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诗经·邶风·击鼓》”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诗经·邶风·击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诗经·邶风·击鼓 赏析
诗人采用赋的手法,铺陈直叙 ,将士卒长期征战之悲 、夫妻不能团聚之苦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 。全诗的内容主要是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落空。
诗人以“击鼓其镗 ”起兴 ,通过震耳的鼓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厮杀惨烈的战场上。
“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但还是在国境以内,每天都可以回家 ,回到自己心爱人的身边。
现在“我独南行”,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的怨恨愤懑之情 。南行之后,“不我以归 ”,长期不许我回家 ,这就不得不让人更忧心忡忡。叙事向前推进了。
作者心中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身处何方 。茫然中马儿也丢失了 ,它去哪里了?也许马儿也不喜欢这战争苦役,它一定是去了树林之中。
这时诗人想起了新婚时和妻子说过的话:“死生契阔”,“与子偕老。”面对生离死别,我心不变 。牵着你的手 ,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紧承上面的誓言,诗人又回到了冷酷的现实中。离别得太久了,很难与你来会面;相隔得太远了 ,不能实现那誓约 。字里行间流露出士兵深深的自责与遗憾。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多么平凡的相许,却又那样的刻骨铭心。死亡在这样的誓言下 ,已经全然消散了它的惨烈与悲凉 。这个男子以他的心灵之美,对战争进行了无言的控诉,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弦。
这爱情的盟誓 ,已经成为了千百年来恋人们和夫妻间永久的追求与不变的情怀。生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好好珍惜你身边的人吧!今生今世,爱了 ,就要握紧那双手,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奈何桥的那一头。这首诗很多人可能没读过,但其中有一句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来 ,这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人们珍惜爱情 ,希冀白头到老、共渡一生的美好愿望。
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如下:击鼓的声音咚咚震响 ,兵将们奋勇操练。留在国内的人修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的纠纷。不让我回家,使我每天忧心忡忡。人在哪里?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生死聚散 ,我曾经对你说,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 ,这么长时间了。我无法与你相会。唉,这么远的距离,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
全文解析: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描写诗中主人公因为战争的缘故 ,有家不能回,思念家妻子,借诗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第一章述说卫人救陈 ,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 。最后一句“我独南行”,写出主人公的个人不满情绪 ,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土国城漕 ”,虽然也是劳役,但是在国内,南行救陈 ,远途跋涉就更艰苦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接前文“我独南行” 。诗中后两句“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又写出了主人公的情绪,“平陈与宋”之后“仍然不让我回家 ,我心中忧虑”。
第三章似乎是写了路上一个小插曲,马走失了,找马。
第四章“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这几句诗是诗中的点睛之笔。也是我们后人最为熟悉的几句名句之一。抒发了诗中主人公对于妻子无限的思念之情 。这几句诗的意思就是说,“我曾经对你说 ,我要拉着你的手,与你一起变老,生死不相离”。
第五章就是感叹了,我曾经对你许下的诺言 ,如今,时间这么久了无法相聚,路途遥远 ,更是无法履行我的诺言。
这首诗的一条主线就是主人公的“怨” 。诗人报怨战争,报怨征役无归期,报怨战争使自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甚至可能丢掉性命。全诗也真实地反映出了战争中将士真实心情。
关于“《诗经·邶风·击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梦凡]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67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梦凡”!
希望本篇文章《《诗经·邶风·击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诗经·邶风·击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诗经·邶风·击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诗经·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