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日 ,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 ,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 ”、“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 ,客居他乡的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 ,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 ,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 、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 ” 、“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 ,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 ,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 ,月饼象征着团圆 。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 ,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 ”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 ,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 ,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 ”的习俗 ,即烙一种象征团圆 、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 、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 ,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 ,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 、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 ,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1、以明月象征美人、恋情 。
古代人们常用月来形容女子容貌 、体态与情操之美,如人们常说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等。李白诗中月之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比喻意。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 ,用比喻和夸张的笔法写女子的美丽无比;“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上之回》),写宫中一女子于夜深人静之时,在“楼台与天通”的阁道上踏着月色徘徊 ,其忧愁的是对君王临幸的愿望一次次地化为泡影,表现出一位缥缈似神仙的愁美人形象;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 ,从反处着笔,不落言筌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 ,既以月比人,又将人比月。写歌女用歌扇遮面的娇羞貌,恰似时而云翳雾罩 、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 ”(《忆旧游》),写歌女美丽超凡脱俗,犹如新月之清辉 ,而且舞艺出众,歌声甜美,“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同上)。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即恋情 。
2以明月象征乡情、亲情。
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游秋浦白笴陂二首》中说:“天借一明月 ,飞来碧云端 。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对明月而思念家乡和亲人,感情深沉。《静夜思》也正是这样一首留传千古的咏月名作 。诗人深感“崖倾月难圆 ”(《安陆白兆山》) ,故“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秋山寄卫慰》),因月而思念亲人和友人。故有:“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化作奇思妙想,请明月代自己去夜郎探望慰问朋友,传达自己对老友诚挚的关切之情 。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李白的伟大 ,还在于他常把自己的这种个人之私情推而广之地来表现天下所有人的共同思想感情,特别是月下边地征夫的思家念远之情,如:“边月随弓影,胡剑拂霜花 ”(《塞下曲》其五)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写长安城中的思妇乘着月色,忙着赶制寒衣,以寄送给在边地的丈夫。她们渴望早日结束战争 ,好让丈夫早日回到家中,抒发月夜思念丈夫的一腔深情。诗人表达的正是人民大众的这样一种共同的心声与呼声 。
3 以明月象征高洁品质。
古人写月亮,多表现其皎洁、纯净和冰清玉洁 ,李白也经常用月来象征人的高洁品质。“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上云乐》),诗人认为 ,太阳是由火精炼而成,月亮则是由水银铸冶而成,故才显得那么的纯净无瑕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写水中月若青莲出污泥而不染的芳洁本性,以比喻升公“济人不利己”的清廉正直形象;“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行路难》其三) ,劝人淡泊名利,要善待他人和自身,不要追求所谓清高等等虚名;再如“天清江月白 ,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松风清瑶瑟 ,溪月湛芳樽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都借月写人的清静淡泊的高远情怀和孤高出尘的高洁心灵。“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哭晁卿衡》) ,诗人用明月来比喻日本僧人晁衡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巨大贡献,并以此来纪念其为中日友谊而献出生命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外交往史中的一段佳话。另外 ,诗人还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的诗句和对比的手法,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诗作千古流传 ,可与日月争辉,而当年曾经不可一世的楚王只不过是留下荒冢古坟而已,褒贬分明 。
4 、以明月象征理想、追求。
诗人曾有着“济苍生”、“安社稷 ” 、“忧黎元”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其诗中也多次以大鹏自喻、自比,他把取得功名看做是轻而易举的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正是其远大志向、抱负的生动反映与形象写照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
本文来自作者[傲芙]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83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傲芙”!
希望本篇文章《中秋为什么叫团圆之夜》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