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日前,思派 健康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派 健康 ”)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正式宣告冲击IPO 。成立近7年的思派 健康 在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IDG资本 、平安创新、腾讯投资等知名风投纷纷参与其中。
招股书显示,目前思派 健康 有三条业务线,包括医生研究解决方案(PRS)、药品福利管理(PBM)及供货商与支付方解决方案(PPS)。其中 ,PBM业务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0年占公司总营收的91.9%,业务包括特药药房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增值药师服务。
药品相关收入占九成
翻看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 ,起初源于在线预约挂号,而后在监管允许范围内逐步拓展至在线问诊、线上药房及互联网医院业务 。在资本的引领下,曾一度呈现爆发式成长 ,但受限于持续性盈利困难,后又陷入低谷。
2020年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再度崛起。微医 、智云 健康 、思派 健康 、科亚医疗 、推想医疗、数坤 科技 等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也相继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
不过 ,自诞生之日起就困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盈利模式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大多数企业单靠提供医疗服务显然无法维持运转,不得不走回“以药养医”的老路。
同样致力于打破患者、医生 、医疗机构、制药公司和支付方式之间的壁垒,形成医疗 健康 系统的闭环 ,实现对医疗 健康 的数字化转型的思派 健康 亦是如此 。
招股书显示,2018至2020年思派 健康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10.39亿元 、27亿元,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7.65亿元。其中,来自药品福利管理(PBM)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0.9%、83.1%、91.9%及92.1%。
目前将商业模式跑通 ,成功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依旧未能脱离“卖药” 。如何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变现,仍是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与此同时,在药品“零加成”趋势下 ,破除“以药养医 ”也是当下医疗改革的重点。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线下“以药养医”逐步开始向线上转移,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迫在眉睫 。
今年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 、宁夏卫生 健康 委主任马秀珍也曾指出,警惕“药品回扣”向线上转移。马秀珍在工作中发现,制药企业把互联网平台的药品销售纳入业绩考核范围 ,授意医药代表线下“学术拜访 ”,增加线上药品销售量,其中不乏药品回扣现象;部分互联网医院将医生的服务收入与药品销售挂钩 ,企图“洗白”药品回扣。
2021年10月26日,国家卫生 健康 委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其中,统方、补方、人工智能软件代替医师接诊等现象被明令禁止 。
《意见稿》明确指出,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 ,确保由本人接诊。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 、替代医师本人接诊。同时,《意见稿》规定,禁止统方、补方等问题发生 。医疗卫生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这一系列规定也变相将互联网诊疗和网售药品行为隔离开来 ,规避“以药养医”线上化的现象发生。而这对于当下主要靠药品销售实现营收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势必将形成不小的挑战 。
没有处方可买处方药
招股书显示,思派 健康 在全国范围内正持续扩张店铺 ,截至2021年6月30日,思派 健康 已拥有81家特药药店,2018年至2020年平均每间药店的月销售额为43万元、128万元和266万元。
国药一致招股书数据显示 ,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最大连锁药店国大药房的DTP药店数量超过100家,单店月销售额不过才120万元左右;老百姓大药房去年年报也披露 ,143家DTP药店总收入10.9亿元,单店月销售额也仅63.52万元。
在思派 健康 药房高销售额背后,其药品销售合规待考 。
原则上需凭处方销售
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 ,我国就实行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要求所有药品按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分类和管理。
针对患者在购买二甲双胍等处方药时是否明确需要查看医生处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金锐表示 ,只要二甲双胍还是处方药,没有进入非处方药目录,这种药品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也就必须要凭处方销售。
而对于此前流传的“双轨制 ”处方药,从国家药监局的文件资料来看,仅仅在2004年《关于加强流通领域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到过 。其原文是:“对已经明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 ,要严格执行凭医师处方销售;对目前尚未明确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的‘双轨制’处方药,应该向顾客索要医师处方,凭医师处方销售。不能出具医师处方的 ,必须经过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充分咨询,问明既往用药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后销售。”
金锐强调,国家并未正式建立“双轨制”处方药品种目录 ,只是说,由于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因此 ,也一定有一个过渡阶段。目前,我国依然处在这个过渡阶段 。但即使是“双轨制 ”处方药,第一步也是必须要求出示处方 ,实在没有的再进行登记。而不是说,不用处方,登记一下就行 ,这是误读。
“处方药凭处方销售这件事,国家药监局是分品种分批推进的 。”金锐表示,对于已经明确警示必须出示处方才可以销售的注射剂 、抗菌药等处方药品种 ,必须凭处方销售。但对于那些虽然不属于“非处方药”,但国家又没有点名警示此类品种必须凭处方销售,就存在不凭处方销售的可能。全国药店数量众多,监管成本也很高 ,这个时候,这种不凭处方销售的处方药也发现不了 。而二甲双胍并不在非处方药目录中,原则上 ,应该凭处方销售。
针对许多慢性病的长期用药,老百姓并不是初次购买,其实已经非常熟悉用药目的、用法用量和安全监测方法 ,对于这样的患者,并不需要频繁地看医生,而是需要遵医嘱规范用药。对于此类患者 ,怎样为其提供便捷又有管控的购药渠道,可能是考验监管者的难题 。目前的长处方政策,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 ,患者可以一次开3个月的慢病管理用药,减少跑医院的次数。
“其实,这也是未来药师工作的切入点。对于这部分进行慢病管理的患者,药师也许可以代替医生的部分作用 ,嘱其继续原有的药物治疗方案并提供药学监护 。 ”金锐如是说。
谁能给我讲讲“腹针”是什么?(就是神龟图)
智云问诊积分是用来兑换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智云问诊智云健康旗下专为传统药店打造的针对复诊患者的电子处方SaaS平台,可以为药店服务提供专业的用药咨询问诊 ,智云问诊积分是用来兑换商城试用中心的免费包邮试用产品,不可提现,到期自动清零。
分类: 生活 >> 美容/塑身
问题描述:
腹针的创始人是薄智云老先生 ,以腹部的穴位为主,治疗疾病 。求各位老师给我讲讲是怎么回事。如果有哪位老师知道哪里有卖相关书籍的请告知。谢了!!
解析:
囊、脐动脉和脐静脉等 。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闭锁,出生后虽成为结缔组织索。但与脐环都形成了一个固有的联系形式相关。因而 ,其中不少的穴位和其所主脏腑的联系有时出现一种与脐环联接的放射性 。这可能与胚胎发育期脐环与脏腑沟通的渠道有关。
第二章 定位取穴法
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定位取穴法便是利用腹部的这一特点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也是腹针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 。
一 、定位取穴法的内容
现代研究表明:生物体内存在着局部是全局的缩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再现整体之象的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之为生物全息律。
从生物全息律看 ,生物体每-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源于同一生物胚的延续,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因而像头、耳、鼻 、眼、腹、背 、手、足等微针系统都是生物全息律的体现 。腹针作为-个微针系统,同样其每个特定区域和穴位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 ,都是构成整体的全息单位,在结构上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同时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响 ,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 ,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持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是腹针取穴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定性取穴法的核心内容。
二、腹部的全息影像特点
经过大量的临床反复研究发现,腹部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人体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个浮在前腹壁上的神龟 。其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 ,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引出 ,在上风湿点屈曲,止于外风湿点(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外5分上5分,上风湿外点位于滑肉门外一寸),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穴(外陵穴下1寸外1寸)。在厚厚的腹壁履被组织中 ,这一影像分布于腹壁的浅层,构成了神阙调控系统中外周调节系统的主体而腹部定位取穴法又主要是调节与人体相对应的部位,因此 ,腹部定位取穴法以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影像为特征。
三、定位取穴法的特点
人体的整体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而腹部的全息影象是整体经过缩微的图相,因此 ,整体反映在腹部便形成了穴位点状密集的穴区带,故在临床中能否准确地选用与肢体相关的穴位是临床疗效的关键,必须在临床上不断地揣摸才能掌握腹穴与整体的应答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熟习疾病的变化规律及相对的个体差异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根据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定位取穴治疗头部疾患时以中脘 、阴都等周围的穴位治疗。腹全息的颈部由商曲穴处伸出,故治疗颈部的疾患以商曲、石关及附近的穴位治疗。腹全息图的前肢代表人体相应的上肢 ,故治疗左右上肢的疾患由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之间的同侧穴位进行治疗,腹全息的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下方伸展与人体的下肢相应,故治疗下肢的疾患由外陵至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之间的相应穴位进行治疗 。腹全息的腰骶部起于气旁终于关元穴附近 ,故腰椎的疾患由其附近的穴位进行治疗。
第三章 腹针的临床应用
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的理 、法、方、穴,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 、经络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方法,一般而言 ,只要能临证悉变,依理施法,便有较广的适应证和较好的疗效 ,因此,较好地体现了中医"整体现念、辨证施治"的基本特色。本章从腹针的适应证、禁忌证,腹针的针刺手法 ,腹针的常用处方等3个方面对腹针进行分析,使大家对腹针的规律近行一定的了解 。
第一节 腹针的适应证 、禁忌证
应用腹部穴位来治疗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内脏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前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 ,我们不做讨论,腹针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仅以全身疾病为前题。
一 、腹针的适应证
由于腹针是以调整脏腑的功能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因此,腹针的治疗以调动与调节人体的内脏功能为目的,使之运转逐渐地有序化。故而较大地依赖人体的本身。一般而言 ,腹针的适应证为内因性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的适应证。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1)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件疾病如: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 、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等 。(2)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血栓性耳聋 、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3)虽病程较短,但与脏腑的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如:肩周炎 、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综合症 、腰痛、双腿麻木、酸困等。(4)其他的针灸适应证 ,经治疗疗效不佳者,均可为腹针的适应证 。
二 、腹针的禁忌证
腹针的 *** 部位是腹部.因此.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均为禁忌证,以免因针刺而引起误诊。此外 ,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的肿瘤并广泛转移,妇女的大月份孕期均为禁忌症。对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弱的病人,在施术时亦需慎谨处之 。 如肝脾肿大则需注意针刺两肋时个宜太深 ,以免损伤实质性脏器。
第二节 腹针的针刺手法
在腹针前首先应检查肝、脾的大小及是否触痛。然后对准备施治的部位从上而下地进行触压 、对每一个部位的肌紧张、压痛、痞块 、积结都应进行仔细的甄别,了解上述症状的出现是否与治疗的疾病相关,然后进行治疗 。有时腹部的一些反应不仅能帮助明确诊断对针灸的处方进行调整.而且对一些被忽略的疾病也能提供相当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从而使疾病的诊治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腹针施术时,应根据病人的胖瘦,脂肪的浮薄,病程的长短,病气的深浅 ,疾病的虚实等几个方面来选择针具的长短、进针的深浅及手法的补泻。
一、针具的选择
为了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便于控制进针的深度,腹针时通常采用每一个病人使用统一长度的针具来进行治疗 。一般而言 ,体型较高大或胖短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较厚,太短的针有时达不到施治的深度 ,一般选用6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而中度肥胖及普通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适中,一般采用5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削瘦体型的人 ,腹壁的脂肪很薄,较易刺穿腹壁层.一般采用更短-些的如4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这样,不仅可施术时针具得心应手 ,而且可以在进针时减少病人的痛苫及使进针的深度得到很好的控制 。
二 、进针的深度
腹壁层较厚,针刺时不仅疼痛程度较轻而且便于施术。由于腹壁的分层局部解剖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影响的外周系统亦有明显的不同 ,往往同样的一组穴位可以依据进针的深浅不同而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故腹针时将进针深区分为天、地、人三部 。一般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病.针刺天部(即浅刺);病程虽长,未及脏腑或其邪在腠里的病。针刺人部(即中刺);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其邪在里的病针刺地部(即深刺)。但是 ,在运用时也有例外,如腰部的疼痛,虽病程短而往往采用针刺地部较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在临床应用时亦应灵活多变。
三 、针刺的手法
腹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 ,然后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予计的深度时,-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 ,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避开针体,以避免刺伤内脏 。施术时一般采用三部法 ,即候气 、行气、催气手法。进针后,停留3-5分钟谓之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谓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谓之催气;留针30分钟起针。
腹针的补泻手法依 *** 的强弱而定 ,弱 *** 为补,强 *** 为泻 。因腹针的适应证以慢性病为多,而慢性病又久病则虚 ,故腹针时补多泻少。施补法时除采用手法外,多施以灸法,灸时可由上而下地对每个针刺的穴位温灸 ,也可以艾灸架置于神阙穴,以壮元阳、温经络、使腹针的疗效得以提高。
四 、常用的针刺法
腹针时,常可在针刺后使疾病的症状很快缓解 ,且症状的缓解与某一主穴有确凿的相关性时可在该穴的基础上拓展施用三角针、三星法、梅花刺等不同的针刺法,以加强主穴的治疗作用,这样 ,不仅可使腹部的穴位大大增加而又便于记忆,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
(一)三角针 三角针是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形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针刺方法 。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疼痛 、局部关节疼痛等。针与针之间的距离则由患病部位的大小以定远近 。
(二)三星法 三星法是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或与神阙呈放射性排列,各距主穴3-5分 ,分别各刺1针,形成并行排列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等 。针与针之间的距离由患病部位的长短而定。
(三)梅花刺 梅花刺是以主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距3-5分各刺一针 ,共5针使针体形成梅花的图案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人,也可在三星法疗效不佳时采用,使治疗的强度得到增加 。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针刺法的使用前题是以能改善临床症状的主穴为核心进行运用,因此,处方中相对特效穴的筛选正确有否直接影响到疗效 ,而选用那-种针刺法则依据病位的大小。疾病的程度与病程的长短。同时,针刺的方法亦可变通,如加-针便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便无需再刺 ,如三角针后尚不满意亦可再针一针以观后效 。总之,既不可已建功而凑其数又不可功未成而草收兵,应以临床的治疗需要而适当掌握。
第四章 腹针的常用处方
处方,是一种药物或穴位的组合 ,它具有相对的针对性。每一种疾病都有大致相同的几种处方,以适应临证时的相对个体差。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腹针适应证较广的常用处方,这样为临证施治时的选穴辨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这些处方的应用虽有-定的规定,但在临床上又可灵活加减,使之与传统的中医理论更为贴近 。本节把几种的常用的处方介绍如下:
一、天地针的组成及适应证
天地针是一组腹针的常用方 ,由中脘 、关元组成。腹针以神阙为中,中脘为天,关元为地。中脘是胃之募穴 ,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别名丹田 ,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故两穴合用具有补脾肾之功能 。
二、引气归元的组成及适应证
引气归元由:中脘 、下脘、气海、关元4穴组成。方中中脘 、下脘均属胃脘,两穴含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 ,故兼有主肺气肃降的功能,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天之原气 ,因此,四穴含?quot;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难经·四难》曰:"呼出心与肺 ,吸人肾与肝" 。故此方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
三、腹四关 、调脾气、风湿点的组成及适应证
腹四关由:滑肉门、外陵左右共4个穴位组成。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治疗躯干上段及上肢的疾患,外陵位于神阙之下 ,治疗下腹及下肢的疾患 。该4穴具有通调气血 、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称"腹四关"。临床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与引气归元或天地针合用时 ,兼有通腑之妙。调脾气由左右两个大横穴组成 。大横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文献记载以治大风逆气、四肢不举、多寒 、善悲为主。但近年来大横穴的临床应用除用于驱虫外,其他报道甚鲜。根据作者的多年经验认为大横具有调整脾脏功能、祛湿、健脾 、滑利关节的作用,故常与腹四关合用治疗腰部疾患和坐骨神经痛,与风湿点合用治疗全身关节炎或肩周炎等症。风湿点是作者的经验穴 ,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穴的外5分、上5分;下风湿点位于外陵穴的外5分下5分 。风湿点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与大横合用可祛风滑利关节、消肿痛开淤血。治疗肩 、肘疾病时可仅用上风湿点,治疗下肢疾病时 ,也可仅配下风湿点。
第五章 常见病症的腹针治疗
中医以整体现念、辨证施治为两大基本特色 。因此,临症时必须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有较详的了解。可能来诊的病人不仅仅是一种病,也可能病人对症状的描述仅仅是-些表象。故而必须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检查后 ,在明确诊断的前题下才能确定对病人数种疾病或一种疾病的数种症状的治疗顺序产生辩证施治的方法 。所以腹针提出了"先从诊断入手,再看辨证妥否,尔后操术勿燥 ,依情再做加减"的主张。强调辨证施治必须建立在诊断的基础上,而这里我们所讲的诊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西医对疾病的诊断,其次是中医对诊断的进一步证候分型,即所谓的先辨病,后辨证。
古人云:"一针 ,二灸,三服药"说明针灸治病时速度最快捷,应当做为治疗方法的首选 。临床上针灸的方法多种多样 ,针具的种类五花八门,而任何的一种针灸方法都有其独到的地方,都可能对某些病种有独特的疗效。而任何的一种针法都可能有相对的适应证 ,因此,掌握多种疗法才能在临症时根据病情的不同需求或不同阶段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这样才是对针灸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针灸学科的发展纳入健康的轨道 。
腹针治疗慢性病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除对适应证的筛选外,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诊断明确之后,选择对症的处方很重要。而每种疾病的处方只是从临床应用中反复提纯出来的具有共性特点的穴位组合 ,只要对症从理论上讲应当有效,但是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合理的辨证才能取得较佳的效果。
正确的处方确定之后,能否对穴位进行准确的定位,便是影响疗效的又一因素 ,穴位的相对特异性与穴位的位置相关 。例如我们说足三里可以影响胃的蠕动时。所讲的是足三里的位置是一个已知的定位点而不是一个任意点。如果不能按标准的取穴方法去取穴或取的穴位与定位相差甚远,那么很难讲是否对胃的蠕动有影响 。二十多年的研究中发现腹穴的定位必须准确.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 ,取穴时必须反复地度量。
本文来自作者[香波]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239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香波”!
希望本篇文章《互联网医疗热潮背后:盈利模式待解》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互联网医疗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日前,思派 健康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派 健康 ”)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正式宣告冲击IPO。成立近7年的思派 健康 在资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