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滇系军阀的滇军的历史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滇系军阀的滇军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滇军将领蔡锷 、唐继尧在武昌起义胜利后 ,决定在昆明举行武装起义,宣布云南独立 。起义部队在讲武堂师生作内应的情况下,从北校场发起攻城。蔡锷等部从东南进攻,经过一夜战斗 ,于次日晨完全占领全城,活捉总督李经羲,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起义成功后即成立云南都督府 ,蔡锷任都督 。
云南是武昌起义之后最早举行起义宣布“独立”的省份之一。起义的胜利声援了武昌,推动了贵州、四川及一些省的独立。云南人民“重九”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云南各族人民的斗争 ,结束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而且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到来 。 在袁准备称帝期间,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和梁启超的进步党等组织曾派人赴云南策动武装起义。前云南督军蔡锷与云南将军唐继尧等人 ,于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旋即建立云南都督府,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因此 ,护国运动又称“云南起义 ” 。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滇军将领唐继尧、蔡锷 、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 ,并于数月后病逝 。护国运动为全国首义,拥护共和,名撼天下。
1917年7月初 ,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孙中山极为愤怒,即偕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章太炎等人乘“海琛号”军舰从上海南下 ,准备在南方组织武力讨伐[1]。但孙中山尚未到达广州,复辟丑剧即告结束,而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大权的段祺瑞却在宪法研究会的鼓噪下 ,顽固地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1]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便将斗争矛头直指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1]。17日,孙中山抵达广州 ,当晚发表演说,明确提出护法的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并呼吁各界奋起为护法而斗争。滇军将领蔡锷 、唐继尧、李根源等联合西南军阀 ,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 云南宣布独立次日,12月26日,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部在昆明成立。总司令官蔡锷 ,参谋总长罗佩金、参谋处长殷承瓛 、秘书处长李曰垓、副官处长何鹏翔、军需处长陈之阶,刘云峰 、赵又新、顾品珍各为第一、二 、三梯团团长,邓泰中、杨蓁、董鸿勋 、何海清、禄国藩、朱德各为一、二 、三、四、五 、六支队长。
1916年初 ,蔡锷率第一军经贵州毕节入川,取纳溪、泸州。
1月5日,袁世凯令曹锟、张敬尧征滇军 ,入川进攻护国军,以张敬尧为统领 。护国军入川顺利,接连攻占燕子坡 、横江、安边。
2月2日 ,川军刘存厚师在纳溪倒戈反袁,刘自任护国川军总司令,迎蔡锷军入纳溪。
2月5日,滇、川护国军会攻泸州 ,2月7日,张敬尧率征滇军杀至,护国军退回纳溪 ,北洋军穷追不已,护国军攻泸之役变为纳溪保卫战,在北起长江 ,南抵永宁,纵横百里的广阔战场上展开顽强抵抗,战况异常激烈 。
2月28日 ,护国军总反攻,朱德率部直扑陶家瓦房吴佩孚司令部,打得张敬尧落马 ,吴佩孚手足无措。但由于护国军兵少弹乏,未能逆转危局,3月7日,被迫退往永宁大州驿。
3月17日 ,护国军再次总反攻,得熊克武 、但懋辛等四川义军配合,进攻势如破竹 ,不数日,克纳溪、江安,围张敬尧于泸州城内 。5月22日 ,四川将军陈宦宣布独立。同日,蔡锷去电促张敬尧倒戈反袁,不久 ,亲赴泸州劝说张敬尧。张敬尧将北洋军所余军械、子弹 、马匹、粮秣等悉送蔡军,离部离川 。
6月13日,护国军进驻泸州。 1916年1月 ,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部在昆明成立,第二军总司令官为李烈钧,参谋总长为何国钧,张开儒、方声涛分任第一、二梯团团长。第二军的战略目标是东出桂 、粤 ,转道入赣 。唐继尧将准备开往湘西的第三军一部也调往桂粤方向,以增加第二军的兵力,保证攻粤计划的完成。袁世凯令广东陆军第一师师长、龙济光之兄龙觐光为云南查办使 ,率粤军抵南宁,准备由百色、西林进攻云南。于是,双方军队在滇桂边境的富州 、广南一带展开激虞。
2月底3月初 ,双方互为攻守,呈僵持状态 。
3月15日,广西将军陆荣廷宣布独立 ,使护国军士气大振。
3月16日,方声涛部举行反攻,收复龙潭。这时 ,另一支护国军从贵州兴义进入广西西隆,进而抄袭龙军黄恩锡部的后路,迫使黄恩锡率部逃遁 。坐镇百色的龙觐光被马济、陆裕光等率领的桂军包围,缴械投降 ,接受改编。龙军右翼军司令李文富见状,也率部投降。此后,护国第二军进入广东活动 ,成为护法军政府的重要支柱 。滇桂边之战粉碎了袁世凯迂回袭滇的计划,保障了护国军大后方的安全。
护国战争爆发之后,贵州、广西 、浙江等省也相继宣布独立 ,袁世凯在内外压力之下,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撤消帝制,但仍想当大总统 ,结果又遭到各方反对。广东、陕西、四川 、湖南等省又相继宣布独立 。西南护国各省,于5月8日在广东肇庆组织护国军务院,推举唐继尧为军务院抚军长 ,蔡锷、罗佩金等滇系将领也出任抚军。但由于唐继尧坐镇昆明,军务院实际为桂系岑春煊、陆荣廷等把持。
6月6日,袁世凯病死,护国战争胜利结束 。不久 ,南北议和,护国军务院也于7月14日宣告撤消。 滇军凭借护国战争,将势力扩展到了四川。袁世凯病死 、护国战争结束后 ,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军阀也正式形成。
护国战争结束后,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人希望在西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梁启超极力与北京政府段祺瑞接洽 ,为他的学生蔡锷在四川谋取职位 。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蔡锷就任川督不久,病势即日渐恶化 ,请北京政府准假养病。
8月7日,北京政府批准蔡锷暂离职休养 。
8月9日,蔡锷离开成都 ,到泸州等地休息治病。但是,蔡锷的病日趋严重,不得不于8月底离川东渡日本治疗。蔡锷离川前,保举入川滇军总参谋长罗佩金暂署四川督军 ,入川黔军总司令戴戡为四川省长兼军务会办 。蔡锷到日本后,仍医治无效,于11月8日在日本逝世 ,享年仅三十四岁。
蔡锷病逝后,罗佩金出任四川督军。由于罗佩金早已倾向唐继尧,因此唐继尧得以遥控入川的滇军 。
当时 ,入川滇、黔军占据了四川省大片地方和成都、重庆等重要城镇。罗佩金完全抛开蔡锷的“重建四川”的计划,秉承唐继尧的旨意,尽力搜刮四川的财富 ,掠夺盐税,强令四川人民负担入川滇、黔军的军饷,由此 ,与四川军民矛盾日深。罗佩金又奉行“强滇弱川”政策,扩充入川滇军,压制川军 。1916年冬,罗佩金召开编遣会议 ,裁减川军,激起川军五师长联名通电控诉。
1917年3月,罗佩金又以武力解散川军第四师 ,川军将领深感祸将及己,第二师师长刘存厚乘机联络川军各部共谋驱罗。 1917年4月18日,刘存厚率部围攻驻成都皇城之罗佩金部 ,刘罗之战爆发。滇军用煤油喷射四周民房,声言“亮城 ”,防止川军凭借民房伏击 。刘存厚亦以大炮 、地雷进击 ,很多炮弹落在民房区。双方巷战达七昼夜,死伤惨重。由于滇军增援部队赵又新部在资阳、内江地区遭到川军第二师的阻击,罗佩金孤立无援 ,被迫交出督印,于4月24日率部从成都退往简阳、自贡等地 。在战争期间,北京政府电令免罗佩金四川督军职,调为将军府超武将军;免刘存厚川军第二师师长职 ,调为将军府崇武将军,两人停止战争,进京供职。同时任命刘云峰为川军第二师师长 ,戴戡暂代四川督军。刘罗之战是西南军阀史上的第一次军阀混战 。是役,成都民房被毁三千余间,民众死伤八千余人 ,财产损失无数。
刘罗之战后,紧接着又爆发了川军刘存厚与黔军戴戡的刘戴之战,结果黔军又被赶出成都遭歼灭 ,戴戡身亡。滇黔联军在与川军作战中连连失利,退入川南,四川脱离了滇系军阀的控制 ,使唐继尧十分恼怒和失望 。 1917年7月,针对张勋复辟,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南下广州领导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唐继尧认为有机可乘 ,决定利用护法,把滇系势力重新深入四川,于是通电响应护法。但是 ,唐继尧并非站在孙中山的护法旗帜之下,而是另树一帜,宣布“靖国” ,把滇黔所部八军编成靖国军,号称“滇黔靖国联军”,唐继尧自任总司令 ,以杨蓁为总参谋长,以顾品珍 、赵又新、瘐恩旸 、黄毓成 、张开儒、方声涛、张熙 、叶荃分任八个军总司令,加上黔军王文华第一师 ,共七十多营约四万人 。
11月14日,唐继尧以川军刘存厚阻碍滇军为名,率滇黔联军誓师出发,发动了四川靖国战争。
1920年12月 ,先回滇的叶荃计划袭取昆明。不料唐继尧已得知叶荃部下告密,调集重兵迎击,叶军连遭败绩 ,几乎全军覆没。后叶军退往玉溪方向,而唐军尾随追击 。顾品珍乘唐军兵力分散,远离省城之机 ,于1921年2月初突然进军昆明。唐继尧措手不及,无力抵抗,于2月7日旧历除夕仓皇逃至蒙自 ,企图收集部队反攻。
2月8日,顾品珍率部进入昆明 。顾品珍一面派民意代表“劝 ”唐继尧出国游历,一面派兵进逼。唐继尧不得已委任李友勋为第二卫戍区司令 ,龙云为近卫团长,同驻蒙自地区,作为日后东山再起的力量,然后率少量亲信护卫乘滇越铁路火车向南出走 ,流落香港。顾品珍即以滇军总司令名义总揽军民政务 。倒唐之战的结果,使顾品珍取代了唐继尧在云南的统治地位。
顾品珍执掌云南军政大权后,起用了一些滇军旧将。如罗佩金 ,在1917年刘罗之战失败后回滇闲居,顾品珍委任他为迤南巡阅使 。但是,顾品珍也与某些将领不和 ,如叶荃(云南云州人),后来出走广州,在孙中山大本营中 ,任参军长。又如杨蓁(云南昆明人),原任第三卫戍司令,也与顾意见不合 ,被逐入粤。对唐继尧旧部亲信,顾品珍更是处处防范并加以打击 。
唐继尧到达香港后,积极筹划,准备返回云南夺权 ,返滇之战随即打响。
1921年秋,唐继尧亲信李友勋、龙云等部借响应孙中山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名义,进兵广西 ,攻下柳州。这时,唐继尧即令所有在两广的滇军,迅速脱离北伐大本营 ,开往柳州,与李友勋、龙云部汇合。
1922年2月,唐继尧将集中在柳州的四千余人编为第一 、二、三、四军 。李友勋任第一军军长、龙云任第一军的前敌司令 ,率部返滇攻打顾品珍部。在回滇途中,李友勋被广西自治军击毙,龙云即代理第一军军长 ,继续向顾品珍部进攻。顾品珍率部在滇东抵抗 。3月,顾品珍战死于路南天生关鹅毛寨,余部溃散。第八旅旅长范石生 、第一梯团长杨希闵部到广东投孙中山。罗佩金则逃亡迤西,5月3日 ,被土匪普小洪捕杀于苴却 。
1922年3月,唐继尧返回昆明,重新控制云南军政大权。唐继尧将所部滇军扩编为“建国军” ,自任川、滇、黔 、鄂、豫、陕七省“建国联军总司令”。
四镇守使乱云南
滇军从广西退回云南后,云南各界反唐继尧的呼声日高 。当时,全国革命的激流汹涌澎湃 ,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在广州成立。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举行北伐战争,横扫两湖和浙赣 ,北洋军阀的统治已近末日。云南人民对唐继尧穷兵黩武,勾结北洋军阀的行为十分愤恨 。此外,自第一次滇桂战争后 ,唐继尧乘机撤销各军番号,加强亲信近卫部队,宠信亲族,排斥异己 ,也引起了不省滇军将领强烈的不满。
1927年2月6日,蒙自镇守使胡若愚 、昆明镇守使龙云、昭通镇守使张汝骥、大理镇守使李选廷共同发动了云南二·六政变(也称云南四镇守使倒唐事件)。2月6日,四镇守使发出联名通电 ,要求唐继尧驱逐肖小唐继虞 、陈维庚、李伯勋、白之瀚 、李秉扬、李子由等。同时,胡若愚、张汝骥两军即向昆明进发 。唐继尧在各军的军事压力下,被迫同意了这些要求 ,令唐继虞等人出走,同意改组省政府。
云南二·六四镇守使倒唐事件,名曰“兵谏 ” ,实质政变,唐继尧成了有名无实的“总裁”,他对云南十四年之久的统治亦宣告结束。四镇守使尤其是胡若愚、龙云 ,都是唐继尧一手提拔的部将,这次倒戈相向,令他气愤交加 。两月后,即5月23日 ,唐继尧病死,享年不过四十四岁。唐继尧死后,旧滇系军阀亦告结束。
二·六政变之后 ,蒋介石委任龙云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胡若愚为第三十九军军长,张汝骥为独立第八师师长 。云南的实际大权操纵在胡若愚 、龙云之手。张汝骥倒向胡若愚一边;而李选廷只有一个团的兵力 ,只求自保,不敢参与相争。唐继尧死后,胡若愚、龙云、张汝骥各怀野心 ,为争夺云南的统治权,矛盾日益尖锐,不久即发生了六·一四政变 ,龙云被囚禁 。
1927年6月14日夜,胡若愚联合张汝骥,突然派兵袭击龙云在昆明翠湖东路的住宅及第三十八军军部。一颗小型炮弹在龙云住宅的花园爆炸,击毁了门窗。龙云的一只眼睛被玻璃片砸伤 ,顿时鲜血淋漓,束手就擒,因为害怕他的武功高强 ,龙云被胡若愚并在铁笼子里 。龙云的眼睛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后来成为终生残疾。这就云南六·一四政变。
在六·一四政变生时,龙云部主要将卢汉 、朱旭、高荫槐、周文人等趁混乱之机逃到滇西 ,邀请滇军元老胡瑛代理第三十领先军军长,指挥部队反击昆明,在祥云 、禄丰等地展开激战 ,击溃胡若愚军,乘胜进逼昆明。7月24日,胡若愚被迫挟持龙云撤离 ,并将省主席的印信交给周钟岳,请周转告第三十八军切勿追击,他将保证龙云的人身安全 。
7月25日,胡瑛率第三十八军进入昆明 ,胡若愚退至昆明东郊大板桥时,恐怕第三十八军追击,于是便向龙云表示和解 ,双方达成了“板桥协议”,商定龙云回昆明主持省政,胡若愚、张汝骥即行北伐 ,由龙云在后方补充饷械。
8月13日,龙云回到昆明,接任第三十八军军长兼代云南省政府主席 ,重新改造云南省政府。
龙云重新掌权后,并不遵守“板桥协议 ”,命卢汉、朱旭等部将胡若愚 、张汝骥部包围于曲靖 ,准备加以消灭 。但此时,逃亡大理的唐继虞趁昆明城防空虚,发兵进逼昆明,昆明危在旦夕。龙云一面指挥部队固守 ,一面派代表向胡、张疏通,表示不再为难,维护“板桥协议”。说成后 ,即将朱旭部调回昆明,将唐继虞部击退 。
胡若愚、张汝骥被解围后,也不执行“板桥协议” ,却与贵州周西成相勾结,联合黔军向昆明反击。龙云任命胡瑛为第三十八军前敌总指挥,双方在曲靖 、宣威一带反复混战 ,龙云部将周西成之黔军击退,进而将胡、张部赶至川、滇、黔边境。
1928年1月,龙云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政府主席 ,并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从而在云南的地位逐渐巩固 。龙云最后消灭了对手,统一了云南,确立了他在云南的统治地位 ,当上了“云南王 ”,云南从此也进入新滇系军阀的统治时期。
罗炳辉简介 罗炳辉人物生平介绍
云南以边僻一隅来对抗袁世凯,在形势上来说 ,强弱之势人人皆知是很悬殊的。癸丑(民国2年)第二次革命,国民党几乎奄有半壁山河,和袁一开火 ,就迅告失败,所以袁在称帝前后,确是没有把云南看在眼中 。然而 ,云南有它有利的条件,在地理因素上,云南居高屋建瓴之势 ,易守而难攻,滇军骁勇善战,并且极能吃苦耐劳,这是云南用兵的有利之点。
唐继尧在蔡锷抵达云南后召集军事会议时 ,曾分析整个战略形势,他说:“云南东北与川黔桂毗连,出师形势关系甚钜。兹就三省地势言之 ,贵阳为滇南门户,辰沅为湖南西门,以云南为根本 ,奋师东征,以一支上辰沅经新化取长沙;以一支由辰沅下沅水取常德,长沙取 ,北向岳州逾洞庭之险以有武昌;常德取,北扼虎渡规荆州以指襄阳。有武昌则长江之消息通,有襄阳则中原之消息通 ,不出旬月,东南大势俱属云南矣 。此上策也!要之云南之险,不在云南而在西蜀,以云南为根本 ,大举东上,以一支出叙 、沪进渝、夔下宜昌、武汉,以一支出宁远过成都上泯洮赶秦 、陇 ,如是则以西南而忽据西北,天下视听必且一新,以为亚夫之兵从天降也。此亦上策也!若夫南宁者 ,广西心膂,梧州者,西江上游 ,由云南展膂而东,驻师梧州,以一支东下广州 ,封城绵远,田壤沃饶,大海南环,五岭北阻 ,北出则可以震动江左,东出则可以进据闽浙,以一支由梧州向桂休逾衡、永、浮湘直下 ,长岳既得,武汉震惊,此中策也 ,故据以上所论,我可发展之时机可分为三: 我军势力完全达到黔 、桂、蜀三省。 我军由黔、桂 、蜀以达武汉,闽、浙、秦 、陇 。 向闽、浙之兵以取守势 ,进秦陇之兵相机威迫袁军右侧,然后以武汉主力大举北向。 今拟两策并用,三路出师。” 蔡锷出了帝都一路西行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达到云南,这边一票老兄弟们早就准备好了,只等他回来斩鸡头烧黄纸 ,大家一起打丫的袁大头,抢了金银好过年 。
这时候的护国军,钱袋子里是真没几个铜子了。以前云南就是个吃中央救济粮的穷地方 ,从晚清到民国,每年要靠中央每年补助八十万元。现在蔡锷回来可好,袁大总统脸一翻断了奶 ,手里就剩下几个大佬卖房子卖地弄来的四十万元,不赶忙忙誓师北上,到四川抢丫的 ,过两天连房子都没得卖,难道要两万多滇军弟兄喝西北风么?
血酒喝过,蔡锷带着他的主力部队匆匆忙忙向北 ,开进了四川境内 。这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呢?《后辛亥时代的西南军阀》里有一段颇为煽情的记载:“此路虽然声势浩大,但人马却少得可怜(李烈钧那路就更是说不得了--他手里的人马还是这路挑剩下的),对外号称是一路军,实际不过五千来人 ,更要命的是,该路所携弹药不敷一月之用,军饷亦不足两月……”
就是这不足两月的军饷 ,里面还充了大量的“滇土”,也就是鸦片,这玩意的价值等同于大洋黄鱼 ,比什么滇元好用多了,走到哪里都能消费。
即使这样,在这场三个星期的微型战斗中 ,蔡老大的第一军还曾因为缺饷而发生哗变,闹事的小弟们险些将蔡老大所在的堂口冲散:
“3月5日军事严重受挫,蔡锷致电其它将领:'刘部弹乏饷竭 ,战斗意志尤为腐窳,不堪用之战线,前夕八时,即由阵地抢先溃退 ,势如潮水,途经司令部,经弟吓以短枪 ,复反奔,闻其出东门后,仍鸟兽散……饷宜多方为谋 ,或希密商滇省,能否海外协款,酌筹若干 ,惠济本军。'(注:《蔡锷为刘存厚等部饷弹两缺战斗意志不振应设法解决致李梓畅董干臣电》,载《护国运动》,第212页 。) ”
这样的经济状况 ,这样的一支部队拉出去作战,也难怪历史上护国军与北洋军仅仅在泸州等几个地方彼此拉锯鏖战,不是蔡锷不想大打,实在是真没钱 ,仗打到这个时候如果还能撑下去,那蔡锷就不是蔡锷,而是比尔盖茨了。 滇军
有人或许说 ,前面都列举了,蔡锷的护国军穷到快要当裤子地步,怎么会奢侈到这种地步 ,拿大炮与北洋军对轰?实话实说,若论护国军家底,还真有这个实力:“光绪末年 ,云贵总督锡良就向德国订购了管退山炮五十四门,每门附弹一千发;马克沁机枪四十九挺;新式五子步枪一万多支,每支附弹一千发;十响手枪一千多支。”(《后辛亥时代的西南军阀》)。
加上清末云南长官一向注意储备武器 ,此时滇军账面上的枪弹倒是足以支应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 。问题是,第一,这些数字是账面的,至于库房里到底有多少 ,谁也说不准,第二,以云南和四川的道路状况 ,要运送足够两万人打一场中等规模战争的军械弹药,需要征发多少民夫来运送?
距离泸州如此之近的滇军尚且如此,从外省千里迢迢进入四川作战的北洋军又能好到哪里?大家过来四川一趟不容易 ,身上还背了枪弹,要爷爷多背?做梦吧。
再有,此时的北洋军的诸位大爷作战风格 ,那是枪口朝天,放完子弹就撒丫子开撤,有时候子弹没打完也跑 ,如果不能跑,就用排枪把敌人吓唬走,然后大家隔着几百米大眼瞪小眼,美其名曰:对峙。
就这样的打法 ,别说美国战争大片,怕是连美国西部大片的水准都没有,更不要指望什么炮弹横飞机枪喷吐火舌的场面了 。
北洋军
按说北洋军战斗力何止如此 ,但谁让此时的北洋玩扩招,人数好像吹气似的增加,战斗力么 ,也就吹气似的下降。可是,这一次在四川,北洋军上下玩的更过分。
比如伍祥桢的第四混成旅 ,开战前就推三阻四,与蔡锷那帮叫花子兵稍微一碰,就来个卷帘大散 ,跑的那叫一个干净 。跑下来的这些兵大半被一个叫做冯玉祥的给收容了,其中就包括了一个叫做鹿钟麟的营副,几年以后,就是这个家伙把小皇帝溥仪从紫禁城撵了出来。
别以为冯玉祥肯收容败兵就能打 ,这位冯旅长玩的只比伍祥桢更大:
“他一上阵,便寻机会与蔡锷私通文书,此后该旅官兵在战场上一概敷衍了事:挖战壕不足一尺深 ,开枪朝天放,还把宝贵的炮弹整箱地往山沟里倒。撤退时该旅炮兵营长宋子扬(士官七期炮科)更露骨,居然托词道路泥泞 ,明令部下扔掉大炮……”(《后辛亥时代的西南军阀》)
冯玉祥如此,那么同为旅长,还是曹锟心腹的吴佩孚也干得很出格:
“袁称帝期间 ,入川镇压护国军,再获嘉奖,被擢为师长 。他因‘深知袁氏躬行非义 ,必无善果’,劝曹锟一面与袁虚与委蛇,一面与反袁势力暗通款曲,以待时局之变。 ”(《中国男》 ,作者余世存)
北洋中下层军官通敌至此,护国军就是爬也爬到了泸州,然后双方在前线的“鏖战” ,护国军没有力量吃掉北洋军,北洋军压根不想打垮护国军,于是双方你来我往 ,基本属于演戏的范畴,唯一一个肯真打的就只有北洋第七师的张敬尧,可惜 ,这位爷让身边的同僚们卖的一干二净,被撵进了泸州城,没能改变这场战争。
护国军本就没太强实力 ,以战争强弱而论,实力强他们太多的北洋军才应该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角 。可是,北洋军确实成了主角,很好的控制着护国战争的节奏 ,只可惜,这种主角负面感觉更多些,战场的种种行径让人捧腹 ,说他们是主角,实在玷污了主角这个词汇。 护国战争从刚一开打,袁世凯就拿出了全狮搏兔的架势 ,仅仅为了对付四川战场的蔡锷万余人,就压上四万大军,其他各个方向更是大兵云集。按照老袁的盘算 ,能干净利落的将蔡锷等人干掉,打个样给全国人民看看,更是给别的社团老大们看看:蔡锷这个有枪有兵的老大都被我带人灭了 ,你们都给老子闭嘴吧,老老实实听中央的。
只可惜,从战争一开始,本来手下哼哈二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就因反对他称帝被晾起来 ,现在前线这些大大小小的倒戈将军又给他添堵 。
手最黑的是广西陆荣廷,连自己儿女亲家都给下黑手,白得了老袁一万人枪 ,然后立刻宣布广西独立。
而最可气的是张勋,不仅拒绝了出兵的命令,更提出“四个不忍” ,话里话外的意思:中国要皇帝的有现成的,老子何必效忠你这个后冒出来的。
试想,被手下这群二五仔包围着 ,再牛的老大也好过不了,更何况,时间到了1916年4月 ,广东和浙江宣布独立,加上以前的贵州、广西独立,岭南各堂口已经不听老大招呼 。
最要命的,四川前线本来半死不活的战斗终于出现改变 ,5月四川湖南两个堂口看着好像南风压倒了北风,立马宣布独立,这下可好了 ,还说讨伐呢,等着护国军打上门吧。
接着,张勋冯国璋这些坐镇外藩的大哥们一个个凑到了南京 ,私下里开会反对袁老大,这些人可不是那些每天只能喷喷唾沫星子的政客,都是实打实握着枪把子 ,他们要反水,老袁已经感觉脖子被勒上绳子。
眼见着要出现清末全国十几个省独立的状况,恐怕下一步就是身边那个谁出来逼宫 ,老袁又气又恨,也不得不宣布退位 。
综上所述,搞掉老大的,只能也必须是社团内部的诸位大佬 ,至于起事的蔡锷,不过是在四川境内打了几个月仗,然后将大把的烟土沿途贩卖过去 ,导致“滇省大宗鸦片充斥各地 ”。 在军事会议中,有三个重要的课题引起争论,第一:起义讨袁后应该成立一个什么型式的机构?当时有的主张成立元帅府 ,有的主张设立军政府,可是蔡锷也好,唐继尧也好 ,都主张不要包办讨袁,应该示天下以公,于是决定把袁世凯所派的地方官制“将军”和“巡按使”合并 ,恢复都督府,召集省议会。第二:起义讨袁后,义军应如何称呼?当时有的主张称讨贼军,有的主张称定乱军 ,最后决定用李梓畅所建议的护国军 。护国的含义是维护中华民国国体。第三:护国军政府的都督应由谁担任?唐继尧推蔡锷,蔡锷推唐继尧。在唐来说,蔡是他的学长(蔡是日本士官三期 ,唐是日本士官六期),又比他长一岁,蔡且一直是唐的长官 ,唐回任滇督也出于蔡的推荐,蔡在国内外都有大名足资号召,所以诚心诚意地推荐蔡出任都督;可是蔡推唐也有理由 ,护国兴师举义全赖云南,唐是云南人,蔡自己是湖南人 ,主客之势已成,自己不能喧宾夺主,何况唐督滇已有三年,在云南已有基础 ,所以也是诚记诚意地推让唐为都督 。两位贤者的谦让,成为民国初年政治史上的佳话。最后,蔡以严肃的口吻说:“我们这次举义 ,最要紧的是要赢得全国各方的同情,以求得多助。蓂赓(唐继尧号)身为地方大吏,如果率军出征 ,很容易引起邻省认为是假名侵略之嫌,过去滇军扰川已有猜疑,今若不避嫌 ,更容易被袁世凯挑拨,中其反间,所以统军出征应由我和协和(李烈钧号)。至于坐镇后方 ,领导军政府重责蓂赓万万不可谦让 。 ”蔡锷的这番话非常感动人,他自己也泪随言下。于是与会人士一致鼓掌赞成。
这一次会议,在一张长条桌前,唐和蔡是并坐主席位子 ,唐为了尊礼蔡,他的位子一直侧一半,以示不与蔡并肩 。会议中决定唐继尧为云南护国军政府都督 ,护国军成立三个军,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出四川;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出广西;唐继尧兼第三军总司令出武汉。
唐继尧郑重地向与会人士表示三点意见: 关于军制军令,凡涉总揽之事 ,只以云南军督府名义行之。 蔡、李两将军均聘任,来往文书用咨函 。 对外文告,由唐 、蔡、李三人共同署名。 因此 ,后来护国军发出的通电檄文都是唐继尧、蔡锷 、李烈钧等共同列名。三位元戎往来的文电均系平等语气,军总司令虽隶属于军政府,可是组织大纲上并无统属之规定 。 云南护国都督府和护国将佐名单职别姓名籍贯党籍备注军都督唐继尧云南会泽同盟会 左参赞戴戡贵州进步党转任统兵官右参赞任可澄贵州进步党 政务厅厅长 陈廷策贵州进步党 财政厅厅长籍忠寅山东进步党 参谋厅厅长张子贞云南国民党 军务厅厅长庚恩旸云南墨江国民党 秘书厅厅长由龙云云南姚安国民党 第一军总司令蔡锷湖南邵阳进步党 总参谋长罗佩金云南澄江江同盟会 第一梯团长刘云峰山东国民党 第一支队长邓泰中云南同盟会 第二支队长杨蓁云南国民党 第二梯团长赵又新云南顺宁国民党 第三支队长董鸿勋云南国民党 第四支队长何海清湖南无党籍 第三梯团长顾品珍云南昆明国民党 第五支队长禄国藩云南同盟会 第六支队长 朱德 四川 原国民党 ,后*** 第四梯团长戴戡贵州进步党后改为右翼总司令第七支队长熊其勋贵州无党籍 第八支队长王文华贵州国民党 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江西武宁同盟会 第一梯团长张开儒云南文山同盟会 第一支队长钱开甲云南第二支队长盛荣超湖南第二梯团长方声涛福建同盟会 第三支队长黄永社 同盟会 第四支队长马为麟山西第三梯团长何国钧云南宜良同盟会 第五支队长林开武 第六支队长王锡吉 第三军总司令唐继尧云南会泽同盟会总司令兼任第一梯团长赵钟奇云南凤仪同盟会 第一支队长华封歌云南呈贡第二支队长李植生云南同盟会 第二梯团长韩凤楼河南第三支队长吴传声贵州第四支队长彭文治云南第三梯团长黄毓成云南同盟会后改挺进军司令第五支队长杨杰云南大理国民党后改第一纵队司令第六支队长叶成林云南 后改第二纵队司令第四梯团长刘祖武云南文山同盟会 第七支队长杨体震云南第八支队长李友勋四川国民党 第五梯团长庚恩旸云南墨江同盟会 第九支队长唐继虞云南会泽国民党 第十支队长赵世铭云南第六梯团长叶荃云南同盟会 第十一支队长马骢云南第十二支队长邓埙云南无党籍 洪宪帝制以前,云南军队因袁世凯实行削弱南方兵力计划,极力缩减云南军费。早在民国3年的云南军费是32万余元,民国4年就减为24万余元 ,减少了四分之一,由于军费减少,自然不能多编部队 ,所以当时现役兵只有陆军两师和一个混成旅,一队宪兵和十余个独立步兵连,一个独立步兵营 ,93个警卫队而已。云南举义讨袁,出师计划中,第一军要编三个梯团出四川 。第二军编两个梯团出广西入广东。第三军编一个梯团及先遣一纵队出贵州会师湖南 ,别一支队扎武定,远图成都,另编挺进一军由贵州直趋辰、沅、常德 ,出没武汉 、荆、襄。这一来,云南的精锐现役部队大部分都已抽调。无论前方后方都需要大量补充,唐继尧及委蒙自道尹兼护国军第二军参谋长何国钧为义勇军司令官,募集义勇4000余人 ,派马文促为游击统领,黄文忠为游击队统带,并在昆明设立征兵事务所 ,增编新军20团(原有八团),警卫团四团(原有二团),骑兵、炮兵各一团 。
新编各团团长是:禄国藩为第九团长 、朱德为十团长、盛荣超为十一团长、杨体震为十二团长 、李修家兼十三团长、黄永社为十四团长、李植生为十五团长、刘法坤兼十六团长 、马为麟为十七团长、马骢为十八团长、缪嘉寿为十九团长 、马轸为二十团长、马梁为二十一团长、邓埙为二十二团长 、林桂清为二十三团长、徐振海为二十四团长、方声涛兼二十五团长 、钱开甲为二十六团长、段廷佐为二十七团长、周宗濂为二十八团长 、陈维庚为警卫第二团长、叶荃兼领警卫第四团长、廖鼎高为骑兵团长、李朝阳为炮团长。
各团先后成立 ,日夜勤加训练,厉兵秣马,准备出征 ,较起义前的兵力增多了二倍。 唐 、蔡、李三位起义领袖并发出两通电报给华侨,请求捐饷助义,两电如下: 第一电:”华侨公鉴:比年以来 ,国内盗贼满地,萑符遍野,水旱灾害,环起迭生 ,为之元首者,宜如何恐惧修省,奠定民生 ,而乃醉心帝位,汲汲不遑,挥霍金钱 ,滥施名器,牢笼要结,无所不为 ,而于国计民生曾未尝画一长策,展一良图,此尚可谓有人心者耶?继尧等因是义愤风云 ,志除国贼,但有进死,更无退生 。现已简料云南常备各旅团,合黔省各团营 ,编制为护国第一、二两军,次第出发,由锷 、烈钧分将之。拟长驱西北 ,会师武汉,直捣幽燕。继尧坐镇滇南,可澄、戡赞助一切 ,筹运饷需,以为后盾 。惟是义师既起,需饷浩繁。滇、黔瘠区 ,库储无几。民生困敝之秋,复不忍再加负担,重累吾民 。素仰我海外父老昆弟 ,眷怀祖国,高义薄云,是以率同滇 、黔全体士民,南面顶礼 ,电乞援助。子文之毁家纾难,讵让昔人。卜式之输财助边,定多来者 。如蒙解囊相助 ,或随时径汇滇垣经收,或汇集沪、港,候派员领解。倘得源济无缺 ,士饱马腾,拯同胞于陷溺之中,复共和于危亡之际 ,则贵埠义声,烁古今震中外矣。专此布恳,敬请矜鉴!唐继尧、蔡锷 、李烈钧等率云南全省士民公叩。印 。“ 第二电:”华侨同胞公鉴:前电计蒙鉴察。继尧等既经宣布反抗帝制 ,拥护共和,袁氏顽强,空言无效,不能不以实力解决。现已编制护国第一、二两军 ,次第出发,分道湘、蜀,直捣幽燕 ,破釜沉舟,誓达目的 。惟是饷需浩繁,罗掘无计。夙仰我海外诸父老昆弟 ,眷怀祖国,高义薄云,谨率滇黔全体士民南望顶礼 ,启赐援助。或解囊以充军实,或选械以济急需 。如蒙惠许,即乞随时径汇滇政府照收。或汇集港 、沪知照 ,派员领取。异日共和重建,民国维新,则贵埠义声,烁古今震中外矣 。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同叩。印。“
罗炳辉(1897.12-1946.6)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汉族贫苦家庭 。1915年入滇军当兵 ,因作战勇敢升至营长。1922年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 、旅长、第六军第二纵队长、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 。第五次反“围剿 ”开始不久 ,任红九军团军团长。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 。抗日战争时期,罗炳辉先后以副参谋长和副司令员的名义在武汉从事统一战线工作以及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 ,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领导枣庄战役。同年6月21日在山东临沂病逝并安葬于临沂 。
他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正派耿直”,“在滇军中是革命的” ,“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的战士。2009年9月14日 ,罗炳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
童年压迫
罗炳辉,1897年12月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汉族贫苦家庭,从小过着艰苦的生活。其父做佃农与买卖为生,长期受地主剥削。罗炳辉自小性格倔强 ,11岁时与当地劣绅争论而被记恨 。次年,地主诬陷罗家,罗炳辉孤身到县城告状 ,终因地主金钱贿赂,仅被判平头官司。这场官司引起全乡震动,都表示罗炳辉不好惹。罗炳辉从此树立打到土豪恶霸的目标。
参军抗争
民国二年罗炳辉简介 ,罗炳辉在见土霸谢介臣被陆军整治而敢怒不敢言后,萌生参军念头 。他用12天时间徒步数百公里到省会昆明寻求参军,因无关系 ,不得加入。其后在昆明先后做过木匠 、伙夫、马夫,终在1915年一次偶然机会加入当时云南的唐继尧部当兵。由于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 ,被提升为三等中士 。到1920年,罗炳辉当上了唐继尧的随行军士。
怒弃二唐
1921年,滇军顾品珍、叶荃反对唐继尧,率军逼近省城 ,并逼唐继尧下野。当时身为副官的罗炳辉被选为亲信,随同唐继尧与唐继虞赴香港 。在见到二唐糜烂奢侈的生活后,罗炳辉认识到他们的奢侈豪华全是吃民血兵血 ,军阀救国救民之说全是骗人的。在多次向唐继尧请假不准后,留下一封书信,悄悄离开香港。
参加北伐
1922年 ,罗炳辉到桂林投奔了滇军,参加讨袁护国战争 、东征战争和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 。当二次北伐攻占南昌时,陈炯明在广州叛变 ,北伐军回师讨伐陈,前线总指挥朱培德派罗炳辉等五人以“参军官 ”身份到粤军许崇智、李福林两军阵地考察,陈军趁湘军换防未遂实施反扑 ,北伐军兵败如山倒。罗炳辉怕滇军不知情被歼而日夜急行190里,把败况报告了朱培德便昏死过去。滇军迅速撤走湖南,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1926年秋北伐中路军直趋南昌,罗炳辉受命率二营为先锋首攻牛行车站 ,战斗惨烈,夺下时,全营只剩下80多个人。此次战斗打开了主力部队进入南昌的重要门户。
加入中共
1927年3月 ,罗炳辉参加在南昌举行的被国民党杀害的赣州总工会***赞坚的追悼会上,听到了已成为中国***人的朱德的讲话。朱德对他讲,工农兵要联合起来 ,才能打倒军阀、土豪劣绅;只有革命成功了,大家才有工做,有田种 ,有饭吃,中国才有希望 。罗炳辉大受启发,多次聆听朱德的讲课。
1929年4月 ,罗炳辉任江西吉安县靖卫大队大队长。中共中央派滇籍中共党员赵醒吾到吉安对他做教育争取工作 。7月,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然后遵照党的指示,罗炳辉指挥以吉安为中心的赣西数县武装起义,随后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团长。之后 ,他同红军将士一道打下万安,歼灭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唐云山部,转战湘赣 ,对赣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立了大功 。
1930年长汀会议后,罗炳辉被任命为红十二军的代理军长 、军长,后又被任命为红九军团军团长。
参加长征
1934年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罗炳辉率红九军团突出重围,抢渡湘江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进入西南地区 。
1935 年,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渡过金沙江 ,从西昌进入凉山彝区,由此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在彝区罗炳辉简介,罗炳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与彝族同胞交朋友,取得了彝族兄弟的信任,使得沿途有不少彝族同胞积极参加红军。在彝族同胞的带领下 ,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顺利通过凉山彝族地区,与中央红军主力在将台堡、会宁城会师 。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告别延安 ,奔赴华中抗日前线。1938年,罗炳辉被任命为皖南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与司令员陈毅并肩战斗 ,打击日军。
1939年5月,随叶挺北渡长江。7月,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 ,江北指挥部副指挥 。
皖南事变后,为了打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罗炳辉根据多年游击战的经验,制定了伏击与运动游击为特色的包括伏击、纠缠 、阻击、扰乱、歼灭等内容的“梅花桩战术”。
1937年 ,由于多年艰苦的战斗,罗炳辉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当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全中国的时候,罗炳辉因高血压而处于昏迷状态 。当第二天神志清醒时 ,人们把这一喜讯告诉他,罗炳辉再一次振奋了。他坚决要求重返前线,参加受降工作。
前线病逝
1946年4月 ,解放战争爆发,罗炳辉任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 。6月9日,在罗炳辉的指挥下 ,新四军向盘踞枣庄的军队发起进攻,全歼对方部队,解放枣庄。1946年6月21 日 ,罗炳辉因脑溢血而去世。
关于“滇系军阀的滇军的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依烟]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82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依烟”!
希望本篇文章《滇系军阀的滇军的历史》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滇系军阀的滇军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滇系军阀的滇军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