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如何培养看书的习惯,这要看很多方面。我就根据自己浅薄的理解 ,说说我的看法吧。
想要培养看书的习惯,要准备好几个前提:
第一.自己的性格 。
能不能培养起看书的习惯,很大一部分看自己的性格。这个怎么讲?举例讲 ,每天晚上都“坚持”洗脚,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毅力。当然,我用到了“坚持”这个词 ,只要跟“坚持 ”搭边了,那说明离“习惯”还远得很 。又“从来不做”,到“坚持 ”做 ,再到“不做就会浑身难受”,习惯也就养成了。这个过程下来,如果一个人的做啥都是三分钟热度的性格 ,我觉得,还是不要一上来就谈读书这么大的话题了,先从别的小事做起吧。
第二.自己的三观(也就是对看书这件事的认识) 。
看自己对读书这个事情的看法了。如果我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我大可在晚上临睡前看看晚间新闻 ,看看汽车论坛,追一部电视剧……那对于我来讲,读书反倒让我认为会“失去”些什么 ,因为毕竟一天下来,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说我每天晚上10点钟才能下班回家 ,11点半就要睡觉,留给自己自由的时间能有多少呢?我就要权衡一下性价比了,到底是读书更让我觉得充实 ,还是干点儿别的。
第三.自己所处的环境(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年龄阅历) 。
跟第二点有些相似。如果我处于一个刚出校门、刚入职场的阶段 ,可能对我来讲,我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培养工作技能上。每天晚上10点多下班,即使下了班,即使睡觉前 ,脑子里还是在思考着工作上的问题;即便是看书,也是去看一些技术资料,让我能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或者让我能对某个疑惑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这个阶段,或者说,这种工作状态 ,对我来说,我不会把看(闲)书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习惯去培养。可能我到了一家国企或者事业单位,每天朝九晚五的上下班 ,我会把自己的业余时间,花在看一些闲书上。所以说,这一点来讲 ,对与培养看书的习惯,也是蛮重要的。
第四.周围人对自己的影响 。
我女朋友是个很爱看书的人,她跟我说,刚开始她也不爱看书 ,大三那会儿有段时间比较消沉,然后周围一些爱看书的朋友就推荐给了她一本书,让她要坚持看完。她说看完那本书之后 ,她就瞬间感觉读书原来是一件很美很充实的事情,能让你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另外,她的父母都是公务员 ,也超级爱看书,是不是督促着她要多看书 。你看,这样的环境 ,她怎么可能不爱看书,或者说,她怎么可能不去看书。所以说 ,如果想培养看书的习惯,就看看周围哪些朋友是爱看书的,多跟他们交流交流,感受一下他们赐予你的正能量!
第五.自己的兴趣所在。
女朋友曾经也是经常“逼迫 ”我看书(哈哈 ,用到了“逼迫”,可想而知,我当时是有多不爱看书) 。刚开始 ,我苦于坚持不下来,看啥书啊?我就“听书”,听“喜马拉雅 ”那个APP里的有声小说 ,比方说,百家讲台,王立群教授讲的史记 ,那叫一个精彩,比方说,明朝那些事儿……等等之类的。这样一来 ,首先你会慢慢地把自己的时间“乐于”分配出来用于听书,慢慢地再往“看书”上转。找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是很重要的,本来就不怎么看书 ,然后第一本书还是枯燥无味的,那还是拉倒吧……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就来一本《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 ,如果你崇拜史铁生,就去看他的《我与地坛》 。买书一定要买精致的,别冒盗版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本外观漂亮的书,会对自己看书兴趣的提升 ,有作用哟。
好啦,我不罗嗦了,总之 ,万事开头难,期待你能把第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读完,后面就一马平川了!
这是个知识焦虑的时代,手机里各大社交平台持续更新文章 ,阅读APP推送书单铃声不断,公共账号每天都有干货。我们似乎有学不完的知识,读不完的书 ,经常还自带优越感,我是多么的勤奋好学,用心学习新的知识呀 。
?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甄别知识源头 ,也就是常说的一手知识,那你就是21世纪魔法界里面的“麻瓜 ”。
? 那你只会一直吃别人咀嚼过的口香糖。它已经没有味道了,你还一直吃 ,尝试吸取所剩无几的糖份。
? 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找到知识源头的(一手知识),可以品尝到新鲜出厂的口香糖 。
? 我们可以把所有知识分为四类;
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 ,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二手知识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
名校的教科书 ,MOOC(慕课)里推荐的一手材料,维基百科; 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 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比如《国富论》《穷查理宝典》《决策与判断》等; 各行业**** 、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豆列 ,以及在自己公众号发的文章 。三手知识是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是因为大众的认知能力较低 ,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 、故事以及不精确的概念。
四手知识是你常看到的:根据这些畅销书和理论,大部分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加入了太多个人故事(比如 ,《我是如何一个小时挣到200万的》)或者情绪因素(比如,《看懂这个不转就不是中国人》)。讲一个观点,灌你无数“鸡精” 。大部分公众号、头条都属于此类。
看到这很多小伙伴还是有些迷糊 ,那我结合自己举个实际的例子。
? 我的选书和买书经历
? 1.四手知识;前几日,我在一篇情感心理学公共号里面看到一个叙事的情感故事,作者文笔不错,生动有趣 。里面提到一个两性关系 ,其“高价值与低背叛”(高MV、低PU)理论。
? 2.三手知识;我比较喜欢心理学知识,处于好奇,我探上了知识求索的道路。
? 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 ,高MV 、低PU理论 。
? 这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杨冰阳写的,书名为《完美关系的秘密》。作者的简介很“高大上”。
? 我是打算买下来准备啃书的,但作为知识混子 ,我没有忘记运用豆瓣和知乎工具来瞧一瞧这本书的书评。
? 豆瓣书评不高,在知乎上看了很多评价这本书的回答,基本都是在讽刺 ,鄙视这个作者,说什么误解原著观点,自己过渡解读 ,巴拉巴拉,大概意思是说这是一本垃圾书 。
那尼。。 。。。 。?
3.二手知识;我靠(`Δ?)!
? 我赶紧把当当网的订单取消了。
? 知乎上的大多数回答提到了一本书叫做《进化心理学》,我返回又在百度搜索下,原来这是一本国外的书籍 ,作者是戴维.巴斯,他是一位在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任教的心理学教授,知名于关于人类择偶的性别区别的演化心理学研究。
? 二手知识含金量已经想当高了 ,我总不至于**,找国外文献和期刊吧,文献和期刊太难理解了 ,读书还是有有一点阅读性哈 。
? 那么此次探索求证之路到此打住吧。
? 我上网找到国内翻译版电子书开始啃书,发现书中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到高MV、低PU理论,而是客观的讲解人类进化史 ,男女的择偶策略。杨冰阳完全扭曲观点呀,她忒不靠谱了,还好没有读她的所谓畅销书 。
?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来
? “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 ”。
? 例如两个同学在同等的时间,一个在读《完美关系的秘密》,而另一个在读《进化心理学》。两个人得到的知识真实性可想而知。
? 这就是认知效率的差距 。
? 总之如果你不懂得如何甄别知识源头,你就一直在吃别人咀嚼过的口香糖 ,你还吃的津津有味。
我们是一叶小舟,因为有海灯的指引,可以自由的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一生。
本文来自作者[之山]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2197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之山”!
希望本篇文章《如何养成看书的习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说到如何培养看书的习惯,这要看很多方面。我就根据自己浅薄的理解,说说我的看法吧。 想要培养看书的习惯,要准备好几个前提:第一.自己的性格。 能不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