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东晋大臣 。字茂弘。琅邪临沂人。王氏自太保王祥以来为山东士族之冠,导即王祥弟览之孙,王衍之族弟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导曾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早与琅邪王司马睿交好,在洛阳时曾劝其回封国。永兴二年司马越北上,命司马睿镇守其根据地下邳,王导为司马,参与机密。永嘉元年,司马睿移镇建业,旋又都督扬、江 、湘、交、广五州军事,实为江南的最高军政长官 。王导为其谋主,推心亲信,每事咨询。江南的顾 、陆、朱、张 、沈、周等地方士族,轻视避难南下的伧父,而司马睿又为晋皇室疏属,声望不高,甚至江州刺史华轶也不肯听命,处于桓□所谓寡弱如此,将何以济的局面。王导除选取避难南下的名士为属官外,首先劝司马睿虚心汲引各方人士,特别是优礼江南士族以维系人心。乘三月初三上巳修□的机会,司马睿乘肩舆出游盛具威仪,而王导、王敦和其他北方南下的大族名流都骑马随从,以提高司马睿的威望 。同时王导竭力笼络江东士族,主动拜访江南首望顾荣、贺循,司马睿命他们参与军府政事。荣 、循应命,转相荐引纪瞻、周□、张□等名流,司马睿才得以站稳脚跟。王导外倚扬州刺史王敦的实力,内则利用荆扬晏安 、户口殷实的经济条件,协同江南士族,希图一起戮力王室、克复神州 。司马睿视王导为萧何,朝野号为仲父。建兴四年刘曜攻陷长安,俘愍帝,西晋亡。建武元年司马睿即晋王位,任王导为丞相军咨祭酒 。次年,晋王称帝,百官朝贺,命导升御床共坐,他再三固辞。进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由于在东晋政权的建立过程中,琅邪王氏翼戴之功居多 。因此,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永昌元年王敦于荆州举兵反晋,刘隗劝元帝诛灭王氏。王导带领昆弟子侄二十多人,每晨入朝请罪,元帝无如之何 。元帝卒,明帝即位,受遗诏辅政;明帝死,又与庾亮等同受遗诏共辅幼主成帝。苏峻起兵,建康被焚。平定后,温峤建议迁都豫章,江南士族要求都于会稽,王导主张镇之以静,力排众议。他为政宽简,对士族息事宁人,自奉较俭约,仓无储谷,衣不重帛 。他历任元 、明、成三帝丞相,稳定了东晋的偏安政权,从而形成南北对峙的局势。参考书目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王导,字茂弘 ,光禄大夫王览之孙 。父亲名王裁,官至镇军司马。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有远见。十四岁时 ,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十分惊奇,对他的堂兄王敦说:“看这个孩子的相貌心志,是做将相的人才 。”最初王导承袭祖上的爵位。不久司空刘宴引荐他做东阁祭酒 ,升秘书郎、太子舍人 、尚书郎,他均未赴任。而后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 。当时晋元帝还是琅琊王,与王导一向亲密友善。王导看到天下已经大乱,便全力拥戴(琅琊王) ,暗自立下复兴(晋室)的心志。晋元帝对他也很器重,志趣相投如挚友,元帝在洛阳时 ,王导时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 。及至元帝出镇下邳,就请王导做安东司马,凡军国大计 ,王导都积极筹画。元帝刚出镇建康时,吴人不相依附,过了一个多月 ,仍没有士人百姓前去拜望,王导为此深感忧虑。待王敦来朝见,王导对他说:“琅琊王仁德虽然厚重 ,但名望还轻。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 想办法匡济时局 。“到了三月上巳节,元帝亲自前去观看修禊仪式,一路乘坐肩舆 ,威仪齐备。王敦、王导以及众名臣骏将也都骑马护行。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名望极高的人,他们私下前去观望,看到这种场面 ,都十分吃惊,于是一起在路旁迎拜 。王导于是又向元帝献计说: ”古代凡是能够称王天下的,没有不礼遇遗老贤才 ,存问风土人情,虚心坦诚,以便招揽天下俊杰的。更何况现在天下大乱 ,国土分裂,我们立国的大业尚在初创,当务之急在于取得民心啊!顾荣 、贺循二位是当地的土族首领 ,不如将他们吸引过来以便广收人心。他们二位一来,其他人便没有不来的了 。“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他们两人也就奉命前来朝见元帝,因此吴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民心归附。从此之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
本文来自作者[仁殿洁]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215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仁殿洁”!
希望本篇文章《王导是什么朝代的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王导东晋大臣。字茂弘。琅邪临沂人。王氏自太保王祥以来为山东士族之冠,导即王祥弟览之孙,王衍之族弟。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导曾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早与琅邪王司马睿交好,在洛阳时曾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