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水草植物) 、消费者(鱼和虾以及蚤类),所以还缺少分解者(细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大鱼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毒素也越多.
(2)大鱼和大鱼之间为争夺食物等会形成竞争关系,而大鱼和小鱼之间是捕食关系.
(3)大量捕杀大鱼,小鱼由于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 ,导致没有食物吃而又减少,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又会达到新的生态平衡.
(4)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 *** 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 、温度、水、空气 、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如大树、蚯蚓 、鸟、人、微生物等与小草之间均属于生物因素.
(6)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 ,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南橘北枳 ,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如沙漠植物:沙棘根很长可以吸收沙漠深处的水 、仙人掌茎变为肉质储存大量水分、叶变为刺状减少水分的散失,与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相适应;在沙漠上植物大面积绿化成功时,沙漠就会变成绿洲 ,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同时表明生物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 ,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蝗虫为适应陆生环境防止水分的蒸发体外有外骨骼,沙漠动物沙蜥为躲避高温酷暑在夜间温度降低时出外觅食;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
故答案为:(1)分解者(细菌 、真菌)和非生物部分;大鱼
(2)竞争;捕食
(3)自动调节
(4)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 *** 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 、土壤等;生物因素;大树、蚯蚓、鸟 、人、微生物
(6)影响;适应.
本文来自作者[樱华月]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212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樱华月”!
希望本篇文章《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成分的区别》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图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水草植物)、消费者(鱼和虾以及蚤类),所以还缺少分解者(细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