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 ,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1、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 ,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没有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计数单位一(个) 、十、百、千 、万、十万、百万 、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
3、十进制计数法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 ,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 其它 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 ,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
7、万以上数的写法:
(1)一个数含有万级和亿级 ,应从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写数时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 ,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 ,就从位开始比较,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相同就看下一位,以此类推 。
9、整万 、整亿数的改写:
(1)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2)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即可。
10、近似数与准确数:
有些数的前面有"约"字 ,都不是准确数,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做为"近似数" 。
"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按要求保留到哪一位,这一位后面的数称为"尾数"。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小于5,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 方法 叫做四舍五入法 。
"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精确(保留)到万位或亿位,求它的近似数。
(1)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2)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就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几 ,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
(3)不管是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时都要用约等号(≈)连接,末尾还要写上"万"字或"亿"字。
11、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的相同点: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都是把一个较大的数表示成整"万"或整"亿"的数 ,后面都要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不同点:求近似数是把一个数变成一个近似数,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数的改写只是把一个大数写成了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12 、数字编码 。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编码中的数字代表着一定的意义。编码具有有序性 。
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知识点
一.填空。
1.2公顷=()平方米
2.10平方千米=()公顷
3.50000平方米=()公顷
4.400公顷=()平方千米
5.1平方千米=()平方米
6.3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
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
2.1平方千米=10000平方米。()
3.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是80平方厘米。()
4.5公顷=50000平方米 。()
5.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 ,一般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三.选择题。
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 。
A.10 B.100 C.1000 D.10000
2.杭州西湖的面积大约是600( )
A.平方米 B.平方千米 C.公顷 D.平方厘米
3.一块正方形麦地的边长是400米,每公顷可以收3吨小麦。这块正方形麦地可以收( )吨小麦。
A.48 B.480 C.4.8 D.4800
4.100个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公顷。
A.10 B.100 C.1000 D.10000
5.一个长200米,宽100米的操场 ,如果把它的长和宽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操场的面积增加( )公顷 。
A.2 B.4 C.6 D.8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我国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占地面积约是148()。
2.学校操场的占地面积约10000()
3.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占地面积约是680() 。
4.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
5.我国海洋面积约为470万()。
五.在()里填上“> ”,“<”或“=” 。
3平方千米( )30公顷
1100平方米( )1公顷
500公顷( )5平方千米
700000平方米( )7平方千米
2公顷( )200000平方米
4000公顷( )4平方千米
四年级数学学习技巧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 ,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 ,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开场白讲的好,就能先生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 ,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宛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 ,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 、求妙、求新 ”上下功夫 。
二、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 ,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把数学特有的严谨 、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 故事 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 、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 。变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一起编故事 ,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 。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 、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 儿童 的生活实际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 。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 ,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 ,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
四、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一)让学生“进入 ”课本中的练习题。我在让学生练习时 ,喜欢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好象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感觉更亲切 。
(二)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 、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 ,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
(三)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 。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小学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梳理
学习从来无捷径 ,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万以上数的读法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 、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个(一),十百、千 、万、十万、百万……都是是计数单位
3、数位分级 方法 :从个位起,每四位为一级。
个级包括个位 、十位、百位、千位,个级表示多少个“一”;
万级包括万位 、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
亿级包括亿位 、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4 、十进制计数法:
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
5、读数的法则:
(1)、读数的时候我们先把这个数按四位一级分级。
(2) 、从高位读起 ,一级一级地读;
(3)、读亿级或万级时,先按个级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 ”字
(4)、每一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 ,都只读一个0;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6、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1)把数分级
(2)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
(3)哪一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个数位上写0。
(4)写完后再读一读所写的数 ,检查是否正确。
7 、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数大 。
数位相同时:先比较左起第一位,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也相同 ,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以此类推。
数的大小比较儿歌
两数比大小,先把位数看。
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
位数相同时,就把高位瞧。
高位大的大 ,高位小的小。
高位相同时,依次往下找 。
8、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万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改写成“万”并不难,右数四位很简单。
如果四位全为0 ,全部去掉添个万。
任意一位不为0,千位与5相比较。
千位要是小于5,舍掉四位添个“万” 。
千位大于等于5 ,向前进一再去掉。
不舍不入用“=”,四舍五入用“≈ ”。
(2)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如果省略的尾数的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 ,就把尾数去掉 。如果省略的尾数的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知识点归纳
栽蒜苗(一)(条形统计图)
知识点:
1、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 ,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个表示几个单位 。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 、便于察看 。
4、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 ,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一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补充知识点: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信息,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
2 、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 ,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知识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 、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 ,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本册内容中,学生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中除乘法分配律外、统计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都掌握得不错 ,但运算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很容易混淆,这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这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要予以重点对待;三角形的内容掌握也不够扎实,特别是对小数问题中的混合运算运算有相当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这要作为复习过程中的难点来突破。
二、学生分析:
两个班的学生在知识的接受上 ,呈现出两极严重分化的现象,从数学考试中所出现的问题也说明了这一点,学生的基础不好 ,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欠缺灵活度 。不过学生的思想还是好的,思想决定行动 ,只要老师在复习阶段方法得当,学生还是应该有一定进步的。
三、复习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位置与方向、三角形 、统计等知识,加深这些知识的理解 ,提高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能正确计算三步以内的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3) 、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4)、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作用;能读懂折线统计图 ,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
(6)、让学生经历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并通过必要的练习及交流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
(7)、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 ,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初步感知整理复习的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的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8) 、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 反思 本册教材的学习情况 ,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存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
(2)、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2、难点:
(1)、三角形。
(2)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复习内容:
本学期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观察物体;小数的加减法;统计等七个单元,用问题或习题作提示引导学生整理,这是教学编排上的一个特点 ,这样编排,不仅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整理和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两者的'融合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总结 归纳相关 文章 :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梳理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数学上册四年级知识点总结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关于“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小筠]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911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小筠”!
希望本篇文章《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