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国志 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的记载:
帝(魏帝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 。乃召侍中王沈 、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 ,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这话的意思是说:
魏帝曹髦看到自己的毫无权力 ,感觉到非常愤忿,于是召集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 、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道:司马昭的野心 ,就连路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坐视被废除的耻辱,今天我应该与你们一出去讨伐司马昭 。
司马昭之心 ,路人所知也的后一句就是: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魏帝曹髦等于是表明自己不愿意像汉献帝一样,坐着被废除,他想找机会铲除司马昭 ,当年魏帝曹髦才20岁,年轻有为,用钟会的话来说就是:武类太祖 ,文同陈思。意思是武功像曹操一样,文采如曹植一般,这可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
也就有了后来的甘露之变 ,魏帝曹髦率领一批宫人、太监、侍卫等人一起大呼小叫地出宫讨伐司马昭去了,先是在半路上遇到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司马伷不敢交战了 ,直接逃走了,后来曹髦又遇到了贾充,结果被贾充指使的成济所弑杀。
曹髦的行为完全就是自杀行为 ,而不是刺杀司马昭,他从第一步就走错了,当曹髦想行动时,他居然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王沈 、王经与王业三个人 ,这三个人当中就有两个人不可靠,直接报告了司马昭,只有王经忠于曹髦 ,这一步就走错了,就算有这个可能,曹髦也是会失败的 ,事情被泄露怎么可能成功。
其实就算没人告密,曹髦也不可能成功,经过十几年的篡位 ,司马家已经牢牢控制了朝政,整个朝廷之上,所有的政权和兵权都是司马昭控制的 ,皇宫之中曹髦身边的卫士、太监、宫女几乎都是司马昭派来的,曹髦根本毫无反抗之力 。
从某种意义上说,曹髦的行为就是自杀,以自杀来阻止司马昭篡位 ,司马昭之心确实是路人皆知,但曹髦不愿意坐视耻辱,而愿意奋力一搏 ,这种行为确实说明了曹髦是个热血青年,不枉曹操 、曹丕、曹睿三代皇帝的血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说白了就是 ,司马昭这种撺掇某位的想法,大家都看的出来了。
而这句话的典故是这么来的: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孩子,司马懿在曹丕死后其实就掌管了朝中大权了 。
但是后来司马懿也死了后 ,辅佐曹髦的便成了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在曹髦13岁的时候,司马师也死了。
然后呢 ,这个辅佐曹髦的大任务就交给了自个儿的弟弟司马昭,相当于就是司马家自己一代一代的辅佐曹家,当时的司马昭就手握重权了。
换句话来说,就是不管是政策啊之类的 ,全部都是有司马昭说了算 。
当时的皇帝是曹髦,说白了也就是个傀儡,也就是说 ,虽然当时的皇帝是曹髦,但是权力不在曹髦手上,在司马昭手上。
曹髦就觉得自己时刻生活在危机里 ,觉得自己得把自己的这个权利给要回来,想要自己当真正的实权皇帝。这种情况下,司马昭肯定不能把自己手里握着的皇权给他呀 。于是便开始进行谋略 ,想办法。
曹髦已经明白司马昭的用意了,得知自己的皇权是拿不回来了,想要跟司马昭拼个你死我活 ,从而对自己的群臣说便说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 。
最后在与司马昭火拼时,曹髦战败,被杀。但是聪明的司马昭不想让别人知道是自己把曹髦给杀掉的 ,便假装找各种借口,除了这种事情当然得找替罪羊了。
在群臣当中,大家就当不知道这事儿 ,就当曹髦病死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司马昭的那点野心。
本文来自作者[一只昆皓呀]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406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一只昆皓呀”!
希望本篇文章《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后一句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按照《三国志 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的记载:帝(魏帝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