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
纵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 ,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 、**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 ,其装扮袒露而大胆。即使被今人誉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除了婀娜的捧杯姿态与众不同之外,其基本特征仍然是“丰肥浓丽 、热烈放姿 ” 。
显然 ,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与汉代和古代其他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并形成了唐代的“另类”审美眼光。
然而,这种“另类 ”的丰肥之美的魅力 ,不仅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苗条和骨感,而且更具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 。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 ,唐人的“另类”审美正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
以胖为美的原因
第一,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
第二,唐代开放兼容并包 ,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 ,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 、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
古代以胖为美这个说法是不是对的
根据历史记载 ,唐朝是以胖为美 。
唐代繁荣昌盛,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 ,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的以瘦为美 。
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族,而鲜卑族的游牧状态造就需求健硕的体魄,所以唐朝选妃都以胖为先 ,导致了人们对胖的追求变的合情合理了。
唐代一共经历了哪四个不同阶段,最后形成了“以胖为美”?
本身审美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以胖为美还是以瘦为美,是人们的一种集体意识,它具有社会性 ,与社会的状况相关 。
古代也不都是以胖美,楚王好细腰,所以社会就以腰细为美 ,统治阶层的喜好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古代以胖为美,比较明显是唐朝,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唐朝留下的壁画、雕像中,女性总是面如满月、丰颊秀眉 、腰肢圆浑 ,其装扮袒露而大胆 。
唐代最著名的两位女性——女皇武则天和贵妃杨玉环,可视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的样板。女皇帝武则天以美貌、智慧和胆识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从史书中“方额 、广颐、凤颈”的描写中可以断定,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 、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地位。杨玉环虽然没有画像 ,但是“环肥燕瘦”指出她肯定是“丰肥浓丽 ”,而且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诗句中可以感受到她的美是受全社会认可的 。
唐代以胖为美也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的 ,唐代社会生活丰裕,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 ,人们吃得饱,生活好,体胖的就多。另外唐人民族融合 ,李唐皇族有很大成分的胡人血统,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胡人对健硕的体魄额相当的认可,也决定唐朝喜欢胖姑娘的审美 。
另外 ,唐朝是一个国际交往比较多的朝代,社会高度开放,唐人眼界开阔 ,不拘泥于什么强加于女性的清规戒律,女性也比较自主,自由奔放 ,肥硕健美代表着健康有力,受到唐人的欢迎。
唐朝女性“以胖为美”相信并不是什么冷门知识了,但其实有一部分人并不知道 ,这个冷门知识点其实是以偏概全,甚至可以说是有一部分误解在里面的知识点。很多人从字面理解,认为唐朝的审美中 ,“胖”是美的评判标准,其实并非如此 。
准确来说,整个唐朝对女性的审美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
唐高祖李渊时期,就是正常体型为美 ,整个初唐时期都是这样的审美,中唐、晚唐更是偏爱“纤弱型 ”,弱柳扶风 ,以瘦为美。只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鼎盛时期的盛唐,人民生活安乐 ,体态也渐渐丰腴,有了以胖为美的审美趋向 。
显然初唐、中唐以及晚唐,都不以胖为美 ,人们认为这个审美标准是出在盛唐。很多资料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胖是一个社会物质丰富的直接表现,盛唐时期,国家昌盛 ,出现了以丰腴为美的现象,以胖为美的观念很符合这个时代的兴盛。尤其是我们比较熟悉一些绘画 、壁画、出土文物中,唐朝的女性,大多很丰满 ,这也就造成了唐朝以胖为美的误解 。
唐朝的绘画风格以写意为主,并不是写实。而且在食物匮乏的古代,胖也是生活优渥的表现 ,绘画中人物画的丰满些,是以胖为尊,并不是以胖为美。其次盛唐时期民风开放 ,女性很多穿的是齐胸襦裙装,没有收腰,所以看起来也是比较显胖的。
至于敦煌壁画中 ,丰满的唐朝女性是怎么回事呢?
说这个问题前,我们要首先了解一下唐朝的宗教 。唐朝流行佛教,整个唐朝的社会审美取向是“近佛为美”。佛教的菩萨形象都是宝相庄严、富态丰满的 ,而敦煌壁画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佛教的影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敦煌壁画中的女性为什么普遍体态丰满了。
我们再来说一说大家最熟悉的盛唐女性代表:杨贵妃 。
通过影视剧的选角我们也可以窥得一二,唐朝女性的角色,很少会选用清瘦的女演员来演 ,但是杨贵妃真的很胖吗?首先是我们最熟悉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中描写杨贵妃的一句话是“侍儿扶起娇无力”,可见 ,在白居易严重,杨贵妃是软弱无力的形象,恐怕与肥肥的胖贵妃形象不符。
其次 ,关于杨贵妃的身材描写,在《新唐书》与《资治通鉴》中,都用的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丰艳。面部饱满、体态丰腴 ,盈润美丽,仪态大方,但却都不是肥胖 。关于唐史的研究中 ,给出历史上的杨贵妃身高1.65米 、体重130斤左右,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也只是丰腴,绝非肥胖。
还有一点比较好的证明 ,就是唐玄宗给儿子选妃时,要求就是:细长洁白,这明显与我们想象中“与胖为美 ”的审美存在很大差异。
这些信息都证明 ,我们常说的“以胖为美”很有些断章取义的意味 。唐人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不是单纯的体态上的丰肥,衣着上的袒露 ,而是一种力量型、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
李仕伟老师的 《唐朝以胖为美这种说法是谬传》文章中,就说到:许多人认为,唐朝是一个崇尚''丰颊肥体''的朝代。事实上 ,其理论根据是不够充分的 。首先看看唐玄宗的两位爱妃——梅妃 、杨贵妃,对于这两位美女的描述是:梅妃清瘦俏丽如梅,玉环丰腴艳美如出水芙蓉 ,这里提到的玉环只是丰满而非肥胖。而梅妃受宠说明清瘦也符合当时审美。
本文来自作者[费晏宇]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862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费晏宇”!
希望本篇文章《以胖为美的是哪个朝代?》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唐朝。根据历史研究,唐朝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纵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即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