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四·马说译文 - 注释 - 赏析

网上有关“杂说四·马说译文 | 注释 | 赏析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杂说四·马说译文 | 注释 | 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杂说四·马说 [唐代] 韩愈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祗辱 一作:只辱)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者 通: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唿!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初中文言文, 古文观止,写马,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 ,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马着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 ,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文言现象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 ”通“饲”饲养;“材” 通 “才 ”,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古今异义 例: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是: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例: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有时 ,有的人,也许。今义:或者 。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主题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 ,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 、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常考题型

1 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领起全文作用)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食马者“不知马 ”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 ”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 ,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理解评述

《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 。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从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的发泄 。

常见问题

1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从我们自身来看 ,是,因为我们是先认识了伯乐,再经伯乐认识了千里马 ,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认识的先后顺序,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而从逻辑上来看,应是先有千里马然后才有了伯乐。

2 、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3、没有伯乐 ,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4、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5 、概括第二段内容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6、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7、第二段中的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的哪些特点?

无能 、无知、目光短浅。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创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 ,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 ,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鉴赏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 ,似寓言而实非寓言 ,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 。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 ,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 、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 ,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从正面提出问题,“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从反面展开议论 。说明千里马和伯乐的信赖关系是如此的密切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不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拆。

文体介绍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属议论文 ,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 ,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 ,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

层次划分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 ,说明千里马才能的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文章一开篇就奇峰突起,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论证的前提。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 ,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实际上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但这里的“伯乐 ”是一个普遍概念 ,指的是特别善于相马的人 。

整体感知

一 、整体感知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韩愈散文中 ,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虽是议论文体 ,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 ,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

教学建议

本文篇幅短而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艰深 。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 ,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关键是教师要仔细而认真地指导学生诵读。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 ,当堂成诵。内容也要讲讲,但不宜过深,要认真考虑学生在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 ,以粗知大意为标准 。教师讲述应当简而明 ,不旁征博引,以免剥夺学生诵读的时间。从长远观点看,能够熟练地背诵这篇短文 ,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1.领读,即由教师(或选择1~2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地读,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体会文章的语气 。领读者事前应有充分准备 ,能流畅地背诵全文。

2.结合文中的虚词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见“有关资料 ”中《〈马说〉中的五个“也 ”字》一文),一边讨论,一边诵读。还可以用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体会 ,例如下列划线的字句如用括号里的字句来替换,效果就不一样了:

赏析

韩愈是唐代散文巨匠,同时也是对宋代作家极有影响的诗人 。人们对他的“以文为诗”(把诗歌写得散文化)谈得比较多 ,却很少注意他那更为突出的“以诗为文”的特点。

所谓“以诗为文 ”,是指用具有诗的情调、韵味等特色来写散文,即是说把散文给诗化了(但这并不等于从西方引进的新文体“散文诗”)。我们说把散文诗化 ,或者说把散文写得很带诗意 ,并不限于写自然景物、抒情小品或对人物进行典型塑造和对事态进行艺术描绘;而是也可以用诗的情调 、韵味来写说理文或评论文 。韩愈的散文特点之一就在这里。

1. 初一.初二和初三的文言文是什么

文言文是一种在五四运动之前的用的文字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 ”,是写 、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

“文言” ,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 ”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

最后一个“文 ” ,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 ”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 。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 ,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 ,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 ,就是“饭否?”。“饭否 ”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2. 帮忙找初中(初一 、初二、初三)全部的诗词、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乐羊子妻 范晔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宋定伯捉鬼 干宝

木兰诗 郭茂倩编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论语十则 孔丘及弟子

大道之行也 孔子

三峡 郦道元

两小儿辩日 列御寇

愚公移山 列御寇

口技 林嗣环

工之侨献琴 刘基

陋室铭 刘禹锡

黔之驴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公输 墨者

卖油翁 欧阳修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为学 彭端淑

地震 蒲松龄

狼 蒲松龄

狼三则 蒲松龄

山市 蒲松龄

童趣 沈复

孙权劝学 司马光

魏公子列传 司马迁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伤仲永 王安石

不怕鬼 未知作者

不识自家 未知作者

陈谏议教子 未知作者

陈万年教子 未知作者

陈遗至孝 未知作者

承宫樵薪苦学 未知作者

崔篆平反 未知作者

二鹊救友 未知作者

二翁登泰山 未知作者

纥干狐尾 未知作者

共工怒触不周山 未知作者

韩琦大度 未知作者

红毛毡 未知作者

贾人食言 未知作者

蹇材望伪态 未知作者

酒徒遇啬鬼 未知作者

夸父逐日 未知作者

李遥杀人案 未知作者

李廙 未知作者

梁鸿尚节 未知作者

刘氏善举 未知作者

鲁恭治中牟 未知作者

墨子怒耕柱子 未知作者

牧童逮狼 未知作者

南歧人之瘿 未知作者

娘子军 未知作者

农妇与鹜 未知作者

欧阳晔破案 未知作者

憔夫毁山神 未知作者

秦西巴纵麑 未知作者

若石之死 未知作者

桑中生李 未知作者

少年治县 未知作者

蛇衔草 未知作者

神童庄有恭 未知作者

书法家欧阳询 未知作者

孙泰 未知作者

唐临为官 未知作者

陶侃惜谷 未知作者

田子方教育子击 未知作者

王翱秉公 未知作者

县令挽纤 未知作者

小儿不畏虎 未知作者

孝丐 未知作者

砚眼 未知作者

晏子答梁丘据 未知作者

一箧磨穴砚 未知作者

义士赵良 未知作者

鹦鹉灭火 未知作者

于令仪诲人 未知作者

猿子 未知作者

张孝基仁爱 未知作者

张佐治遇蛙 未知作者

治驼 未知作者

唐太宗吞蝗 吴兢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爱莲说 周敦颐

观潮 周密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左丘明

3. 初中全部的文言文

按人大版教材 ,不包括诗词曲,课本注明要求精读的文言文有: 初一上册4篇:《童趣》 、《论语十则》、《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初一下册5篇:《伤仲永》、《木兰诗》 、《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以前是《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后来改了) 初二上册6篇:《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三峡》、《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 ~ 初二下册5篇:《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初三上册2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还有《智取生辰纲》 、《范进中举》要求精读,不过这是古文中的古白话文了) 初三下册6篇:《公输》、《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4.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1 、童趣(沈复)2、《论语》十则3、山市 蒲松龄4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5、咏雪6、陈太丘与友期7 、寓言四则8 、智子疑邻9、塞翁失马

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1 、伤仲永 王安石2、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3、口技 林嗣环4 、短文两篇5、夸父逐日6、共工怒触不周山7 、狼 蒲松龄

三、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1、桃花源记 陶渊明2 、短文两篇3、陋室铭(刘禹锡)4、爱莲说(周敦颐)5 、核舟记 (魏学洢)6 、大道之行也 (《礼记》)7、三峡(郦道元)8、短文两篇9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0、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1、观潮 (周密)12 、湖心亭看雪(张岱)

四、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1 、与朱元思书 吴均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3 、马说 韩愈4、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5 、小石潭记 柳宗元6、岳阳楼记 范仲淹7、醉翁亭记 欧阳修8 、满井游记 袁宏道

五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1、陈涉世家 司马迁2、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3 、隆中对 陈寿4、出师表 诸葛亮

六、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1 、公输 《墨子》2、《孟子》两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鱼我所欲也 《孟子》6、《庄子》故事两则7 、惠子相梁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9、曹刿论战 《左传》10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11 、愚公移山 《列子》

扩展资料: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 ,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 ,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 、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 、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文言文

5. 初一.初二和初三的文言文是什么

文言文是一种在五四运动之前的用的文字 第一个“文 ”,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 ,是写 、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 ”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 ,“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 。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

而“白话文 ”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 在我国古代 ,要表述同一件事 ,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 ,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

“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

所以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6. 初二初三文言文一词多译

一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 ”(他们) 、“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②指示代词 ,表近指 。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①结构助词 ,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可译为“的 ”,有的可不译 。 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

用在中心语(动词 、形容词)和补语之间 ,可译为“得”。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译时应省去 。 ④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

⑤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 ,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二 、而 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 ,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 ,相当于“和 ”“与”;爱了而乐衷,皆丧心也。 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 。

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但是”;青取于蓝而轻于蓝。 ④表示因果,相当于“因为。

所以 。” 。

⑤表示修饰(方式 、状态) ⑥表示假设 ,相当于“如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 ,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 3、复音虚词“而已 ”,放在句末 ,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4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5、而况即“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6、既而不久,一会儿 。 三 、以 1.介词 ,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介词 ,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3.介词 ,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介词,表示时间、处所 。

译为:于,在 ,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介词 ,表示原因。译为:因为 ,由于 。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6.介词,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 ,根据 。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说明:“以 ”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7.连词。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 ”“并且”等,或者省去 。

①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 8.承接连词 。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石钟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 9.目的连词,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 ”“用来 ”“以致”等 。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 ,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六国论》) 10.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11.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

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12.语气助词,表示时间 、方位和范围。

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3.语气助词 ,起调整音节作用 。

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14.动词,译为: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 。

(《邹忌讽齐王纳谏》) 15.动词 ,译为:用 ,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16.名词 。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 ,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四 、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 ,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 、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 、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 ”“在……方面”“在……中”“向 ”“到”“自”“从 ”“跟”“同”“对 ”“对于”“给”“由于 ”等 。

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7. 求语文初二下册的6 、7单元文言文课文题目.忘了是什么版的了,网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吴均)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 、马说(韩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第六单元26 、小石潭记(柳宗元)27 、岳阳楼记(范仲淹)28、醉翁亭记(欧阳修)29、满井游记(袁宏道)30 、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8. 初一、初二、初三语文(人教版)要背的古文

关雎

蒹葭

观沧海

饮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次北固山下

使至塞上

闻王昌龄左迂龙标遥有此寄

行路难

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观刈麦

钱塘湖春行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泊秦淮

夜雨寄北

无题

相见欢

渔家傲

浣溪沙

登飞来峰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

游山西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过零丁洋

天净沙·秋思

山坡羊·潼关怀古

己亥杂诗

《论语》六则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

桃花源记

三峡

杂说四

小石潭记

陋室铭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爱莲说

记承天寺夜游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9. 初一初二的语文书上的所有古诗江苏地区,是现在要去读初三的学生

次北固山下(王湾)赤壁(杜牧)浣溪纱(苏轼)早春呈张十八员外(韩愈)饮酒(陶渊明)观沧海(曹操)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如梦令 南宋 (李清照)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颖)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望岳(杜甫)春望(杜甫)石壕吏(杜甫)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游山西村(陆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泊秦淮(杜牧)相见欢(李煜)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水调歌头(苏轼)雁门太守行(李贺) 。

关于“杂说四·马说译文 | 注释 | 赏析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雅松]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37.html

(16)

文章推荐

  • 曼谷金沙岛攻略曼谷至苏梅岛

    1.曼谷到沙美岛泰国湾的一个小岛,苏梅岛,位于曼谷东南约220公里处。它长6.5公里,宽2.3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我我很高兴为你解答!2.曼谷到沙美岛交通沙美岛位于泰国东部的泰国湾,水清沙幼。只有大约3个小时从曼谷开车过来,所以成为了近年来海岛的新宠。你可以从曼谷乘坐公共汽车、面包车或出租车到罗

    2025年07月29日
    20
  • 苦菜花的网络解释苦菜花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苦菜花的网络解释是:苦菜花《苦菜花》是由王冀邢执导的红色经典电视剧,陈小艺、侯天来,茹萍等主演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胶东某山区王官庄。地主王唯一勾结日寇,横行乡里,打死冯大娘的丈夫,逼走儿子。大女儿娟子暗中参加了抗日武装,在地下党负责人姜永泉带领下,组织了武装暴动。该剧于2004年7月7日在江苏城

    2025年08月18日
    14
  • 辅助开挂工具“东游麻将开挂神器下载安装”最新辅助详细教程

    辅助开挂工具“东游麻将开挂神器下载安装”最新辅助详细教程>亲,东游麻将开挂神器下载安装这款游戏原来确实可以开挂,详细开挂教程1、起手看牌2、随意选牌3、控制牌型4、注明,就是全场,公司软件防封号、防检测、 正版软件、非诚勿扰。2022首推。全网独

    2025年08月18日
    29
  • 辅助神器“边锋斗地主可以装挂吗”(确实是有挂)-知乎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软件,就会全程后台自动连接程序,无需用户时时盯着软件。3、安全保障,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可以非常安心,绝对没有被

    2025年08月19日
    20
  • 教程辅助!“雀神麻将挂先试用后付款”其实确实有挂

    您好:雀神麻将挂先试用后付款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QQ群】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添加图中QQ群】安装软件.

    2025年08月20日
    17
  • 实测分享“大头十三水挂最简单处理步骤”(确实是有挂)-知乎

    您好:大头十三水挂最简单处理步骤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QQ群】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添加图中QQ群】安装软件.

    2025年08月20日
    15
  • 实操教程“边锋跑得快可以开挂吗”(详细开挂教程)

    亲,边锋跑得快可以开挂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QQ群【】安装软件. 微信打麻将是一款非常流行的棋牌游

    2025年08月22日
    10
  • 江湖再见前面一句是什么?

    青山绿水,江湖再见。意思:这美好的河山,山水会不变,但山不转水转,江湖总有见面时。出自萧笙执导的《神雕侠侣》中李莫愁说的一句话:“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日后江湖相见,自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扩展资料:关于江湖的诗词1、寄黄几复宋朝: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

    2025年08月23日
    11
  • 必看教程“毛豆互娱怎么开挂”附开挂脚本详细步骤

    亲,毛豆互娱怎么开挂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QQ群:本司针对手游进行匹配,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1、软

    2025年08月24日
    39
  • 兰芝水科学系列的使用顺序

    兰芝水库系列一共有5瓶,包括了水凝透润精华水200ml、水凝透润保湿乳120ml、睡眠面膜20ml、精华露小样10ml、雪凝水库均衡修护霜小样10ml。使用顺序为:先用水凝透润精华水,再用精华露、乳液、面霜,最后是面膜。这一个套装分为两种使用效果,清爽型和滋润型,可以看瓶子上的生产批号,L开头是清爽

    2025年08月30日
    9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雅松
    雅松 2025年07月23日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雅松”!

  • 雅松
    雅松 2025年07月23日

    希望本篇文章《杂说四·马说译文 - 注释 - 赏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 雅松
    雅松 2025年07月23日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雅松
    雅松 2025年07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杂说四·马说译文 | 注释 | 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杂说四·马说译文 | 注释 | 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联系我们

    邮件:格瑞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