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速度变化”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速度变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速度变化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
古登堡界面 ,又名古腾堡界面。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而划分,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地震波传播时,除了在地球内部深度约33千米处波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此处称为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之外 ,在深度约为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状态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此处便被称为古登堡界面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 ,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即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指纵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
1914年,美国学者古登堡(Gutenberg)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存在地震波速的间断面 ,首先是发现存在地震波的阴影区,解释为存在地核,其次是传播速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 ,纵波存在一次由13.6千米/秒突然降低为7.98千米/秒的截面,而横波则突然消失了 。并且在该不连续面上地震波出现极明显的反射 、折射现象。后证实这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该不连续面称为古登堡面 。古登堡面以上到莫霍面之间的地球部分称为地幔(mantle);古登堡面以下到地心之间的地球部分称为地核(core)。
古登堡界面定义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整个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深度的B层,410~1000公里深度的C层 ,也称过渡带层)、下地幔的D′层(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层(2700~2900公里深度)组成 。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不均匀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层相比拟,它不仅是地核热量传送到地幔的热边界层,而且极可能是与地幔有不同化学成分的化学分层。
关于“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速度变化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崇保鑫]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976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崇保鑫”!
希望本篇文章《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速度变化》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速度变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速度变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