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商人周人瑞在陕西经商时,娶妻一胎生下二子后病故 。周自己抚养长子天佑 ,次子则卖给李三娘。后来周经商亏本,带天佑回老家,其弟周人祥为夺家产而不承认侄儿天佑。仁瑞告至官府 ,县官晋信书以滴血之法将父子断散 。李三娘为养子更名李遇春,与己女晚春订婚。后,三娘病故 ,恶少阮自用假造婚书逼晚春与其成婚。晋信书又以滴血之法断晚春和遇春为亲兄妹 。在与阮自用的花烛之夜,晚春逃出。周人瑞寻找天佑,遇晚春奶娘,奶娘随周仁瑞往县衙对质 ,晋信书竟然还以滴血断定周人祥与其子牛娃非血缘关系……天佑和遇春投军立功并得官,平反冤案,全家团聚。
此剧故事生动 ,情节曲折,人物鲜活,形象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商人家庭的矛盾和不幸 ,揭露了封建官僚的迂腐。
1958年,杨公愚、姜炳泰 、谢迈千再次改编该剧,删去了周人瑞卖子 ,贾莲香偷房,天佑和遇春边关立功等情节 。导演杨公愚,主演是刘毓中、樊新民、肖若兰 、陈妙华、孟遏云、郭明霞 、全巧民、曹海棠、雷振中等众多名家。该剧的演出引起巨大轰动 ,受到朱德、周恩来 、刘少奇、彭德怀、陈毅 、贺龙等国家***的盛赞,田汉、曹禺、梅兰芳 、欧阳予倩、荀慧生、程小云 、马少波等文化界名人对该剧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 、《戏剧报》等纷纷发表文章盛赞此剧,曹禺更是声称此剧的情节和编剧“简直可以同莎士比亚的剧作媲美 ”。这出双线条发展的戏构思巧妙 ,剧情发展波澜壮阔,情节离奇曲折,富于传奇和浪漫色彩 。
1960年西安**制片厂将此剧摄制为戏曲艺术片。
1930年(民国19年) ,时任河南省主席的万选才(字得英,嵩县闫庄人)首倡在嵩县开办中学。万选才逝世后,嵩县知名人士李遇春 ,宋金台,阮竹菊等人继其遗志,继续创办 。1933年9月经省批准备案 ,嵩县历史上第一所中学“嵩县私立嵩英初级中学”成立,校址在嵩县城文庙。开办经费均系嵩县知名人士及嵩县籍军官捐资。第一任校长李遇春,教导主任李警堂(纸房马驹岭人) 。1947年学校因战事停办。
1947年9月嵩县解放。1948年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以及原嵩英中学元老李警堂的倡导下,学校开始恢复,以原嵩英中学在职教师及该校部分早届毕业生为师资骨干,迁校址于县城二道街 ,易校名为“嵩县第一中学”,为初级中学 。校长梁贯初、副校长李警堂,教导主任龚仲德。1953年校址又迁于县城东关(现址)。1956年开始招收高中班 ,成为完中。“文化大革命 ”中,曾更名为“嵩县五七大学” 。1977年至1982年又附设师范班。1978年更名为“嵩县第一高级中学”。
半个世纪以来,曾有不少蜚声中原的学者在嵩县一中执教 。例如“嵩英中学 ”时期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生张宗甫 ,燕京大学研究生关祥,北京大学毕业生马奎,南开大学毕业生张大壮 ,都先后在该校任教。当时的语文教师路百占有专著《楚辞微徵》出版,地理教师李警堂有《河南乡土地理》、《警堂杂记》等专著问世。解放后,又有龚仲德、关承中 、陈中建、谷学仁、邵劳吾 、谢呼晨、黄柏仁、吕清章 、潘明运、万福庭等知名教师在此任教 。
本文来自作者[骑玉灿]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351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骑玉灿”!
希望本篇文章《三滴血的故事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山西商人周人瑞在陕西经商时,娶妻一胎生下二子后病故。周自己抚养长子天佑,次子则卖给李三娘。后来周经商亏本,带天佑回老家,其弟周人祥为夺家产而不承认侄儿天佑。仁瑞告至官府,县官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