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康菲特青少年成长中心心理老师讲解的,如何应对初中生厌学问题的方法:
1.改善环境 ,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 、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 、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孩子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 ,对学习由厌恶感 、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 、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孩子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 。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 ,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 ,相信自己也是有能力的 、有前途的和受尊重的,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孩子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 ,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 ,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能否彻底转变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孩子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 、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当然 ,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孩子,靠以上常规性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 ,利用医学手段来治疗孩子的厌学症 。
作者 |?朱雪琴 幸福双翼资深导师
01
一个差生的华丽逆袭
在中科院上心理学课程时,我的一位心理学老师,讲起她前段时间辅导一位初中生的案例。
男孩读初三 ,初中这几年,因为不好好学习,几乎都是在老师投诉、父母打骂的循环中度过。
到了初三 ,孩子拒绝去学校,并且总是黑白颠倒,精神颓废,从不跟父母沟通 。
父母打也打了 ,骂也骂了,但孩子就是一个字“倔 ”。
老师和父母都几乎放弃他了。
后来听别人的建议,父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看看孩子是不是精神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
去了很多个医院,医生都说一切正常。
无奈之下,男孩父母请朋友帮忙 ,辗转找到了我的老师进行心理辅导。
男孩家在东北,我老师常驻北京,地域上的限制阻挡不了男孩父母想让孩子变好的愿望 ,他们带着男孩到北京,进行了第一次心理辅导 。
老师跟男孩做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面谈,交流之后她发现 ,男孩根本不像父母描述的那样油盐不进,目无尊长。
男孩很淡定,并且对她充满尊重,她的每句话男孩都回应。
第一次辅导结束 ,男孩对介绍他来的父母的那个朋友说:“我不能再荒废人生了,我要好好努力。”
那位朋友很好奇:“短短两个小时,你到底跟他聊了什么啊?感觉像换了一个人!”
老师说:
“我并没有特别做什么 。
只是在沟通过程中 ,发自内心尊重他。
每一句提问和互动,都顾及他的感受。
并且,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他表达时,我就认真的听 。
当然,其中会用到心理辅导一些技巧。 ”
随后 ,因为距离太远,没有再进行面谈,通过线上的方式 ,进行了3次咨询。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向来逃课厌学、几乎被老师和家长放弃的男孩,在中考考出600多分的好成绩,顺利进入当地一所重点高中 。
他的成绩超出所有老师和家人的预料 ,他的逆袭一度成为身边人的热点话题。
02
你的精力放在哪里?
?
我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仅仅是一个个案,我无法确定男孩的逆袭跟我的几次咨询的相关性有多大。
我不能因此就标榜说,是我的咨询改变了男孩 ,这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被尊重 、被看见的沟通方式,对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有明显帮助。
还可以确定的是,男孩的学习能力很强 ,只是之前种种错误教育方式,导致他无法发挥出潜力。”
跟男孩父母了解了他们日常相处的方式,她知道:男孩父母那种简单粗暴、忽略心灵感受的教育方式 ,可能是男孩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源头 。
因此,辅导之初,她对父母提出了一个要求:在我跟孩子辅导的这段时间 ,你们千万不要再管他,让我来。
之后,她才知道,辅导期间 ,男孩父母没忍住,还是对男孩有比较多的干涉和管制,为此男孩还爆发了好几次。
老师随后谈到一个心理现象:精力容器。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就像一个容器,装了某一种东西多了,装其他东西的地方就少了 。
在教育上 ,花在其中一个地方的精力过多,花在其他地方的精力自然就少了。
当父母的焦点都放在“你怎么不听话”“你怎么这么差劲”“你怎么这么笨 ”上,并因此愤怒、生气、抱怨时 ,父母的就没有更多精力,去进行积极正向 、科学有效的教育思考和学习。
更可怕的是:
当孩子总是生活在父母的责骂、抱怨、批评中,他们的主要精力会放在紧张应对 、恐惧和逃避上 。
如此一来 ,他们花在学习、思考、创造 、发展上的精力,就大大减少。
真相是,不是他们懒和笨,而是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发展自己而已。
而造成孩子这种局面的根源 ,恰恰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已经习惯了盯着孩子的问题,希望孩子改变 ,而忘了自己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需要学习和成长。
03
一次逆袭≠万事大吉
爱尔兰著名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这里所说的愉快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是指孩子感受到来自师长的认可、尊重,进而形成较强的安全感和勇气 ,因此从心底深处感受到的愉快 。
现代脑科学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让一个人感觉愉快舒适的重要性。
当一个人感受到安全、愉快 、有成就感(正向舒适的感觉)时,他的大脑功能才会从负责基本生存的脑干区域 ,激活到负责思考、学习、创造等高级思维的额叶区域。
所以,那个在中考逆袭的男孩,并非掌握了什么考试技巧或者应考神器 。
而是在跟心理老师的几次咨询辅导中,他感受到极大的认可与尊重 ,这带给他非常愉悦的感觉。
在这种正向感觉的激励下,他不仅从意识上坚定了要过更好人生的想法,大脑也从紧张逃避的功能区域 ,激活到思考 、学习和创造的功能区域。
当然,学会读懂和尊重孩子的感受,绝不等同于溺爱和纵容。
溺爱和纵容往往与暴力教育方式 ,看似截然不同,本质上却有一个相通之处,那就是——忽略了孩子作为生命主体的内心感受和真正需求 。
被溺爱和纵容的孩子 ,表面上任何要求都被满足(更多是物质上的),但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情感需求,往往是被忽略的。
暴力之下长大的孩子 ,最痛苦的不是那些落在身体上的疼痛和伤疤,而是内心感受被压抑、情感需求被否定。
当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心灵深处缺乏有效的情感连接,他们通常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父母也没有教过或示范过 ,他们无从学习),而是用各种问题行为(厌学、打游戏、早恋 、抽烟等)来提醒父母 。
孩子成长中,每个“问题”的爆发 ,都有其必然原因,只是很多父母都忽略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孩子问题的内在联系。
分享完那个中考逆袭男孩的案例后,我的老师说 ,她并不觉得这就万事大吉了。
如果男孩的父母依然不改变、不学习、不成长,还是用原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极有可能会打回原形 ,甚至更加严重 。
与有形的学位房 、辅导班、各种礼物相比——
父母对孩子的焦点和精力放在哪里;
是否懂得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是否有学习和成长的意识;
才是孩子一生成功和幸福的关键“起跑线 ”。
如果父母不懂这些,但能至少做到不干涉孩子,懂得积极寻求专业支持来帮助孩子 ,对孩子来说也是极大的帮助。
孩子最怕的,不是不懂爱的父母,而是用自认为正确实际错误的方式,坚持去“爱”孩子的父母 。
在幸福双翼 ,我们接触太多父母,因为错误的“爱”,亲手把孩子推向歧途。
也见证无数父母 ,通过自己的学习、觉醒和行动,陪伴孩子从曾经的抓狂崩溃,一步步迈向岁月静好 、彼此滋养的幸福。
惟愿随着我们的努力 ,成长和改变自己的父母越来越多!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本文来自作者[夹谷玉银]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280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夹谷玉银”!
希望本篇文章《初二男孩逃课厌学,又不爰讲话怎么办-》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武汉康菲特青少年成长中心心理老师讲解的,如何应对初中生厌学问题的方法: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要改变厌学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