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四年级排列组合公式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 +b)×c=a×c +b×c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 + b)×c (a - b) ×c
= a× c + b×c = a× c - b×c
②类型二:a × c + b × c a × c – b × c
=(a + b)× c =(a - b) × c
③类型三:a × 99 + a a × b - a
= a ×(99 + 1) = a ×(b - 1)
④类型四:a × 99 a × 102
= a ×(100 - 1) = a ×(100 + 2)
1 、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 、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 ,3与7,4与6,5与5 ,结合 。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 ,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 +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 +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 、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 ,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 +38-23=123-23 +38 146-78 +54=146 +54-78
= a × 100 – a × 1 = a × 100 +a × 2
四年级上册必背公式有哪些?
四年级排列组合公式如下:
1、排列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 ,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排列公式为:P(n,m)=n/(n-m),其中n是总的对象数量 ,m是选取的对象数量 。
2、组合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 ,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组合公式为:C(n,m)=n/m(n - m),其中n是总的对象数量,m是选取的对象数量。
排列组合难点:
1、从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种特定的数学模型 ,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
2 、限制条件有时比较隐晦,需要我们对问题中的关键性词(特别是逻辑关联词和量词)准确理解。
3、计算手段简单,与旧知识联系少 ,但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案时需要的思维量较大。
4、计算方案是否正确,往往不可用直观方法来检验,要求我们搞清概念 、原理 ,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
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公式大全
1L=1000mL=1000cm3?
一米(m)=100厘米(cm)?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学生们:留意在平常生活上“厘米 ”一般叫“公分”。(1厘米≈1公分)?
Δ:a×a=a2a×a×a=a3
500g=1斤?1kg=2斤1000g=1kg ? 1吨(t)=1000kg
一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里=500米
1千米=1000米1km=1000m?1元=10角?1角=10分
1年=365天(平年)=366天(闰年)?
1钟头(时)=60分钟?1天=24钟头?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c=a×b+b×c?
乘法的结合律:(a-b)×?c=a×c-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1:
每份数×份数=人数
人数÷每份数=份数
人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率×时间=路途
路途÷速率=时间
路途÷时间=速率
4:
单价×数目=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目=单价
5:
工作效能×上班时间=工作总产量
工作总产量÷工作效能=上班时间
工作总产量÷上班时间=工作效能
6:
加数+加数=和
与-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子×因子=积
积?÷?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科目图型测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 宽)×2?
C=2×(a b)?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 长×高 宽×高)×2
S=2×(a×b a×h 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 下底)×高÷2
S=(a 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 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V=S底面积×h×1/3
人数÷总份数=平均数
▲与差问题的公式?(与+差)÷2=大数
(与-差)÷2=小数
▲与倍问题?与?差倍问题?与÷(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是?与-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小数+差=大数)?
▲倍数与因数?
0是自然数。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与它的最大因数相同。?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比较有限的。?什么叫偶数?是2倍数的数称为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什么叫奇数?不是2倍数的数称为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 、8与0。2的倍数都是双数。?
5的倍数 ,个位上的数是5与0 。?个位上是0的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3的倍数,它诸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留意: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2的倍数未必是4的倍数 。?
什么叫素数(或者质数)?只有1与它本身2个因数 ,称为素数(或者质数)。?什么叫合数?除开1与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称为合数。?留意:1的因子仅有1个(是1)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素数是2 ,最小的合数4。没有最大的素数与合数 。?
本文来自作者[贸明璨]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2212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贸明璨”!
希望本篇文章《四年级数学必备公式》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