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氏繁衍中的盛衰历史
宋《百家姓》易氏位居339姓(40)。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诸多姓氏中 ,李姓为最多,占汉族的7.9%,人数超过1亿 。占汉族的1%以上的19大姓依次是李 、王、张、刘、杨 、陈、赵、黄 、周、吴、徐 、孙、胡、朱 、高、林、何 、郭、马。而易氏为93位,人口不多。
易立姓开宗历史悠久 ,故必经历过盛衰。人口和人才是体现盛衰的重要标志 。
易姓全国排名92,人口228万,占总人口0.19%
1、来自姜姓 ,以易为氏。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 ,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 。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来。
2、出自齐大夫易牙之后 ,以先人的名字作为姓氏 。春秋时有齐王的宠臣壅巫,字牙,因采食于易邑 ,也叫易牙。此人精于烹调技术,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管仲死时曾说易牙“杀子适君 ”,违反人情 ,不可重用,但齐王不听 。管仲死后,易牙与竖刁 、开方共同专权 ,齐王病了以后,他们趁机作乱,杀掉大批官吏 ,并将太子赶出皇宫,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后来被其他的大臣所杀。易牙的子孙以易为姓称易氏 。是为山东易氏。
3、出自姜太公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 ,姜太公后裔有被封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一带),且以封邑为氏,称为易姓。是为河北易姓 。
4、出自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古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州人以地为氏,称为易姓。
5 、出自少数民族源流有易姓 。彝、水、苗 、土家、纳西等族均有易姓。
1、战国时期中山国被灭以后,其王室后代后来被秦国迁至太原 ,再逐渐南迁,分散于湖南 、湖北和江西等地,并改姓易。
2、源于姜姓 ,出自姜太公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 作者在陕西黄帝陵,见馆藏百家源流纪念馆中 ,所记如此,并有盾章作为纪念。
3、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十五子毕公高之后 ,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该支易氏源出姬姓 。周文王姬昌之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毕万在晋献公属下为大夫。在毕万的后裔子孙中,有人食采于冀州东境的易水流域 ,其子孙遂以水名为姓氏,称易氏,世代相传至今。
4 、源于韩信后裔,吕后杀韩信一门 ,韩信一幼子得太尉陈平帮助,由乳母带出,远遁江南 ,改姓为易以自保 。故今广东鹤山坡山易姓一族,逢农历四月初二,必纪念陈平陈太尉生日 ,至今两千多年,不曾中断,太尉恩典 ,永志不忘。
扩展资料
“易”姓名人
1、易 雄
易雄(公元257年),字兴长;长沙浏阳人(今湖南浏阳)。著名晋朝官吏。出身贫苦,他的祖先于蜀汉章武二年由江苏太仓州迁来浏阳、安家在淮川境内的巨湖山下(今西湖山) 。
易雄曾任县吏 ,后辞官不就,再后继任郡主簿,恰逢匪寇张昌反叛,将太守万嗣抓捕 ,即将斩杀之时,易雄挺身而出,与张昌抗争 ,张昌怒不可遏,下令将易雄推出,一同斩首。
2、易元吉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今湖南长沙)。著名北宋画家 。天资颖异 ,灵机深敏,善画。初攻花鸟 、草虫、果品,后专写獐猿。曾游荆、湖间(今湖南 、湖北一带)搜奇访古 ,深入山区,入万守山百余里观察野生动物生活和林木岩石景物,每遇胜丽佳处 ,辄留其意,心传目击,写于毫端 。
3、易绍宗
湖广攸县(今属湖北)人,明代洪武年间因军功授象山县钱仓防千户 ,后在建文三年(1401年)在与倭寇作战中丧身。洪武时从军有功,授象山县钱仓所千户。
百度百科-易姓
本文来自作者[大文波]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97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大文波”!
希望本篇文章《易氏在全国排名第几?》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易氏繁衍中的盛衰历史宋《百家姓》易氏位居339姓(40)。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诸多姓氏中,李姓为最多,占汉族的7.9%,人数超过1亿。占汉族的1%以上的19大姓依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