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 。
(楚辞体的特点:1 、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 ,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 、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 ,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
《离骚》
《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 ,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 ,仅供祭祀之用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 、《云中君》、《湘君》、《湘夫人》 、《大司命》、《少司命》、《东君》 、《河伯》、《山鬼》、《国殇》 、《礼魂》。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 ,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魏晋南北朝——
1 、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王粲、徐干 、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 、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 、两晋文学:
西晋:左思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 、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 、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 、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 、王昌龄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杨万里(“诚斋体”)、苏轼
宋词(婉约派:柳永 、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 、马致远和白朴 )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建议你去找些这方面的书看看,因为确实太多了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 ,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紧接着,又兴起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的光辉代表 ,就是伟大的诗人屈原。《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以创作方法而言,国风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汉魏六朝 ,出现了带有民间文学刚健清新风格的新诗体 —— 乐府,强烈的现实感,是乐府的重要标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等 ,都是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 。在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日渐引人注目,到汉末出现了《古诗十九首》,五言诗这种诗体便基本成熟了。七言诗的产生要晚于五言诗 ,它的广泛流行,大约在晋宋之际。经过齐梁间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在声律方面的充分准备 ,到唐代 ,近体诗进入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体诗和近体诗全面发展,出现了李白、杜甫 、白居易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
中国诗歌同音乐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的关系发展变化经历了以乐从诗 、采诗入乐和倚声填词3个阶段 。倚声填词是诗与乐各自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进行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形态组合 。词,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 ,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填词渐成风气 。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到宋代 ,词的现实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成为可与唐诗并列的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出现了苏轼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作家 。南宋后期,词逐渐失去了和乐能力。而以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 ,配入通俗 化语言而形 成的新诗歌样式——散曲,引起了人们新的兴趣。散曲大量吸收民间方言俚语,具有浓厚的市民文学色彩 ,并且具有以往诗歌中少见的诙谐和幽默,给诗坛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 。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发展 ,成为中国诗 歌史上最兴 盛的体裁之一 。宋词、元曲兴起以后 ,传统诗歌仍在创作,宋 、元、明、清各代都留下大量诗作,而且各具特色 ,但总的成就都没有超过唐代。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中,与诗词并列为文学正宗的是散文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记 叙文和议论文的集子 是《尚书》,它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虽然文字佶屈聱牙,但已略能叙事,初具文学特质。战国时代,群雄争霸 ,战争频仍,士人纷纷献计献策,著书立说 ,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散文得到迅速发展,其中主要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以《左传》、《国语》 、《战国策》为代表 ,诸子散文以《孟子》、《庄子》、《荀子》 、《韩非子》为代表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大主要流派,所以《论语》、《孟子》、《老子》 、《庄子》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这时期的散文、有感 情 激 越 、论辩性强 、辞藻华美、结构严谨、多用寓言 、善使比喻等特点,散文的基本形式已经确定。汉代散文更讲究文采 ,对偶句增多,有辞赋化倾向。这时出现了司马迁的《史记》 。这部巨著规模宏大又结构严谨,无论写景状物 ,还是刻画人物性格、抒情议论,都获得极大成功。因此,《史记》不仅被视为史书杰作,而且纪传部分也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骈文兴盛之后 ,散文式微 。直到唐代韩愈、柳宗元大力提倡古文,反对过于矫饰、渐趋空洞的骈文,散文才恢复了它的生机与地位。唐宋古文 ,直承秦汉传统,尤以游记散文清新隽逸,生动活泼。后世纯文学散文一直沿着这条轨道前进 。明清小品文是纯文学散文的一种重要样式 ,它吸收唐代散文的精髓,融入魏晋南北朝笔记文的谐趣和隽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赋与骈文 ,是中国文学中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两种体裁。赋源于楚辞体,流行于两汉,有诗的韵脚 ,崇尚铺张扬厉 。骈文则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句式整齐,强调对仗工稳与音律和谐,但不要求押韵。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观念中 ,小说常被当作街谈巷议之言;戏曲被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因此,小说和戏曲起步较晚,直至元 、明、清才迅速发展起来 ,一些伟大的作家与作品相继出现,戏曲方面,如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 、王实甫的《西厢记》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都是不朽之作;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也均为文学珍品 。《红楼梦》更是纪念碑式作品,它把中国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 ,并足以和世界许多知名的小说媲美 。
先秦:四言诗,《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风格。
楚辞体,也称骚体诗,代表诗人屈原,代表作《离骚》 、《九歌》、《九章》、《天问》 ,浪漫主义
风格。
汉代:乐府诗,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等,现实主义风格 。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代表诗人曹植,代表作《白马篇》、《赠白马王彪》。
田园诗,代表诗人陶渊明 ,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 、《桃花源诗》、《读山海经》,
诗歌风格平淡自然。
山水诗,代表诗人谢灵运 ,代表作《登池上楼》;谢朓,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唐代:初唐:陈子昂,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诗人王维,代表作《山居秋暝》、《汉江临泛》 、《惘川集》;孟浩然,
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
边塞诗派,代表诗人岑参 ,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格浪漫主义;高适,代表作《
燕歌行》 ,风格现实主义;王昌龄,代表作《从军行》
“诗仙 ”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
“诗圣”杜甫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 ”、《北征》 、《春望》等
中唐:新乐府运动,代表诗人白居易 ,代表作《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 、《琵琶行》,
现实主义风格 。
韩孟诗派,代表诗人韩愈 ,代表作《山石》,风格以文为诗。
“诗鬼”李贺,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雁门太守行》。
晚唐:代表诗人李商隐 ,代表作《无题》、《安定城楼》;杜牧,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
《过华清宫》 、《赤壁》、《山行》 。
五代:婉约词,代表词人李煜 ,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 、《相见欢》、《乌夜啼》。
北宋:代表诗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代表作《念奴娇》 、《水调歌头》、《饮湖楼上初晴》;
王安石,代表作《泊船瓜洲》;黄庭坚 ,江西诗派代表诗人,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
婉约词,代表词人柳永 ,代表作《雨霖铃》 、《八声甘州》;李清照,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
》、《武陵春》 、《醉花阴》、《一剪梅》 。
南宋:代表诗人陆游,代表作《关山月》、《书愤》、《示儿》 、《钗头凤》;范成大 ,代表作《田园四时
杂兴》;杨万里,代表作《初入淮河四绝句》;文天祥,代表作《过零丁洋》、《正气歌》。
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代表作《永遇乐》《水龙吟》《破阵子》。
婉约派代表词人姜夔 ,代表作《扬州慢》、《暗香》 、《疏影》。
元代:散曲,代表作家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 秋思》 。
明代:代表诗人高启 ,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清代:代表诗人龚自珍,代表作《已亥杂诗》;黄遵宪,代表作《哀旅顺》、《悲台湾》。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王生铁
在祖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 ,加上一个“荆 ”字,时间就延长了。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荆楚文化”时间更长 ,可延伸至2000多年。在荆楚文化研究中,楚文化研究是重点,因为荆楚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 。楚文化
是在荆楚大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吸取了周边文化之长,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
在周代各国地域文化中 ,楚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一支 。楚文化的主要构成可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 、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最先进的青铜冶铸出自楚国;最早的铁器在楚国;先秦漆器的数量之大 、工艺之精莫过于楚漆器;最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出自楚国;先秦金币、银币无一不是楚币。哲学有老庄,文学有屈骚 ,戏剧的鼻祖是楚人优孟,养由基是楚国著名的神箭手,楚国的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超凡脱俗 ,楚乐“八音”是指金、木、土 、石、丝、竹 、革、匏 。楚国的编钟乐舞水平之高,举世公认。在政体创新上,楚人最早在今湖北荆门设立县制 ,将其列为一级行政区划,改变了贵族分封制度,进而引发了军事、土地 、赋税改革。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 ,楚人都有独特的贡献。总之,在采矿 、冶炼、丝绸、漆器等方面,楚人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果,而老庄哲学 、屈骚宋赋也成为显学 。
在世界范围内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300年间,东西方文化竞相争辉,我们完全可以把楚文化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并列为世界文明的代表。楚国的青铜冶炼、铸铁、丝绸、漆器早于古希腊 ,许多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音乐艺术方面,楚人也在古希腊人之上 。在哲学方面,二者各有所长。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根基在老子和庄子 ,而老子和庄子都是楚国人。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甲 、乙、丙三种,受到国际汉学界的高度关注 。在国家政体建设、货币制度方面 ,楚国则比古希腊更为完善。航海古希腊在前,车运楚人在先。古希腊人在理论科学 、造船航海、体育竞技、写实艺术 、建筑技术等方面要比楚人擅长 。可以这么说,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从不同方向登上了世界古文明的光辉殿堂。
楚文化除了以上六大支柱外 ,还有以下四种非常明显的精神特质。
一是荜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探寻楚人先辈艰苦创业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夏商更替之际,战火连年,楚人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到西周末年 ,楚人还是一个弱小的部落。熊绎成为部落首领后,率部族居江上楚蛮之地,“荜路蓝缕 ,以启山林 ” 。正是这种荜路蓝缕的精神成为楚国强盛的立国之本,也成为中华民族史上艰苦创业的典范。周初,周成王盟会诸侯 ,熊绎出使受到冷遇。熊绎回来后告之群臣,立志发奋图强,发展生产 ,扩大疆土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从熊绎到熊渠,疆域不断扩展 ,国力不断增强,由一个方圆不足百里的小国发展成泱泱大国。春秋时期,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楚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当时楚国都城是“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 ,号曰朝衣鲜而暮衣敝” 。正是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楚国才能在强国如林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由小到大 ,由弱变强,创造了先秦发展史上的奇迹。
二是追新逐奇即锐意进取 、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楚人的创新精神有很多记载:楚君熊通自行称王,首创县制 。楚国灭了权国 ,便设县治之。秦国设县,在楚国之后。早于商鞅变法的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壮的革新运动 ,也是一次大胆的改革运动 。楚人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文学创作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文学而言,庄周的散文奇诡莫测,变化无穷,气势浩荡 ,意象峥嵘。屈原是楚辞的宗师,后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是“气往轹古,辞来切今 ,惊采绝艳,难与并能”,它道出了楚辞惊世骇俗的奇异之美。楚人大胆革新 ,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 。
三是兼收并蓄即融汇南北 、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在先秦的诸民族中,楚人的民族偏见最少,主张民族融合 ,强调兼收并蓄,能够融合其他民族、国家包括来自南洋、西方的文化。在这方面突出的事例不少,比如称作“蜻蜓眼”的玻璃珠源于地中海东部 ,其风格似乎凝聚了地中海绚丽的蓝天白云、青山白石 、碧波白帆和绿窗白墙 。这种玻璃珠和淡绿色的玻璃一起,由南亚传入楚地,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实例,这条中西文化交流的“玻璃之路 ”比丝绸之路大约早4个世纪。在初创时期 ,楚王没有与周王室的血缘姻亲关系可依,没有辽阔的疆域可恃,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人之长 ,补己之短,学以致用,以独立强盛为目标 ,因而楚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务实性。这些特征多基于楚人的善于学习、包容众长的博大胸襟 。青铜冶炼正是楚人学习吴越地区人民的技术发展起来的。楚国曾经兵伐鲁国,鲁国为了避免战事,奉送楚国100名刺绣工 、100名木工和100名纺织工。楚国接纳了这300名技艺高超的工匠 ,迅即退兵 。这300名工匠传授了先进的技术,对楚国的手工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事例充分体现了楚人兼收并蓄,学他人之长 ,补己之短,发展楚国的可贵精神。
四是崇武爱国即崇尚武装、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楚人有尚武之风,如荆州博物馆有一种叫“连发弩”的文物,李白有一首五言绝句 ,写到秦始皇,其中有“连弩射海鱼”的诗句。连弩可以连发十箭,可见楚人很早就在研究发明武器了。在丰富的楚文化中 ,有很多例子反映了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申包胥为了求得秦国发兵救楚,在秦国朝廷中哭了7天7夜,终于感动了秦王;楚将屈瑕战败 ,感到对不起家乡父老,以死谢罪,开了楚国将帅以身殉职的先河;楚武王、楚文王 、楚庄王、楚共王等都身先士卒 ,亲临战阵之中,体现了非常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 。更有代表性的是屈原,屈原有这样的诗句:“鸟飞返故乡兮 ,狐死必首丘。 ”屈原是爱国主义诗人,其精神千秋万代为世人景仰,成为民族脊梁的象征。楚被秦灭时,楚人南公说:“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 。”这不仅是预言,也是誓言。果然不过十六七年,秦国就在以楚国后裔为主要力量的农民起义中被推翻。楚人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 ,超越了时空,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 。
楚文化博大精深 ,蕴藏于其中的精髓很多,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与发掘。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主席、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关于“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凤莉娜]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2001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凤莉娜”!
希望本篇文章《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在楚地歌谣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