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扫荡是抗战中日本使用的一种针对八路军游击战的一种反制战术。
在“五一扫荡 ”中和其后的几个月内 ,我未及时转移的主力部队受到较大损失 。我县 、区干部被迫分散隐蔽,县大队、区小队也被迫化整为零,转入地下。
敌人凭借暂时的优势 ,整天“合围”、“清剿”,到处搜捕抗日武装和抗日干部,搜捕抗日物资,疯狂屠杀抗日群众。他们在哪里吃过亏就到哪里去报复 ,哪里有抗日活动就到哪里去“清剿 ”,哪里住过八路军 、抗日干部就到哪里去烧杀 。制造了许多惨绝人寰的惨案。
扩展资料:
至1942年6月上旬,日伪军占据冀中根据地所有县城和较大集镇、村庄;共建立1700多个据点 ,挖掘4000多公里封锁沟,把冀中根据地分割成2600余块。此次日军的残酷扫荡,使冀中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 ,冀中军区部队减员16800余人,第八军分区司令常德善,政委王远音双双战死。
第九地委委员秘书长于时雨不幸在饶阳英勇牺牲 ,其他中级干部,第九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袁心纯,八分区23团团长谭斌 ,第三十团长萧治国,政委汪威等中高级指挥员壮烈牺牲,第十军分区司令朱占奎被俘投敌,剩余的2万主力被迫转移到晋西北 。
群众被杀、被捕达5万余人 ,根据地全部变为日占区和游击区。冀中军民在2个月的反扫荡战役中,共进行大小战斗272次,毙伤日伪军1.1万余人。
大扫荡是在抗战中 ,日本使用的针对八路军游击战的一种反制战术 。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大规模正面战术已经无法应付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活动 ,于是开始了频繁而疯狂的扫荡,犯下累累罪行,让中国人民饱受战争的伤痛。
然而 ,面对敌人如此暴行,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却丝毫没有动摇。在中国***的领导下,八路军将士和敌后群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 ,直到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大地 。
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着一份1942年的报告——《五年来日寇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及其成败》,其中详尽记录并统计了自1938年1月到1942年11月,近五年来日军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发动扫荡的次数、天数 、规模和战果。
根据这份珍贵的历史档案,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 ,1938年至1942年的这段时间,日军在华北发动千人以上的扫荡共152次,万人以上的大扫荡27次。
扩展资料:
在各根据地中 ,遭受扫荡频率最高的是冀鲁豫根据地,近五年来有329天处于敌人的疯狂扫荡之中;其次是晋察冀根据地,共308天 。
而遭受扫荡的频繁程度 ,并不等于作战的频繁程度。在1938年武汉失守以前,日军扫荡方式大多为用大股兵力沿主要道路进出,而自敌人回兵华北后 ,便开始采用清剿手段,大肆烧杀抢掠。
百团大战后,尤其是1941年秋对晋察冀根据地展开大扫荡以后 ,敌人逐渐提出并实行囚笼政策、三光政策、蚕食政策 、治安强化运动等灭绝人性的侵略政策,企图彻底摧毁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扫荡的组织性、规模性、残酷性逐渐发挥到了极致 。
人民网——档案见证根据地军民英勇抗击日寇扫荡
本文来自作者[绮绿]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95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绮绿”!
希望本篇文章《大扫荡是甚么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大扫荡是抗战中日本使用的一种针对八路军游击战的一种反制战术。在“五一扫荡”中和其后的几个月内,我未及时转移的主力部队受到较大损失。我县、区干部被迫分散隐蔽,县大队、区小队也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