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举例子 、打比方、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徐星写作的一篇科普文章,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 ,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扩展资料: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 ,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恐龙种类多 ,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 ,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
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 ,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 。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 、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
恐龙的体重估计值 ,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 。
百度百科——飞向蓝天的恐龙
四年级下册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什么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
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 ”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 、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 、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
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 、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什么
四年级下册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身形变小(骨骼中空;脑颅膨胀;前肢越来越长)——体表长出羽毛——为了躲避伤害或寻找食物,转移到树上生存——具备了滑翔、飞行的能力。四年级下册的《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 ,主要讲述了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过程,演化过程是身形变小(骨骼中空;脑颅膨胀;前肢越来越长)——体表长出羽毛——为了躲避伤害或寻找食物 ,转移到树上生存——具备了滑翔、飞行的能力。恐龙是一类生活在地球历史上的爬行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 、蜥臀目 。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并在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灭绝。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 ,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通过研究鸟类化石和恐龙化石,提出一种假说:鸟类很有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的发现,为人类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依据 。
《飞向蓝天的恐龙》内容有:
说到恐龙 ,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bà)王龙或者笨重、迟钝(dùn)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采斑斓(lán)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hè)胥(xū)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gé)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 ,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jǐn)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yì)。根据这一假说 ,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huì)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本文来自作者[钭玉轩]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2202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钭玉轩”!
希望本篇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自然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徐星写作的一篇科普文章,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