梁的定义
1、 定义: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 ,而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所产生,且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地下框架梁 ,简称DKL 。
2 、 历史错误:
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 ,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 ,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 ,将错就错,错到现在(注:这种梁原来错误翻译为基础梁,而实际上应为地下框架梁DKL)。
3、 官方出处:
(1) 明确的定义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2) 体现于有关钢筋构造方面的规定
看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关于DKL和JLL的构造要求 ,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 ,这个DKL、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 ”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详见(06G101-6)(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桩基承台)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 。
此外从(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桩基承台)68页、69页的DKL和JLL“图形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基础地基持力层的顶面与DKL、JLL的底面之间存在“空档 ”,没有“紧密接触” ,因此,这种地下梁没有承受结构意义上的地基反力。
新版116G101-3图集中是否还有相关概念,还需考证。
三 、 基础连梁的定义(又称为基础联系梁、基础拉梁)
1、 定义:
不受地基反力作用 ,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而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所产生,且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 ,起连接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但不承担由柱传来的荷载的作用,这梁是基础连梁,简称为JLL 。
2、官方出处:
(06G101-6)(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有关于JLL的构造要求。
新版图集116G101-3 P92也有论述。
3、DKL与JLL钢筋构造做法的区别
(1)DKL 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 。因为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 ,梁必须锚入柱子。
(2) 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 ,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
四、地梁的定义
1 、定义:
有人认为地梁是笼统的叫法,以前砖混结构基础下面的梁叫地梁 ,现在基础连梁(拉梁)、基础梁、地下框架梁也有叫地梁 。
2 、出处:
JCCAD模块中有地梁的说法,而且是按照承受地基反力的地基梁设计。
五、两种地下梁的混合
一根地下梁,两端锚入基础或桩基承台 ,其上仅仅只承受底层墙体的荷载,如果这根地下梁的下面有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那么 ,它就是基础梁和基础拉梁两梁合一;如果这根梁地下未设置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 ”,仅仅只有宽出梁两侧各25~50mm的纯混凝土垫层,那么 ,墙体的荷载还是通过这个地下梁传递到地下梁两端的基础或承台。
六、 各种地下梁的配筋计算方法
1 、地下框架梁适用情况(与上面定义不矛盾)及计算方法
适用情况;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
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地下梁 ,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地下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
计算方法: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2、基础连梁适用情况及计算方法
适用情况;
1)有抗震设防,基础埋深不一致
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
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
4)基础埋深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计算方法: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为 ,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 ,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
第二种为,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 ,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1/25L~1/35L,高度大于等于1/15L~1/20L。如按0.1N法计算 ,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平方毫米 。(权威出处?)
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 ,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保守地说 ,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3、基础梁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适用条件:一般在有基础梁的基础结构中 ,无承台,上部有框架柱,箍筋在基础梁上(即使是柱位置)都是满布。
计算方法:主要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进行计算 ,涉及地基模型与基本假设,梁有限元单元刚度矩阵,内力分析 ,以及一些修正等内容,可采用两种地基模型,即温克尔地基模型和广义温克尔地基模型。详细内容可参看JCCAD用户手册 。
七 、 关于基础梁的补充内容
(1) 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础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础短柱顶平);
(2)基础梁的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 ,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 3 )在基础埋置很深时,可以在-0.05标高处设基础梁 ,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高度;如果基础埋置不深,明知基础梁拉在靠近0.000处会造成短柱,那就设在基础顶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处 ,那可以设基础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4)不同意见:
“ 若基础埋深较浅时 ,基础梁设在某个靠近正负零的标高处,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这种说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谓要避免短柱的出现,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短柱吸收过大的地震力 ,并发生脆性破坏 。而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由于在地面下所以并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响,这样做也没什么。但我会优先选择把基础梁设在基础顶面处。
以上说法存在问题:其实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并不是因为其在地面下就不受地震力作用了,因为当嵌固端位于基础顶处时,基础顶以上部位都会发生水平位移 ,会产生水平剪力作用;同时由于地基土与基础间的动力相互作用也会产生水平剪力 。
怎么确定施工起点流向?
1.对于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的房屋,可按以下规定在砌体墙中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2.厂房、仓库、食堂等空旷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
(1)砖砌体结构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 ,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2)砌块及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设置圈梁一道;当檐口标高大于5m时 ,应增加设置数量;(3)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3.住宅 、办公楼等多层砌体结构民用房屋 ,且层数为3~4层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当层数超过4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 ,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 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
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水平面上,沿纵横墙方向应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 ,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
2. 圈梁在纵横墙交接处应有可靠的连接,在房屋转角及丁字交叉处的常用连接构造见图7-26。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 ,圈梁应保证与屋架、大梁等构件的可靠连接。
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 。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4. 圈梁兼作过梁时 ,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
5.采用现浇楼(屋)盖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层数超过5层,在按相关标准隔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时应将梁板和圈梁一起现浇。未设置圈梁的楼面板嵌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 ,其厚度宜根据所采用的块体模数而确定,并沿墙长配置不少于2根直径为10mm的纵向钢筋。
确定施工起点的流向,就是确定单位工程在平面上或施工开始的部位及其进展的方向 。对于单层建筑物 ,如厂房,可按其车间 、工段或跨间分区分段确定每层平面上的流向;对于多层建筑,不仅要确定每层平面上的施工流向,还应确定沿竖向上的施工流向。
确定单位工程施工流向时 ,应考虑如下因素:
(1)应考虑车间的工艺流程及其使用要求
一个多跨单层装配式工业厂房,其生产工艺顺序如图中数字所示。从施工角度考虑,厂房的哪一端都可作为起点进行施工 ,但如果按生产工艺的顺序进行施工,不但能保证设备安装工程的分期进行,缩短工期 ,而且可提早投产,充分发挥其建设的投资效果 。
(2)考虑单位工程的繁简程度和施工过程之间的关系
一般是技术复杂、施工进度慢、工期长的区段和部位应先施工。另外,关系密切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流水施工 ,如果紧前工作的起点流向已经确定,则后续施工过程的起点流向应与其一致。
(3)考虑房屋的高低层和高低跨
当房屋有高低层或高低跨时,应从高低层或高低跨并列处开始。如柱子的吊装应从高低跨并列处开始;屋面防水层施工应按先低后高方向施工;基础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 。
(4)考虑工程施工的现场条件
施工场地的大小 ,道路布置和施工方案中采用的施工机械等也都是确定施工流向的主要因素.如土方工程边开挖边外运余土,施工的起点一般应选在离道路远的位置,按从远而近的流向进行施工。
(5)考虑施工方案的要求不同
施工流向应按所选的施工方案及所制定的施工组织要求进行安排。如在结构吊装工程中,采用分件吊装法 ,其施工流向不同于综合吊装法的施工流向;同样,设计人员的要求不同,其施工流向也不同 。
(6)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分部分项工程不同 ,其相互关系不同,决定其施工流向不同。特别是在确定竖向与平面组合的施工流向时,尤其重要。
本文来自作者[绯神]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444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绯神”!
希望本篇文章《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等概念一、 基础梁的定义1、 定义: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2、 称呼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