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问题 ,突然觉得很感伤,小时候所有美好的记忆都是有外婆的,但她前两年离开了 。
切回正题:
等父母回家的快乐小时候的我,作为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外地打工就春节回来) ,最期待的是妈妈回来打开行李箱的时刻。因为坐火车,会买很多吃的(瓜子零食方便面之类),路途中一般都吃不完 ,都会带回家给我吃。在我妈回来的当天那顿饭,我是必须要申请吃方便面的!小时候对方便面的蜜汁喜欢哈哈哈哈!除了零食,她还会带回一些火车上买的玩具。比如 ,魔方和俄罗斯方块游戏里,还有一种我最喜欢的,是那种有水 ,按按键把里面的小圈圈抛进去挂在水里的小柱子上,我好喜欢那个哈哈哈哈!
玩火烧柴的快乐我生长在重庆,川渝地区年味儿还是比较浓的 。每家的习俗多少有些差别 ,我家里的不算特别具有代表性。年前会提前做香肠腊肉,要用一个大的空油桶,里面烧柏树枝来熏灌好的香肠和腌制过的肉。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可以玩火的机会 。一般熏香肠会需要半天左右 ,不是用火烧,是用烟慢慢的熏蒸,油桶里面持续高温 ,就要时不时的加柴和树枝进去,这时候会放几个红薯进去,守一下午就是为了等着吃烤红薯!
穿新衣的快乐小时候买的过年新衣新鞋 ,一定是大年初一才会穿,满心的期待会持续几天。现在想起来快乐也真的很简单。有个悲催的故事就是有一年我被新衣服的拉链夹了下巴肉…痛得记忆犹新...
压岁钱自由过年会收到不少亲朋好友给的红包,虽然会“充公” ,但我手上还是会有比较多的使用额度~那零食鞭炮可以实现当年的独一份自由 。可乐,必须喝罐装的;辣条,必须买大袋的;鞭炮 ,必须买几轮放…
回老家上坟这事不能说快乐美好,毕竟是庄严的祭祖。但对于小孩子来说,早早的起床,跟着大人一起坐比较远的车 ,看看路上的景色。到了老家的亲戚家送礼物,然后到过世长辈的坟前烧纸祭拜叩头,仪式感也是很足 ,勿忘先人恩泽
现在已经是独立的成年人了,面对成年人的世界,多了很多主动权 ,却失去了很多快乐 。前几天有一件感慨的事,进到超市薯片区域,想起小时候的自己如果看到这些 ,那一定觉得到了天堂啊~现在实现零食自由了,却不爱吃零食了~不想长大,是真的
喝酒(二)
离家好多年 ,一年回家次数也不多,春节就更显得弥足珍贵。虽然有一些东西跟以前不一样了,但我家里依然很有年味儿,可以和你分享一下我家是怎么过的。我家是苏北城市 ,春节一直遵循着几乎万年不变的时间表,以及一些总会出现的春节食物,这也算是一种过年的仪式感吧 。
年二十九之前:备年货 ,给亲戚拜年,剪好头发,因为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是不能理发了。除了饭桌上的 ,每年姑姑们都会给各家添置春节零食——老八样(蜜三刀,羊角蜜,麻片 ,条酥,江米条,金钱饼 ,花生糖,山楂糕)+炸麻叶子+炸丸子+小儿酥糖。
老八样
炸麻叶子
炸丸子
小儿酥糖
年二十九和年三十:大扫除 、购置新年零食,贴春联,吃年夜饭 ,看春晚,凌晨放鞭炮;还有,大年三十晚上的抢红包。我家的春联和福字一直都是自己写 ,偶尔会请专业书法的朋友帮写福字 。自己的虽然水平很一般,但却是成就满满,感觉这才是过年的开始。
自己写可以尽情发挥 ,今年打算试试中英文的,哈哈~~
早年作品哈哈~每次去奶奶家都会看到这一大作?
PS:感谢微信更新,让我能够翻到这么多年前的……
年初一:一大早我妈就会拉着我和我爸去寺庙烧香祈祷 ,然后回家包肉馅饺子,与父母爷爷奶奶吃饭;
香火旺盛
?年初二:姑姑们回家,这天是包素馅饺子吃 ,一起吃大团圆饭,娱乐项目就是打牌啦。我家春节基本上都会在家吃,反而平时会去饭店,家里人一直认同只有在家吃饭才算是过年 。
每年 ,春节期间市里都会有各种活动,民宿文化节、灯会、赏梅节……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儿,除了年夜饭和娱乐项目 ,家里人当然也会去找几个活动热闹热闹,感受过年的气氛,现在 ,还会去周边城市游玩找年味儿。
?
我工作的小城居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中原地区,两汉文化发源地 ,颇有北方城市的气质,居民多性格耿直,粗犷豪爽 ,典型表现就是尚饮酒。小城流行一句话:麻雀都能喝四两 。早先年,久居省城的上级单位到小城来检查工作,检查人员未来先怯,怕应付不了喝酒的场面。小城人也确实把客人喝多了作为招待好的判断标准 ,否则,总觉得没尽到地主之谊。
小城尚饮的酒风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恐怕有千百年的传统了 。著名的刘伶和嵇康就属于本地区人 ,他们是竹林七贤的主要成员,经常相聚竹林,饮酒纵歌谈玄学 ,酩酊大醉是常事。《晋书》记载:他们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而随之 ,谓曰“死便埋我…… ”。相传隋末“斗酒学士”王绩,曾隐居在小城附近,以酒诗自娱 ,闲好种黍,自己配酒,后来在酿酒上造诣很深,并著文《酒谱》 。小城旁边有一条河流叫濉水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多次泛舟其上,诗酒盘桓 ,留下了“濉水清怜红鲤肥,相扶醉踏落花归”的佳句。史载,元明以后 ,小城当地酿酒作坊已有二三十家了,“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就是明末隐士任柔节对当地美酒的赞美。到清朝 ,据说酒坊已有七十二家了。清朝顺治年间,小城当地于每年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举行“乡饮酒礼 ”,地方官员、乡里缙绅和各作坊主一起品尝各家带来的美酒 ,直率评议,鉴别优劣 。“乡饮酒礼”一年两度,形成乡规,各酒坊相互取长补短 ,大大提高了当地酿酒工艺水平。乾隆下江南,路过此地,御笔亲题“惠我南黎”四字 ,宿州牧张开士立碑刻于相山显通寺,事成后,他们曾在相山庙楼上饮酒赏雪 ,耳闻目睹酒乡声势与饮酒习俗后,挥笔作诗“雪霁冈峦人倚玉,岁逢萧鼓户飞觥 ”。解放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田劲松 ,了解当地的酿酒盛景后,写下了“七十二泉通大海,濉溪美酒仙窟来”的佳句 。
如今 ,在小城,三五好友相聚,一人五六两白酒的场面更随处可见。还没到下班时间,或者周末放假 ,同事朋友就开始相约,“晚上找个地方喝两杯?”,“有事啊? ” ,“没事,喝闲酒”。被约者无需多言,即刻心领神会 ,欣然前往 。饭店不必太大,更不必豪华,街头小店即可。酒也不必太好 ,条件稍好的,五六十块一斤,便宜的也就一二十块一斤 ,品牌无所谓,白酒就行。更有甚者,小面馆里也能约两三个对脾气的,买点卤豆腐干 、卤羊蹄、水煮花生米 ,凉拌个黄瓜,最多再炒个土豆丝,其中一位 ,带来一两瓶白酒,桌前落坐,对饮吹牛 ,山南海北、天文地理 、古今中外地调侃 。那一刻,天下都是他们的。兴致高时,还能“炸雷子” ,或是搞个“小呲花 ”。白酒喝完了,再来几瓶啤酒“涮一涮” 。喝到舌头短、头发晕、走路飘之际,大伙做鸟兽散 ,各回各家。
我大学毕业就在小城工作生活,至今已二十余年。虽然我从小在皖西南长大,但性格却像个北方人,在小城 ,我算是如鱼得水,同事朋友很快就把我视为同类,喝酒也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刚来小城时间不长 ,有天中午,同办公室的两位同事喊来一位朋友,我们一行四人相约去喝酒 。小城人嗜辣 ,我们就去单位对面小巷子里的一家叫老重庆的火锅店,随便找了张桌子坐下。吃的很简单,就是一份漂着红通通辣油的火锅 ,免费送十来个素菜。烧的是瓶装液化气,不像现在都是电磁炉 。气罐就放在我们身边,蓝幽幽的火舌窜得多长 ,发出丝丝的声音,锅里红汤沸腾 、香气袅袅,坐上高谈阔论、酣畅淋漓。我们四人中,我和一位同事喝白酒 ,另外两位要了一箱啤酒。白酒是火锅店老板自己泡制的药酒,没有牌子,至少得有五六十度吧 ,入嘴辛辣无比,一口咽下去,随着酒的流动 ,你能明显感觉到食道、肠胃,一路火辣辣地烧 。也不用小杯,一人面前一个能盛半斤酒的大玻璃杯。就这样我们边喝边聊 ,那两位喝完了一箱啤酒,我和另一位一人喝了两杯白酒,算一算就是一人一斤。那应当是我人生第一次一顿喝一斤白酒 。喝完酒 ,回到办公室睡了一下午。事后据说,除了睡觉,我没有明显的失态。幸运的是,那时没有禁酒令 ,劳动纪律管得也不严,领导们都不知道我们中午喝酒了 。
从那以后,我在单位喝酒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随着时间推移 ,在客户 、朋友圈子里,都知道我的酒量还可以。而且,我喝酒不偏科 ,啤酒、白酒都行,从不挑剔,别人喝啥我就喝啥。喝酒实在 ,算是酒风好的那一类,敬别人酒的时候,对方可能是半杯 ,我的杯子一定是满满的,一口下去,杯底基本不剩余酒,分酒器里斟的时候都是一样多 ,我却往往最先喝完 。快或者慢,对我来说也不是个问题,我可以用小杯和别人慢慢品 ,也可以用大杯子喝快酒。
后来,小城流行“炸雷子”,一口下去就得一二两 ,我也不怯。有一次,酒场上喝得正酣之时,遇到一位特别爱显摆的人 ,挑战和我喝酒,我们各持一瓶五年窖,四两的杯子倒满 ,那家伙得意洋洋地对我说,哥们,炸一个 。开始他以为我不敢喝,谁知我端起杯子 ,一扬脖子就喝下去了,他倒是愣在那儿了,但不喝面子上又挂不住 ,在旁边人的起哄声中,他勉强喝下去了。趁他龇牙咧嘴的功夫,我顺手拿过他的杯子 ,把我俩的杯子一起斟满,告诉他,兄弟 ,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回敬你一个。还没回过神来的他连连摆手,我没容他说话 ,就把自己杯里的酒喝下去了 。他连说自己喝不了,我不依不饶,一边的人都说“你挑起的事,不能不喝 ”。他禁不住大家说 ,皱着眉头,中间歇了几回,才苦大仇深地喝完。饭局结束后 ,刚出饭店门,他就把持不住,脚下一滑 ,摔了个四脚朝天 。现在想来,逞那匹夫之勇,真是浅薄得很 ,要是喝出事来,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我也曾经喝多过,但是我的自控力很好 ,喝得再多,现场表现基本正常,不会失态,不会乱说 ,更不会闹事。也正因如此,很多人觉得我的酒量甚大 。其实,我自己一直坚持一条原则:快撑不住的时候 ,就尽快回家,尽可能不在外逗留。回到家里,人一下子就放松了 ,于是,别人有的酒后丑态,我差不多都有 ,只不过外人难得一见而已。儿子的小表姐曾经很经典地说我,“姑父酒前是绅士,酒后是魔鬼”。因她经常在我家 ,亲眼目睹了我喝多回家后发酒疯的丑态 。
喝酒是吃青春饭的。年轻时仗着身体好,喝酒不留量,随着年龄增长,酒量渐小。而且 ,人过四十,身体开始出一些小状况,不再允许“会须一饮三百杯”了 。前几年体检 ,发现自己尿酸超标,于是从此和啤酒分道扬镳。去年又检查出萎缩性胃炎,好在是初期 ,医生告诫要彻底戒酒,否则可能会病变。所谓病变,就是如果不治愈 ,可能会转化为癌症 。
喝酒事小,身体事大,今年过罢春节 ,我就开始戒酒了。真是不经历不知道,经历了才明白,戒酒也不是个好活。因为我工作的性质,日常应酬较多 ,每次上得酒桌,我首先就要怀着万分歉疚的心情,向在坐的诸位逐一解释一下自己不能喝酒的原因 ,时间长了,感觉自己象祥林嫂一样,见人就说“我现在真不能喝了” 。很多时候都能得到别人理解 ,也有让我为难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位朋友一起聚会,其中一位我并不熟悉,他象一位名医一样煞有介事地告诉我:萎缩性胃炎从得病到病变需要九十年的时间。言下之意 ,你就别嗲了,尽管放心喝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除了要逢人便解释不能喝的原因,坐在椅子上也没有什么话了 ,别人都在热火朝天地频频举杯,觥筹交错,自己和他们没有了共同语言,只好闭嘴坐在一边 ,连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别人敬酒,自己又象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反复向对方道歉:真是不好意思 ,对不住您,身体不允许,我只有喝水了。服务员上道菜 ,自己突然找到了用武之地,赶紧给左右的人夹菜,以此来刷存在感 。别人自然客气谦让 ,自己赶紧陪着笑脸说:不能喝酒,只好给大家服务服务。别人尴尬,我也一脸地尴尬。有时请客户喝酒 ,碰到酒量大的,同事们都豁出去了,全力应战,我坐在一旁干看着 ,这也是我最难受的时候,总觉得太对不起同事们了 。
不管怎样,酒还是要戒下去。假如有一天 ,大家都觉得“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或者是“花开半朵 ,酒饮微醺”,喝酒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戒酒恐怕也就不会再愁了。
?
本文来自作者[声景景]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84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声景景”!
希望本篇文章《你小时候对于过年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看到问题,突然觉得很感伤,小时候所有美好的记忆都是有外婆的,但她前两年离开了。切回正题:等父母回家的快乐小时候的我,作为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外地打工就春节回来),最期待的是妈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