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佛家说的 一念三千 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佛家说的 一念三千 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一念三千说是天台宗极其重要的义理。所谓一念三千 ,即是在当下的一念之中,具足三千世间的诸法性相之意。《摩诃止观》第五卷上云:“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 。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 ,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15〕《法华玄义》第二卷上云:“游心法界者 ,观根尘相对,一念心起,于十界中 ,必属一界 。若属一界,即具百界千如,于一念中悉皆备足 ,此心幻师于一日夜,常造种种众生,种种五阴 ,种种国土。”?〔16〕此中的意思是:人的当前一念识心,即含有三千法的内容,以显宇宙的全体。众生存在的境界有十,由佛以至地狱;这十界又各各含有其他的十界 ,以十乘十,如此则成百界 。这百界又如《法华经·方便品》所说的,各各可从十面来看 ,即如是相、如是性 、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 、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 、如是本末究竟等与百界合起来,即有一千种法,即是百界千如。这千如又与《大智度论》第四十七卷所说的:“世间有三种:一者 ,五众世间;二者,众生世间;三者,国土世间”?〔16〕三世间配合起来 ,便构成了三千世间的理念。这三千之数,即是三千种法的境界,代表宇宙 。此三千法归于吾人现前一念 ,所以谓之一念三千。当前一念,含三千法,包容现象界的全体。心在迷时,含三千法 ,对之执着不舍;心在悟时,也含三千法,但对之并不起执 ,而视为方便,视为性德 。心有染净迷悟的分别,但三千法却不动丝毫。此中要注意的是 ,一念三千的一念,是一念无明识心、烦恼心、介尔刹那一念之心。这一念虽是妄心,但与真心同源同体 ,需要止观功夫,使它返妄归真 。知礼大师在《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说:“今释一念,乃是趣举根尘和合一刹那心 ,若阴若惑,若善若恶,皆具三千,皆即三谛 ”。
概而言之 ,将十界乃至百界扩展开来的所有差别相,便称为三千世间。此三千世间,不在别处 ,而是具足在众生日夜漂浮不定的一念心中,故称一念三千。不过,这里顺带要说明的是:三千之数乃是理论上总的概念 ,不必呆板地限定此数 。天台六祖荆溪尊者曾经说过:“三千者无尽之异名也”。也就是说:三千之数乃是用作表示“无尽”差别相的一种象征性释法而已。
另外,对于一念三千的理解,还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念三千中的“一念”既不在三千之后 ,也不在三千之前,“三千 ”也不在一念之前或一念之后 。如果认为一心而能生三千,便堕于纵过;如果认为三千某一时具于一心 ,又堕于横过。一念三千的真正含义是一念即三千,三千即一念。还要说的是:此“即”既不是二物相合之即,也非背面相翻之即,乃为当体全是之即 。三千无尽的诸法 ,全在一念,即空即假即中。五阴之身和所依的国土,也和此一念相同。因此 ,天台六祖荆溪尊者在《止观辅行》第五卷之三,曾经说:恶国土的十如,善国土的十如 ,无漏国土和佛菩萨国土的十如,“土虽差别,不异寂光 ,寂光虽寂,不异诸土” 。〔18〕
(一)十界互具
由于众生的每一念心,逐情偏起意念 ,在于迷悟之境,而与十界相应,成为十种境界,即:地狱界 、畜生界、饿鬼界、阿修罗界 、天界、人间界、声闻界 、缘觉界、菩萨界和佛界。那么这十种法为什么称之为十法界呢?《法华玄义》第二卷上云:
一、十数皆依法界 ,法界外更无复法,能所合称故言十法界也。二 、此十种法,分齐不同 ,因果隔别,凡圣有异,故加之以界也 。三、此十皆即法界 ,摄一切法,一切法趣地狱,是趣不过 ,当作即理、更无所依,故名法界。乃至佛法界,亦复如是。〔19〕
我们所居住的世界 ,总共有十种生命类型:地狱、畜生 、饿鬼、阿修罗、人 、天、声闻、缘觉 、菩萨、佛。
就“法界 ”的意义而言,有差别、无差别 、平等的三面 。如果从空观的角度看,法界是无相、无差别的;如果从假观的角度看,法界则呈现十种各自不同的差别相;如果从中观的“差别即平等、平等即差别”的角度看 ,则法界差别平等不二。
天台宗有名的“十界互具”思想,说明了十界互具互融的关系。十界的每一界,都互相本具其他九界于自己之中 ,而自成一小宇宙 。例如佛界内具地狱 、畜生、饿鬼、阿修罗、人 、天、声闻、缘觉 、菩萨之九界。十界的每一界都是同格、都是全体、都是绝对 、都是完全的法界,与包摄十界差别的“一大法界 ”无别。因此,在这意义上说 ,大法界与小法界、大宇宙与小宇宙无别 。所谓十界的每一界都是法界的全体,详言之,即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的每一界 ,都是全法界,一言以蔽之,即在个别中显全体。
如果再从道德 、哲学和宗教三种立场分析十界互具之理 ,还可以发现十法界不仅具备以上这三种性质,而且任举一法,任指一物,皆具十法界之理。一心具足十心 ,一法界具足十法界 。相互间只有隐显之差,而无相隔之别。任何一界均具其他九界性质,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首先从道德的立场看,地狱是最“恶”的世界,佛界是“最高善”的世界 ,有情可以从最恶的世界一级一级修行到最高善的佛界,由此,可以说十界是伦理性的世界 。其次以哲学的立场看 ,十界有互具的哲理,并且十界也是全体性原理的具体表现。再次从宗教修持的立场看,地狱是最“迷 ”的世界 ,佛是最高的解脱界,人、天、声闻 、缘觉、菩萨等各界,都是修持递进的阶段。由此可知十法界是集伦理、哲学和宗教三种性质于一体的世界观。
从性具哲学看十法界,不仅是一界具足十界 ,而且是一心具万象 。例如在地狱界中,含具饿鬼、畜生 、人、天乃至佛的法界,在饿鬼乃至佛界也同样具足其他九界。
综上所述 ,智者大师十界互具的思想,表现了天台圆教的“圆融世界观”,即一事具足一切事、一物具足一切物。一切的现象 ,皆是法性的体现 。而法性的本质,又是一多相即 、一异相入的。这相即相入的性质,是“空”、“有 ”的妙理现象 ,是绝对中道的辩证法因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正是法性(本体)的现象,并非是离开本体而另外存在,所以才能够相即相入 。本体和现象 ,是一物的两面,性具的实相也并不是离开现象而另有,所以说:“当体即空,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法性的特征 ,有一即一切的具足性。例如,我们的心,现起快乐心(天)的时候 ,其他九界的心并非都没有了 。所以一心还是一心 、一身还是一身,只是因由其作用的不同,而分其界隔而已。宇宙本体的实相是不增不减的 ,只有隐显之别(用中所显),并没有新生或旧退。因为,真理是不生不灭、非一非多、即多即一 、本具如如的 。所以举一即举一切、一切不失一、一不失一切 ,身心居一界时,其他九界仍就存在。融会了“空”的平等和一切事相,是不多不少 、不一不异的 ,超越了一切相对和数量,所以它有一种不生灭、不增减,而又无不包含的自在性。万象既是“空 ”,那么一一的现象 ,都有其自在性和绝对性。由此可知,一一事物,皆是具足一切性的 。
(二)百界千如
以上所明十界互具 ,即由佛界以至地狱界交互相具而成百界。这百界再与十如是相配,即成百界千如。《法华玄义》第二卷上说:“此一法界具十如是,十法界具百如是 。又一法界具九法界 ,则有百法界千如是”?〔20〕。《法华经·方便品》的“十如是”是诸法实相的根本依据,加上《华严经》的“十界 ”而为十界互具,即成“百界千如”。那么 ,何谓“十如是”呢?
《法华经》第一卷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 、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 、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 、如是本末究竟等 ”。?〔21〕智者大师解释说:相是表象、相状;性是本性、本质;体是实体;力是功能;作是活动;因是主要条件;缘是辅助条件;果是直接后果;本末究竟等是以上九者合起来的全部过程。并认为前五如为“权”,后五如为“实” 。并解释十如,其原文如下:
通解者 ,相以据外,览而可别名为相,性以据内,自分不改名为性 ,主质名为体,功能为力,构造为作 ,习因为因,助因为缘,习果为果 ,报果为报,初相为本,后报为末 ,所归趣处为究竟等。〔22〕
在智者大师以前,十如的解释有多种,而他都一一批判 ,并提出四种观点来解释十如,即(1)十界释 、(2)佛界释、(3)离合释、(4)约位释四种。就十界释而言,主要在说明“十如 ”是“十法界”的共通范畴 。其次,说明“十如”在“十法界 ”的每一界中 ,所呈现出来的各个不同形态。就佛界释而言,重在说明依“十如”所显示的“佛果”的内容。就离合释而言,即以“十如”说明自行 、化他的权实关系。就约位释而言 ,即以“十如 ”分别凡圣诸位,且显示“三德”始终常住 。
除此之外,智者大师还从三途、三善、二乘、菩萨佛的四个立场 ,来进一步说明具体的十如是观。
总之,“十如是”之理,收摄了十法界的色心依正 ,融会了染净迷悟并统一事理不二,集权实一如,现诸法实相的妙趣 ,究竟平等,圆融无碍。荆溪湛然大师称叹十如是的思想为“法华之理本,诸教之端首,释教之关键 ,众生之依正 ”?〔23〕 。
(三)三世间
智者大师把抽象性的十如是,结合成十法界的具体论,又把十法界的具体论(百界千如) ,结合为具体的三世间,而成绵密的三千世界之体系。那么,何谓三世间呢?
三世间出自《大智度论·释佛母品》第七十卷。其文云:“世间有三种:一者 、五众世间;二者、众生世间;三者、国土世间” 。?〔24〕其各个世间又有什么特征呢?
(1)五众世间:又叫五阴世间。五阴是构成人的五种要素 ,指色(感觉的物质世界) 、受(受动的感情世界)、想(思考)、行(意思) 、识(统一前四的心力——分别)。所谓五阴世间是指由前业所感,以依正二报的五阴为元质 。其中色是物质要素,后四者是心理或精神要素。
(2)众生世间:即正报的有情世间 ,依五阴而成立,由惑业而引“生有”的延续,如动物、人类等 ,由种种迷悟相的差别而显明十界成相类型。例如:揽五阴称为众生,揽三途阴是罪苦众生,揽人天阴是受乐众生,揽无漏阴是真圣众生 ,揽慈悲阴是大士众生,揽常住阴是尊极众生 。
(3)国土世间:是指众生所居住的山河大地等境域,即依有情的增上力而生风轮 ,再由业力而起大云雨于风轮之上结成水轮,再由业力生起大风而击水,使上部凝结而现金轮。由以上三轮 ,为地盘而现成山河大地,构成世界的现象,属依报 ,又称器世间。例如:地狱依赤铁住、畜生依地水空住 、修罗依海畔海底住、人依地住、天依宫殿住 、六度菩萨同人依地住、通教菩萨惑未尽者同人天依住、断惑尽者依方便土住、别圆菩萨惑未尽者同人天方便等住 、断惑尽者依实报土住、如来依常寂光土住。土土不同,故名为国土世间 。
以上叙述了三千世间的涵义结构、形相特征与组织体系。事实上,三千世间也只是方便立名 ,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介尔(微细)一念心的理具事造。《摩诃止观》第五卷说:“心与缘合,则三种世间,三千性相 ,皆从心起 。一性虽少而不无,无明虽多而不有,指一为多 ,多非多,指多为一,一非少 ,故名此心为不可思议。一即一切(假观),一切即一(空观),非一非一切(中道观) ,遍历一切,皆是不可思议境 ”。?〔25〕
总之,十界互具 、百界千如 ,再约五阴实法、众生假名和依报国土各各一千,所成的三千性相,摄尽诸法无遗 。吾人无心则已,介尔有心 ,即三千圆具,是为理具三千。诸法皆由介尔心造,即是事造三千。任举一物 ,任指一法,皆具三千 。有漏的阴妄一念之中,还本具“有漏的诸法界”与“无漏的佛法界”。因此 ,所谓“烦恼即菩提 ”、“生死即涅?1”,正是一念三千理论实践的目标及意义之所归趋。
精辟有远见的佛语
“一念三千”是什么意思?道理可深广哩!迭“三千 ”不是指三千大世界,而是指每个众生的一念中具足“三千性相” ,典出于佛教的天台宗 。
佛教自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以后,形成十大宗派,天台宗又称法华宗 ,与华严宗 、法相宗合称“教下三家”,是隋朝智者大师集其大成的。智者大师号称“东土小释迦”,他和他的师父南岳慧思大师都是灵山会上听受妙法连华经的菩萨,法华经是“纯圆独妙 ”的经中之王!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同释如来一代时教 ,罄无不尽,所以智者大师宗法华经而建立的天台宗,其所弘阐的确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啊!
智者大师所讲的“天台三大部” ,即《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一念三千 ”就出于《摩诃止观》卷五上。它指明世间在生死流转中的众生可以归纳为六凡法界和超出生死轮回的四圣法界,共成为十法界:六凡法界:地狱道 、畜生道、鬼道(三恶道)、阿修罗道 、人道、天道(三善道)。四圣法界:佛(果位)、菩萨(因地) ,辟支佛、阿罗汉 。十法界互具,就是每一界都具备(含摄)十法界,就成为“百界”。此百界每一界各有“十如是” ,即如是性 、如是相、如是体、如是力(能力 、力用)、如是作(所作所为)、如是缘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 、如是本来究竟等。百界乘以十如是,即成一千;再配合五阴、有情、国土“三世用 ”,即是“三千性相” ,都具足于一念之中,此之谓“一念三千” 。
佛教与别的宗教不同之处,最主要的是佛教认为决定每个人未来苦乐升沉的不在于信教不信教,而在于各人的存心行事 ,所作所为;也就是一切都遵循着因果的规律,而不是由什么主宰宇宙万物者所支配的!还有一个特点,佛教确认十法界的体性是完全同一的 、平等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应成佛,佛佛道同 ,平等平等!天台宗指出:“起一念必落一界(十法界中的那一界),如起了一个最重的十恶业之念,特别是猛烈的嗔恚心 ,就是一个地狱道的因;动了一个中等十恶业之念,与贪心相应的,便是一个饿鬼道之因;起了一个轻微十恶业与愚痴心相应的心 ,是一个畜生道之因。修十善业的我慢贡高者是阿修罗之因。行中品十善业与伦理五戒相应的是人道之因 。行上品十善业的是生天道之因,更能修习禅定,随其定力的浅深而为色界初禅——四禅天,或无色界四空天之因。超出三界六道 ,永绝生死流转的还有四圣法界:一念与“四圣谛 ”无相、无我相应的就是阿罗汉法界的缘起。一念与“十二因缘”相应的就是辟支佛法界的缘起 。一念与六度四摄 、自觉觉他相应的就是菩萨法界的缘起。一念与慈、悲、喜 、舍,真如法性相应的就是佛法界的缘起。
由此可见,起一念就是一个受生之因;超越世间的四圣法界也从一念相应而起 ,当知一念的重要性!佛门修行用功的功夫也就要抓此一念,回光返照,令心住于净觉妙明、真如法性的无住境界 。“念念刮磨心垢尽 ,时时话护道菜焦!”
天台宗的《小止观·六妙门》开篇就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是诸 佛教的简明切要的提示。所以,佛教是最上乘的精神文明,要寻求世界和平、人类文明与进步 ,只有从深明因果,无我无相的佛教中求!
所以,“一念三千 ”提醒人们:世出世间,苦乐升沉 ,光明黑暗都从一念起,要从一念深处净化自心,清努力于自身建设吧!
1.懂得了因果 ,也就看淡了得失。人生在世,有得必有失,得失平衡;无得也无失 ,得失两空。
2.佛说:一念三千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一念执着 ,生死疲劳;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3.改变不了的事就别太在意,留不住的人就试着学会放弃 ,受了伤的心就尽力自愈,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别为难自己 。
4.有喜有悲才是人生 ,有苦有甜才是生活。再大的伤痛,睡一觉就把它忘了,老是背着昨天 ,会累坏了自己。
5.人之所迷,因在局内,人之所悟 ,因在局外 。人生充满变数,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生的走向。淡定看人生 ,宁静看自己。
6.人不能因为感情而失去自己,更不能为了失去而没了感情 。有些风景再美丽,不属于自己的不必太刻意 ,有些剧情再入胜,自己不是主角不必太入戏。
关于“佛家说的 一念三千 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天真]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902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天真”!
希望本篇文章《佛家说的 一念三千 是什么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佛家说的 一念三千 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佛家说的 一念三千 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