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典故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 ,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曹植 ,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他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 ,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 。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 ,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 ,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 ,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既称赞了曹植的文才之高 ,也蔑视了天下人的才华。但这份不将天下人放在眼里的自信与轻狂,又何尝不是他内心孤独的隐喻呢。
后来,人们便称曹植是“八斗之才”,同时也将学问高、文才好的人形容为“才高八斗 ”。
典故的介绍
典故 ,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 。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 、事件。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 ,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 ,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 ,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 。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辞海》 、《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后面是什么
南宋著名文学家谢灵运才华横溢 ,诗文歌赋都被推为当世的精妙之作 。而谢灵运本人也很自负,他曾经说:“天下的文才共有一石(dàn),曹植才高无双,独自占有八斗 ,我占有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另外一斗。”然而谢灵运最终也正是因为恃才傲物、轻慢朝纲而惨遭杀害的 。
“八斗 ”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 ,天下共分一斗。”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
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是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中的一段话 ,意思是天下的才华共有一石,曹植独占了八斗,我占一斗 ,古往今来其他人共分一斗。
本文来自作者[麦弋焱]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349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麦弋焱”!
希望本篇文章《才高八斗故事的典故》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才高八斗的典故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他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