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儿童摄影的初衷就是为了记录宝宝的成长过程。都说人像佳能,风景尼康 ,其实选择什么器材不是最重要的,记录感动的瞬间才是我们更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君临而言,记录女儿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对他来说是学习摄影的.一个过程,也是他将来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一起来看看他跟我们分享的儿童摄影吧!
一、拍摄儿童的基本条件是耐心
因为儿童摄影不宜使用闪光灯,不太好人为布光 ,并且小孩子大都活泼好动,很难进行主观的摆拍,很多时候基本要靠抓拍 ,所以增加了拍摄的难度,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增加自己的耐心和信心。
注:有些逆光画面可以适当使用反光板补光,增强阴影部分的脸部细节 。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200 F1.8 长焦大光圈镜头虚化杂乱背景,突出肉眼无法记录的气泡制造瞬间
二 、广角镜头和定焦镜头的作用
广角镜头大多能交代拍摄的环境 ,以供我们以后回忆美好的事件瞬间,并且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
定焦镜头更多能使用大光圈虚化繁杂的背景,夜景灯光或者逆光下一般都能制造浪漫的氛围。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16-35 F2.8 II 广角+环闪在黑暗环境 ,增加画面的戏剧性效果
以下作品是父亲给女儿爱的记录,儿童节快乐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15 F2.8 fisheyes 用鱼眼镜头同人物一起奔跑,抓拍瞬间动态 ,保留环境,交代现场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200 F1.8 逆光下长焦大光圈镜头虚化星星点点的阳光,切割空气 ,制造浪漫氛围突出主体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16-35 F2.8 II 广角俯视拍摄,突出环境中的人物,造成画面的视觉冲击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70-200 F2.8 IS II 长焦镜头逆光拍摄 ,突出人物轮廓光,面部适当用反光板补光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16-35 F2.8 II 广角拍摄游乐场转动的空心圆柱体,制造远近纵深感 。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200 F1.8 人物中心点构图,突出人物在稻田里的沐浴阳光的感觉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200 F1.8 长焦大光圈镜头虚化背景 ,切割空气,体现大光圈的魅丽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200 F1.8 初夏的桃花,大光圈虚化背景 ,运用些小道具,抓拍可爱瞬间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200 F1.8 无锡下雪,除了拍景 ,人物也不能放过,开到鹿顶山,小孩在车上玩耍的时候 ,带入曲径卡嚓一张,后期加入少许雪景,制造大学纷飞的感觉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200 F1.8 又到菜花盛开时 ,带小孩外出踏青,遇到路边良田一块,带上小道具,适当摆个俏皮动作 ,感觉也不错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16-35 F2.8 II 无锡梅园灯会,布置的大伞吸引了我,叫孩子上去走一圈 ,拍了几张,广角交代环境,有日系风格吗?
拍摄器材5D Mark II+EF 200 F1.8 长焦定焦镜头 ,光圈全开,虚化复杂的背景花朵,展现大光圈的魅力
正确地表现人物细部皮肤质感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1)光源性质;(2)光源照射角度;(3)用灯多少;(4)辅光运用;(5)曝光量控制。
光源性质与质感
摄影光源性质不同 ,对物体表现质感亦不同。光质可分为硬聚光和软、散光两大类 。作为人像摄影的主光源,在对肌肤层次质感的表现,两者各有千秋。主要是看我们艺术上需要怎样选用。
硬聚光 ,如聚光灯效果,强烈鲜明有力,投影清晰锐利,强调亮部高光点的反射和细部(如毛孔、绉纹等)阴纹加深。对表现皮肤质感平淡的人可增强皮肤质感 。如艺术上需要刻划人物个性特征 ,而用于皮肤粗糙的人物,就更能助长质感和气质表现。
软 、散光如汇射、散射灯的效果,柔和、细腻 、虚化、投影松散、层次丰富 、亮部反射的光点隐约、细部影纹松化 ,能使皮肤更滋润、细嫩,用于皮肤粗糙的人物,能使粗糙性得到减弱。拍摄儿童、少女就更能表现出富于弹性细嫩的皮肤特征和生气勃勃 、富有活力的儿童、少女气质 。
光源照射角度与质感
表现好质感还需要一定角度的光线来表现。它可用高低角度、正侧方向调节灯位 ,使质感得到加强或减弱。
层次质感明显与否,和光照下皮肤纹理组织的直向 、横向有很大关系 。以主光而言,照射的角度垂直于皮肤纹理时 ,影纹最深,皮肤的质感得到最大的表现力,层次也丰富 ,面部纹理有直、横,所以一般用光多呈45°左右高度的侧光,使直横皮肤纹理都兼顾,面部的皮肤质感得到较好的表现。
细微光点与细微影纹同样是影响质感的重要部分。因为光与影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 ,细微光点同样要在一定角度光照下才能出现的,因为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相等的,只有在光源照到面部某一点 ,再正好反射到镜头,才能出现某一点上的光点,否则就看不到光点 。
用灯多少与质感
对质感的表现是多用灯好或是少用灯好?我认为少灯比多灯好。一般人想象人像照灯光越多越好 ,其实不然。表现人物皮肤细部质感是以细微处见精神,灯多影多并且光斑零乱,影调灰平 ,皮肤细部质感得不到显现 。因为人的皮肤表面是由无数的细微毛孔和肤纹组成,多一个灯会增加一个细投影 、一个细光点,它们互相交射、互相对冲就会损失层次 ,减弱肌肤毛孔的质感。也就是说,多用一个灯就减少一层层次和质感。不论拍摄高、中 、低影调,在不需要多灯情况下,我主张要少用灯。要把每盏灯有目的地用在关键上 ,决不能滥用灯光,把灯光减少到最低限度,以增强皮肤质感 。如拍摄高调照相 ,为了保持细微变化的脸部层次和质感,采用一个灯光照明面部(指人物面部、背景例外),其余以反光板代替 ,这样才能不失高调照相白中有白的细腻丰富皮肤质感。
辅光与质感
在主光的光质、光的照射角度确定以后,还必须正确运用好辅光灯,原则上以不损失主光来造就良好质感 ,只是适当地减弱主光的投影而不能消除投影。这就决定了辅光的性质必须要软散,亮度低于主光,尽量不留下投影痕迹 。“主光硬 ,辅光软;主光软,辅光散。 ”这是我使用辅光的原则。所以运用辅光时多用灯光的边缘散射光 。因中间部分比边缘部分亮,而且光质也是中间硬 、边缘软。中心光是灯泡直射光加灯罩汇射光,而边缘光则是灯罩的散射反光。使用其亮度必然减弱 。所以宁可把灯位靠近被摄者 ,这样比用中心光在远处照明质感层次要好得多。阴辅光和阳辅光口都向画面外侧偏离,即阳辅光偏向主光一边,照明面部大部洽接阴阳两面过渡层次 ,阴辅光偏向相对的另一边,只照明以鼻梁为界的阴面,不照到阳面 ,只有层次丰富,才有好质感。
辅光的应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光比 。如果光比过大,超过胶片的宽容度 ,那么明面或暗面两者必有一个部分损失质感;过小层次又平淡无力,质感随之损失。所以运用辅光时,还要考虑到胶片的格玛值高低、感光度、宽容度以及冲洗条件 ,因为各种胶片记录亮度等级能力都不同,特别是使用彩色胶卷更要注意。
控制曝光与质感
正确地控制曝光,对质感的真实还原有重要的意义,似乎在广泛应用测光表的今天 ,控制曝光意义不大了。其实不然 。从艺术上理解,我们不光要能以测光表所测得的EV值来控制曝光,还要掌握不同对象艺术要求 ,有意识地增加曝光或减少曝光来达到艺术上的曝光标准。因为测光表只是正确表现好中性灰色的曝光量。如只有中性灰色的物体能依据测光表所得的EV值,曝光能得到最逼真质感 。因为不管黑、白 、灰测光所得的效果都表现为浅灰色,在底片上都是中级密度 ,即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中点,这种曝光对中间调子的照片无疑是正确的,只要亮度差不要太大 ,各种层次质感都能得到很好表现。但是高、低调子的照片,如依此曝光,那么所得的效果都是偏向中间调子 ,所以高调照相必须依测得的曝光量增加1-2级所得的密度,从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的中点提高到上部,而使黑色部分密度处于直线部分,浅色部分提高到肩部 ,这样黑色部分的正确记录层次质感,不至于一团黑。浅色部分密度等级间距压缩后变化细微 。同样道理,低调照相所测得结果减少0.5-1级曝光量 ,阳面层次质感得到正确表现,而大面积阴部的密度等级变化细微。
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曝光艺术标准,当然增加或减少曝光量都必须纳入胶片的宽容度 ,包括利用特性曲线的肩部或趾部。
表现好质感,除上述几个因素外,对选用照相机的焦距长短、分辨力的强弱 、口径大小都有很大关系 ,还必须聚焦正确,充分利用画面拍摄特写镜头来表现皮肤质感 。
本文来自作者[印宏雨]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980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印宏雨”!
希望本篇文章《儿童摄影写真怎么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导语: 儿童摄影的初衷就是为了记录宝宝的成长过程。都说人像佳能,风景尼康,其实选择什么器材不是最重要的,记录感动的瞬间才是我们更需要思考的问题。对君临而言,记录女儿的成长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