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论语共读——不患无位”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论语共读——不患无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共读论语第16天,论语共读 ,一天不落。
读论语? 诵经典? 品人生
原文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翻译
孔子说:“不担心没有职位 ,只担心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 。不担心没人知道自己,应该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好让别人知道的? ”
解读
这是论语第四篇第14章,孔子是在告诉我们 ,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是什么?一个人最应该担忧的是自己有没有才德,而不是有没有名位。有才有德,名位将水到渠成;不修德 ,不成才,纵有名位,最后也会失去。
不患无位 ,患所以立 。你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位子坐,你要担心的是:你凭什么坐那个位置?你需要做的是进取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先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你为什么没位子呢?很多人会觉得是因为大家都不了解你,所以很多人觉得怀才不遇,我这么厉害 ,老板都看不见,老板都不知道我厉害对吧?孔子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 ,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你有什么好让别人知道的?你的那些事让别人知道了真的好吗?
启发
许多人总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觉得自己是千里马 ,可是世间却缺少伯乐,事实真的如此吗?
孔子告诫我们,不要担心没职位 、没地位 ,应该担心自己是否有担当这个职位的德行和能力 。如果你有足够的修养和才能,自然会有人抬举你、重用你。如果没这个德行和能力,把你放到那个职位上,结果是对谁都不利。
在职业生涯当中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渴望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但渴望的同时,我们是否会有一丝紧张:自己是否真的配得上那个更高的位子?升职加薪未必是一件喜事 ,有时能力hold不住岗位,往往是悲剧的开始。
当你得到了升职后,你应该觉得担子很重 ,应该谨慎思考你怎么才能干得好,而不是手舞足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和位置,努力追求上进 ,保持勤勉,终身学习,最终做到实至名归 。
愿每个人都可以是努力做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并做到实至名归
孙晓丽
读《论语.里仁篇》第十四章有感
里仁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
不要担心没有官位,而要担心有没有能担任官位的才能;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而要努力地设法使自己值得他人了解。
十四章,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
本章说明做人先要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么,本立而道生,知本就会知道做人的道理。通俗地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应该担忧自己在社会上地位如何,而应该忧虑的是自己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人不应该担忧人家不知道自己,而应该探求的是有什么值得叫人家知道的(能力、德行) 。须注意的.是“患”“立”“知 ”等字的意义。“患”在《说文解字》是“忧”的意思;《论语·宪问》有语:“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其不能也。 ”这句可与本章相互参照解释 。《春秋繁露·天道无二章》曰:“是故,古之人物而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 ,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不一者,故患之所由生也。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 。人孰无善?善不一 ,故不足以立身。治孰无常?常不一,故不足以致功。诗云:‘上帝临汝,无一尔心’ 。知天道者之言也。” 一心为忠 ,二心为患,至善为忠,可以立身。忠心无患即知天道 。而孔子所言不在于患得患失的功利心、名位心而在于认真思考人的立身之本在于天道 ,也即做人之道。立是会意字,甲骨文中“立”象一人正面立地的形象。立的本义是笔直的站立 、立足。“所以立 ”就是以所立,依靠什么站立的意思 。这里面又有两层意思须要思考 ,一时凭什么立身?二是立身立什么?在儒家看来,凭仁立身,仁是内在的立身之道。立身就是立德、立功和立言。由此 ,孔子之后的儒家经常把所以立解释为推己及人的为己之学 。知是知道,知名等意思,这里是知名的意思。莫己知也是倒装语序,是己莫知的语序 ,意思是自己不知名,为可知就是可以知名的,可以叫人知道的。后人对此章解释甚多 ,仅取宋代朱陆学派观点与诸君分享之 。
宋儒钱时在《融堂四书管见》中说:“立与可知指君子自治之实耳,非为外也。无位为患,则所谓立者必荒。患莫已知 ,则所以可知者必略 。立者,确乎不可拔之名。是所学实事即所谓可知者也。”钱时之学出于陆九渊之徒、杨简之门 。朱陆为学稍有不同,朱熹在《集注》中说“所以立 ,谓所以立乎其位者;可知,谓可以见知之实。程子曰:‘君子求其在己者而巳矣’。”张轼《癸巳论语解》曰:“患所以立 、求为可知,皆为己者之事也。立者 ,所以立其身也 。可知者,实之在己者也。若有患其位与人莫己知之心一毫之萌,则为徇于外矣。不患无位而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而求为可知 ,则君子为己之学,盖可知矣 。若曰使在己有可知之实,则人将自知之 ,则是亦患莫己知而已,岂君子之心哉? ”《朱子语类》卷二十六,朱熹云:“这个须看圣人所说底语意。只是教人不求知 ,但尽其在我之实而已。看圣人语意了,又看今人用心也 。有务要人知者,只是看这语意 ,差便要如此。所谓求为可知,只是尽其可知之实。非是要做些事,便要夸张以期人知 。这须看语意 ,如居易以俟命也。只教人依道理平平做将去,看命如何。却不是说关门绝事百样都不管,安坐以待这命(贺孙) 。”
看来,“打铁先得自身硬” ,儒者深谙此理。古人总是愿意以德服人,通过主体自身的内在的自我激励作为人生的动力,通过自身的光明德行来影响人 ,通过实际行动来感召人。正因为儒学是通过内在的道德价值的确立为导向的人生学问,所以儒学是实实在在的为人之学,而不是追名逐利成功之学。追古抚今 ,当放弃了做人求善的价值立场以及程序的正当性时,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一脱成名 ,以寡鲜廉耻为荣就见怪不怪了 。而正是在丧失了社会基本价值的前提下,容忍不道德、甚至纵容无耻的社会宽容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冷漠悲哀,人在道德与不道德之间徘徊、患得患失加重了现代人心理负担和精神负担 ,人不忠于自身内在的独立的道德主体性,就必然会沉沦在患得患失的“俗烦 ”之中,且必将永远沉沦下去。
关于“论语共读——不患无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夙郑州]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942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夙郑州”!
希望本篇文章《论语共读——不患无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论语共读——不患无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论语共读——不患无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共读论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