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入灵岩记
作者:元李孝光
原文
出灵峰院 ,偶坐涧水南。客有言:“雁山信多奇,然岂复有过于此者? ”予为言:“山之峭刻瑰诡,莫若灵峰;雄壮浑厐,莫若灵岩 。峰言锐 ,岩言大也。”予适小疲,倚大树坐甚恬。客闻灵岩,亟欲往。即起 ,促不得休 。前是,一日行五里辄止舍;是日,会已暮 ,顷刻驰十里。到寺,天正曛黑。及阶,举头见巨石 ,孤立如人俯 。月出正悬东南角,星象累累,下垂四傍。客胁息不可止 ,如游鱼噞喁。擦以身为在灏气上也 。
入坐佛宫南阶上,正视见其面。进升堂,倚石夹室,则旁睨其胁。夜分又数数开南牖视之 。月欲坠 ,夜色如霜雪,诸峰相向立,俨然三四老翁衣冠而偶语。独西南一柱 ,白而长身者也。
明日,内昌上人房下过涧,得小石岭 ,可五六百步,上观所谓龙鼻水 。山半横石作印鳞甲状,陷入石中 ,独见其脊。从西南石峡中绕出数千丈。势尽,乃垂入谷中作悬鼻。疑是石髓积岁月化为石,故独此鼻如瓠大 ,乃绀碧腻滑异他石,鼻端泉时时下一滴 。
谷口涧西有立石长三十丈,如卓笔峰。峰旁流泉坠入涧中,亦三十丈 ,曰小龙湫。稍西飞泉涌出石罅,直上指尺许,曰剑峰泉 。寺以岩名 ,岩又以佛名。北大石嶂,独高且大,绝顶正平 ,如涂丹垩,是为屏霞嶂。诸峰皆牵连在嶂旁 。其大石如树旗,居旗左臂曰展旗;其大柱居嶂右臂曰天柱;龙鼻水又在嶂右胁;其小龙湫 、卓笔峰、剑峰泉当居胁中。
译文
走出灵峰院 ,偶然坐在涧水南边。有客人说:“雁山确实有很多奇妙的地方,然而难道还有比这里更美妙的地方吗?”我对他说:“陡峭奇异的山,没有比得上灵峰山的;雄壮浑然庞大的山 ,没有比得上灵岩的 。山峰之妙在于高尖,山岩之妙在于庞大。”我正好稍微有点疲劳,靠坐在大树边感觉很安静。客人听说灵岩,着急得想去一观 。我即刻起身 ,客人催促之下不能休息。在此以前,一天走五里就停下来住宿(休息);这一天,正好已经日暮 ,顷刻之间已走了十里。到达灵岩寺时,天正变黑。来到石阶,抬头看见一块巨石 ,单独耸立就像一个巨人俯视地面 。月亮升起正悬挂在东南角,星星繁多,俯照四方。客人敛息气喘不止 ,就像游鱼大口开合一样。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仙气与我们擦身而过 。
进入寺内坐在佛宫面的石阶上,正看见灵岩寺正面。进入大堂转入内室,背靠着石夹室 ,则可遍览灵岩寺肋部。夜半时分又急切地打开南边的窗户往外看 。这时月亮将要西坠,夜色如霜雪一般皎洁,远望几座山峰相向而立,就好像三四个老翁穿戴整齐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唯独西南方一座山峰 ,就像一位全白而长材高挑的青年。
第二天,进入昌上人禅房往下走过一条涧水,发现一座小石岭 ,走了大约五六百步,向上观赏所说的龙鼻水 。山腰里横插一石,上面像印着鱼鳞的样子 ,下半部陷入石缝中,只看见背部。从西南石峡中绕出数千丈远。山势已尽,于是垂入山谷中 ,好像是挂在空中的鼻子一样 。(我)怀疑这是石头的精髓经过岁月积累化为石头,所以唯独这块像鼻子形状的石头就像瓠瓜一样大,它的颜色呈天青色 ,质地腻滑,与其他的石头不同,鼻尖有泉时不时地落下一滴。
山谷口的涧水西边有直立的石块长三十丈,就像高卓的笔峰。山峰一旁有流泉坠入山涧中 ,也长三十丈,叫小龙湫。稍微向西有飞泉涌出石缝,笔直向上一尺多 ,叫剑峰泉 。灵岩寺以山岩而得名,灵岩又以灵岩寺而著名。寺北有一座直立如屏障的大山峰,孤零零的 ,高峻而且庞大,山顶端正平坦,就像人工粉刷过的一样 ,这就是屏霞嶂。周围几座山峰都围在在屏霞旁 。其中的大石就像竖起的旗子一般,在旗子左手边叫展旗;其中的大柱在屏霞嶂右手边叫天柱;龙鼻水又在屏霞嶂右胁部;那小龙湫、卓笔峰、剑峰泉应当在胁中。
注释
1 、峭刻:陡峭。明宋濂《看松庵记》:“菴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 ,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 。 ”
2、瑰诡:奇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远游》、《天问》,瓌诡而惠巧。”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 ,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明徐渭《代边帅寿张相公母夫人序》:“故其珍宝瓌诡之观,有不可以常情测者。 ”康有为《美洲祝圣寿记》:“灯色样备极瓌诡,光丽如白日。”
3 、浑厐:浑然庞大 。
4、曛黑:日暮天黑。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夜听极星阑 ,朝游穷曛黑。”唐皇甫湜《答李生书一》:“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 ,不果一二。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既而曛黑,从者尽去 。”
5、胁息:敛缩气息。《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细要,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后多表示恐惧 。《文选·宋玉<高唐赋>》:“股战胁息,安敢妄挚。 ”李善注:“胁息 ,犹翕息也。”《汉书·严延年传》:“豪强胁息,野无行盗 。”颜师古注:“胁,敛也,屏气而息。 ”《魏书·匈奴等传序》:“偷名窃位 ,胁息一隅。”《新唐书·王方翼传》:“诛灭大姓,奸豪胁息 。”宋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自商鞅变法,以殊死为轻典 ,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 ,何暇复请?”
6 、噞喁:鱼口开合貌。《文选·左思<吴都赋>》:“葺鳞镂甲,诡类舛错,泝洄顺流 ,噞喁沉浮。 ”刘逵注:“噞喁,鱼在水中群出动口貌 。”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禽惊格磔起,鱼戏噞喁繁。”宋王禹偁《续戒火文》:“社鸟鸣以啁唧 ,池鱼涸而噞喁。 ”清王士禛《居易续谈》:“置之盆池,游泳噞喁,粲若锦绮。”
7、灏气:弥漫在天地间之气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悠悠乎与灝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宋曾巩《八月二十九日小饮》诗:“烦蒸翕已尽 ,灝气乃浮薄。 ”清吴伟业《缥缈峰》诗:“灝气凌泬寥,一身若冰雪 。”
8、夹室:古代宗庙内堂东西厢的后部,藏五世祖以上远祖神主的地方。《释名·释宫室》:“夹室 ,在堂两头,故曰夹也。”《礼记·杂记下》:“成庙则衅之……门 、夹室皆用鸡 。 ”孔颖达疏:“夹室,东西厢也。”《宋史·礼志九》:“(治平四年)祧藏僖祖及文懿皇后神主于西夹室。”《清通礼·吉礼》:“高祖以上亲尽则祧 ,由昭祧者,藏主于东夹室;由穆祧者,藏主于西夹室 。 ”
9、旁睨:详察;遍览。宋周密《齐东野语·赵氏灵璧石》:“(赵南仲)尝过灵璧县 ,道旁奇石林立,一峰巍然,崷崪秀润。南仲立马旁睨 ,抚玩久之 。”宋王淮《瑶台月赋》:“九成由其直上,八表可以旁睨。”
10、夜分:夜半。《韩非子·十过》:“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 ,设舍以宿,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使人问左右 ,尽报弗闻。”《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数引公 、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 ”李贤注:“分犹半也。”三国魏曹植《上责躬诗表》:“昼分而食,夜分而寝。”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昼而访问至于日昃 ,夕而省览至于夜分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守于》:“太守独坐斋中,夜分有叩门环声。”
11、数数:犹汲汲。迫切貌 。《庄子·逍遥游》:“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陆德明释文:“司马云:‘犹汲汲也。’崔云:‘迫促意也 。’ ”
12 、偶语:相聚议论或窃窃私语。《史记·高祖本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政令严酷,在所不敢偶语 ,威震邻境 。”宋司马光《言王广渊札子》:“臣伏见新除王广渊直 集贤院,外廷之人无不怪惑,偶语族谈,莫知其故。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汉高祖素恨雍齿 ,比沙中偶语,张良劝帝封之以厌众心,偶语果息。”郑振铎《街血洗去后》:“再走下去 ,行人渐少,看不出什么紧张的空气,只有几个人靠在店柜上惊奇的偶语。”
13、绀碧:天青色;深青透红色 。唐李景亮《李章武传》:“其色绀碧 ,质又坚密,似玉而冷,状如小叶。 ”宋范成大《初归石湖》诗:“晓雾朝暾绀碧烘 ,横塘西岸越城东。”郁达夫《采石矶》:“绀碧的天空,高得渺渺茫茫 。”
14、丹垩:涂红刷白,泛指油漆粉刷。垩 ,一种白色土。晋崔豹《古今注·都邑》:“其上皆丹垩,其下皆画云气 、仙灵、奇禽怪兽 。”宋苏辙《杭州龙井院讷斋记》:“台观飞涌,丹垩炳焕。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天宫》:“入洞,见丹垩精工 ,寝处褥革棕毡尺许厚。”
附记
本文用“闻灵岩,亟欲往”、“顷刻驰十里 ” 、“胁息不可止,如游鱼噞喁”等语句 ,刻画出初游者慕名前往、迫不及待的心情,真实而生动 。用“夜色如霜雪”,诸峰相向立 ,俨如老翁偶语,描绘月色山影,比喻贴切 ,形象生动。对龙鼻水的描绘的也十分细腻。
作者
李孝光(1297-1348),字季和,元浙江乐清人 。少博学 ,隐居雁荡山五峰下。四方之土,远来受学。元惠宗至正年间,以秘书监著作郎召,升文林郎秘书丞。孝光以文章负名当世 ,其文取法于古人,而不苟世俗 。有《五峰集》。
本文来自作者[若春]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397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若春”!
希望本篇文章《求《暮入灵岩记 李孝光》的中文翻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暮入灵岩记作者:元李孝光原文 出灵峰院,偶坐涧水南。客有言:“雁山信多奇,然岂复有过于此者?”予为言:“山之峭刻瑰诡,莫若灵峰;雄壮浑厐,莫若灵岩。峰言锐,岩言大也。”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