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什么是厚黑学?”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厚黑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厚黑学的发源起始于李宗吾先生 ,而其影响则因《厚黑学》而来 。他在厚黑学一书中,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 ,这样才能成为“英雄豪杰 ”,他以曹操、刘备 、孙权、司马懿、项羽 、刘邦等人物为例,试图证实其厚黑学并列举当中各人之厚薄与黑白如何影响他们的成败。厚黑学一书一直受到民间重视 ,辗转相传,以厚黑学命名的相关中文书籍多达200本以上,几乎成为现代显学中的一种。厚黑学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华民族黑暗自私的一面,然而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
李宗吾先生认为 ,厚黑学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城墙虽厚 ,可用火炮轰破;煤炭虽黑,但颜色可憎,众人不愿接近它。第二步是“厚而硬 ,黑而亮” 。同第一步功夫相比虽有天壤之别,但毕竟有形有色,别人经过细心观察便可看出蛛丝马迹。第三步是“厚而无形 ,黑而无色 ”,进入“无声无臭,无形无色”之境界。臻于此境 ,就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锐不可挡 、所向披靡 。厚黑术被封建政治家奉为圭臬,是其争权夺利的锦囊妙计。封建政治家未必懂政治学,但不能不通厚黑学。
李宗吾先生曰:“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极卑劣之行为;用厚黑以图谋众人公利 ,是至高无上之道德”。
作者嬉笑怒骂,妙语连珠,通过刻画封建社会某些政治家的真实肖像 ,彻底剥下了他们的画皮 。作者以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读者得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曹操和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经过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传播 ,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 。在作者看来,曹操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 、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 ,杀皇后皇子,并鼓吹“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的人生哲学 ,奸雄的嘴脸暴露无遗。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 、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逃西跑,丧尽廉耻。他最善哭 ,以骗取将士的好感 。[2]
《厚黑学》是首次以“台北图书馆”镇馆精品完整手稿为底本整理出版。从字里行间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学》的精髓,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此次出版还收录了林语堂 、柏杨、南怀瑾为本书所写的序言。
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 ,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 ”,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 。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 ,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
吾自读书识字以来 ,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欲究其致此之由,渺不可得:求之六经群史 ,茫然也;求之诸子百家,茫然也;以为古人必有不传之秘,特吾人赋性愚鲁,莫之能识耳。穷索冥搜 ,忘寝与食,如是者有年 。偶阅《三国志》,而始恍然大悟曰:得之矣 ,得之矣,古之成大事者,不外面厚心黑而已!三国英雄 ,曹操其首也,曹逼天子,弑皇后 ,粮罄而杀主者,昼寝而杀幸姬,他如吕伯奢、孔融 、杨修、董承付完辈 ,无不一一屠戮,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其心之黑亦云至矣。次于操者为刘备 ,备依曹操、依吕布 、依袁绍、依刘表、依孙权,东窜西走,寄人篱下 ,恬不知耻,而稗史所记生平善哭之状,尚不计焉 ,其面之厚亦云至矣。又次则为孙权,权杀关羽,其心黑矣 ,而旋即讲和,权臣曹丕,其面厚矣 ,而旋即与绝,则优有未尽黑未尽厚者在也。
总而言之,曹之心至黑,备之面至厚 ,权之面与心不厚不黑,亦厚亦黑 。故曹操深于黑学者也;刘备深于厚学者也;孙权与厚黑二者,或出焉 ,或入焉,黑不如操,而厚亦不如备。之三子 ,皆英雄也,各出所学,争为雄长 ,天下于是乎三分。迨后,三子相继而殁,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 ,奄有众长,巾帼之遗而能受之,孤儿寡母而忍欺之,盖受曹刘诸人孕育陶铸 ,而及其大成者,三分之天下,虽欲不混一于司马氏不得也 。诸葛武侯天下奇才 ,率师北伐,志决身歼,卒不能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王佐之才,固非厚黑名家之敌哉!”
吾于是返而求之群籍 ,则响所疑者,无不涣然冰释。既以汉初言之,项羽喑哑叱咤 ,千人皆废,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亦由面不厚 ,心不黑,自速其亡,非有他也。鸿门之宴 ,从范增计,不过举手之劳,而太祖高皇帝之称 ,羽已安坐而享之矣;而乃徘徊不决,俾沛公乘间逸去 。垓下之败,亭长机船以待 ,羽则曰:籍与八千江东弟子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总彼不言,籍独不愧乎于心乎?噫,羽误矣!人心不同,人面亦异 ,不一审他人所操之术,而曰此天亡我,非占之罪也 ,其不谬哉?沛公之黑,由于天纵,推孝惠于车前 ,分杯羹于俎上,韩彭菹醢,兔死狗烹 ,独断与心,从容中道。至其厚学,则得自张良 ,良之师曰圯上老人,良进履受书,顿悟妙谛,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良为他人言 ,皆不省,独沛公善之,尽得其传 。项王忿与挑战 ,则笑而谢之;郦生则其倨见长者,则其而延之上坐;韩信乘其困于荥阳,求为假王以镇齐 ,亦始怒之,而终忍之;自非深造有得,胡能豁达大度若是?至吕后私辟阳侯 ,佯为不知,尤其显焉者。彼其得天既厚,学养复深 ,于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廓而清之,翦灭群雄,传祚四百余载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楚汉之际,有一人焉 ,厚而不黑,卒归于败者,韩信是也。胯下之辱 ,信能忍之,其厚学非不忧也 。后为齐王,果听蒯通说 ,其贵诚不可言。奈何惓(juàn)于解衣推食之私情,贸然曰: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 ,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长乐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三族 ,有以也。楚汉之际,有一人焉,黑而不厚 ,亦归于败者,范增是也 。沛公破咸阳,系子婴 ,还军灞上,秋毫无犯,增独谓其志不在小。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已。既而汉用陈平计 ,间疏楚君臣,增大怒求去,归未至彭城 ,疽发背死 。夫欲图大事,怒何为者!增不去,项羽不亡,苟能稍缓须臾 ,阴乘刘氏之敝,天下事尚可为;而增竟以小不忍,亡其身 ,复亡其君,人杰固如是乎?
夫厚黑之为学也,其法至简 ,其效至神,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沛公得其全而兴汉 ,司马得其全而兴晋;曹操刘备得其偏,割据称雄,炫赫一世。韩信范增 ,其学亦不在曹刘下,不幸遇沛公而失败,惜哉!然二子虽不善终,能以一得之长 ,显名当世,身死之后,得于史传中列一席地 ,至今犹津津焉乐道之不衰,则厚黑亦何负于人哉?由三代以迄于今,帝王将相 ,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济,何一不出于此?书策具在 ,事实难诬 。学者本吾说以求之,自有豁然贯通之妙矣。
世之论者,动谓成败利钝 ,其权不操于人,而操于天。不知惟厚惟黑,为人力所能尽 。吾人处世,当竭其所能尽之力 ,以战胜乎不可必之天。而天降祸于吾也,吾必反躬自省,吾行而未修乎 ,吾则改图焉,吾行而已至乎,吾则加勉焉;所造果精 ,彼苍自退而听命。若浅尝辄止,而归咎于厚黑之无灵,厚黑岂任受哉?天之生人也 ,予以面而厚即随之,予以心而黑即随之,面与心先天也 ,厚与黑根于先天者也 。自形式观之,瑰然一面,广不数寸,藐乎一心 ,大不盈掬,精而察之,其厚无限 ,其黑无伦,举世之富贵功名宫室妻妾衣服舆马,靡不于此区区间求之自足 ,造物之妙,诚有不可思议者!人之智慧,有时而穷 ,人之精神,有时而困,惟田夫厚黑 ,予生俱生,阅世愈多,其功愈著。得其道者,磨之不薄 ,洗之不白。面可毁,心可死,而厚黑之灵 ,亘万古而不可灭,则知人禀于天者富,而天之爱乎人者笃矣。
世之衰也 ,邪说充盈,真理汩没,下焉者 ,诵习《感应篇》阴骘文,沉迷不返;上焉者,狃于礼义廉耻之习 ,破碎吾道,弥近理而大乱真 。若夫不读书不识字者,宜乎至性未漓,可与言道矣;乃所谓善男信女 ,又幻出城隍阎老牛头马面刀山剑树之属,以慑服之 、束缚之,而至道之真 ,遂隐而不见矣。我有面,我自厚之;我有心,我自黑之 ,取之裕如,无待于外。钝根众生,身有至宝 ,弃而不用,薄其面而为厚所贼,白其心而为黑所欺 ,穷蹙终身,一筹莫展,此吾所以叹息痛恨上叩穹苍而代诉不平也 。虽然,厚黑者 ,秉彝之良。行之非艰也。愚者行而不著,习而不察;黠者阳假仁义之名,阴行厚黑之实 。大道锢蔽 ,无所遵循,可哀也已!
有志斯道者,毋忸怩尔色 ,与厚太忒;毋坦白尔胸怀,与黑违乖。其初也,薄如纸焉 ,白如乳焉。日进不已,由分而寸而尺而寻丈,乃垒若城垣然 。由乳色而灰色而青蓝色 ,乃黯若石炭然。夫此犹其粗焉者耳;善厚者必坚,攻之不破;善黑者有光,悦之者众。然犹有迹象也:神而明之者,厚而无形 ,黑而无色,至厚至黑,而常若不厚不黑 ,此诚诣之至精也 。曹刘诸人,尚不足以语此。求诸古之大圣大贤,庶几一或遇之。吾生也晚 ,幸窥千古不传之秘,先觉觉后,舍我其谁?亟发其凡 ,以告来哲。君子之道,引而不发,跃如也 。举一反三 ,贵在自悟。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闻吾言而行者众,则吾道伸;闻吾言而笑者众 ,则吾道绌。伸乎绌乎?吾亦任之而已 。
李宗吾把这篇文字写出来之后,廖绪初果然就为他做了个序,谢绶青随后也为他做了个跋。廖绪初的序曰:
吾友独尊先生 ,发明厚黑学,恢诡谲怪,似无端崖;然考之古今中外 ,验诸当世大人先生,举莫能外,诚宇宙间至文哉!世欲业斯学而不得门径者 ,当不乏人。特劝先生登诸报端,以飨后学 。异日将此理扩而充之,刊为单行本,普渡众生 ,同登彼岸,质之独尊,以为何如?
民国元年 三月淡然
谢绶青的跋曰:
独尊先生厚黑学出 ,论者或以为讥评末俗,可以导人为善;或以为凿破混沌,可以导人为恶。余则曰:厚黑学无所谓善 ,无所谓恶,如利刃然,用以诛盗贼则善 ,用以屠良民则恶,善与恶,何关于刃?用厚黑以为善则为善人 ,用厚黑以为恶则为恶人,于厚黑无与也。读者当不以余言为谬 。
谢绶青跋摘自《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传》
译文
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 ,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 ,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 ,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 ,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 ,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 ,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 ,杀杨修,杀董承伏完(非史实——读者按),又杀皇后皇子 ,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心子之黑 ,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 ,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 ,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 ,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 ,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 ,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 。他和曹操 ,可称双绝;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 ,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 ,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 ,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 ,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 ,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 ,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驾下称臣,脸皮之厚 ,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 ,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 。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 ,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 ,我不能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 ,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 ,他能欺人寡妇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 ,还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得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 ,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诸葛武侯,天下奇才 ,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决心 ,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 ,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我把他几个人物的事,反复研究,就把这千古不传的秘诀 ,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可以一贯之:“厚黑而已 。”兹再举汉的事来证明一下。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鸣叱吒,千人皆废 ,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他失败的原因,韩信所说:“妇人之仁 ,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 。妇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 ,是受不得气,其病根在脸皮不厚。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 ,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 ,“太高皇帝 ”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他偏偏徘徊不忍 ,竟被刘邦逃走。垓下之败,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 ,尚不知鹿死谁手?他偏偏又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 ,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些话 ,真是大错特错!他一则曰:“无面见人”;再则曰:“有愧于心 。 ”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得,高人的心 ,是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 ,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
我们又拿刘邦的本事研究一下,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 。 ”请问笑谢二字从何生出?刘邦见郦生时,使两女子洗脚,郦生责他倨见长者,他立刻辍为之谢。还有自己的父亲 ,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 ,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下车;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子,是何状态 ,岂是那”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项羽,所能梦见?太史公著本纪 ,只说刘邦隆准龙颜,项羽是重瞳子,独于二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 ,没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刘邦的面,刘邦的心 ,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 。
黑之一字,真是“生和安行 ,从心所欲不逾矩 ”,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 ,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张良的业师 ,是圮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圮上受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 ,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苏东坡的留侯论,说得很明白 。张良是有夙根的人 ,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无上妙法 ,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 ,独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 ,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好徒弟也不容易寻找 。韩信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几乎误会 ,全靠他的业师在旁指点,仿佛21世纪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以刘邦的天资 ,有时还有错误,这种学问的精深,就此可以想见了。刘邦天资既高 ,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一一打破 ,又把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 ,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 ,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
楚汉的时候,有一个人 ,脸皮最厚,心不黑,终归失败 ,此人为谁?就是人人知道的韩信 。胯下之辱,他能够忍受,厚的程度 ,不在刘邦之下。无奈对于黑字,欠了研究;他为齐王时,果能听蒯通的话当然贵不可言 ,他偏偏系念著刘邦解衣推食的恩惠,冒冒昧昧地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后来长乐钟室 ,身首异处,夷及九族 。真是咎由自取,他讥诮项羽是妇人之仁 ,可见心子不黑,作事还要失败的,这个大原则 ,他本来也是知道的,但他自己也在这里失败,这也怪韩信不得。
同时又有一个人 ,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 ,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 ,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 ,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 ,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 ,那有动辄生气的道理? ”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 。随便都可以攻进去。他忿然求去 ,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 ,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 ,未免过誉?
据上面的研究,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 ,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 ,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了,就统一天下;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称孤道寡,割据争雄;韩信 、范增 ,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时,偏偏与厚黑兼全的刘邦 ,并世而生,以致同归失败。但是他们在生的时候,凭其一得之长 ,博取王侯将相,烜赫一时,身死之后 ,史传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后人谈到他们的事迹,大家都津津乐道 ,可见厚黑学终不负人 。
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 ,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 ,好像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 ,就知道它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 ,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 ,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 。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 ,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 ,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 ,由乳色而炭色 、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 ,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 ,众人都不愿挨近它 。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 ”。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 ,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 。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 ,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 ,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 ,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 ,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 ,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 ,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 ,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 。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 ”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 ,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 ,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 ,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 ,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 ,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摘自百度百科
关于“什么是厚黑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乐梓睿]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31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乐梓睿”!
希望本篇文章《什么是厚黑学?》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什么是厚黑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厚黑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厚黑学的发源起始于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