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恶魔"食人鱼
学名:Pygocentrus nattereri (Serrasalmus nattereri)
英名:Red piranha
分布:安第斯山脉以东 、南美洲的中南部河流;巴西、圭亚那的沿岸河流 。在阿根廷、玻利维亚 、巴西、哥伦比亚、圭亚那 、巴拉圭、乌拉圭、秘鲁及委内瑞拉有发现的纪录。
食人鱼(又名食人鲳)栖息在主流 、较大支流,河宽甚广、水流较湍急处。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 ,食人鱼被列入当地最危险的四种水族生物之首 。在食人鱼活动最频繁的巴西马把格洛索州,每年约有1200头牛在河中被食人鲳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不时也会受到食人鲳的攻击。食人鱼因其凶残特点被称为“水中狼族”、“水鬼 ” 。成鱼主要在黎明和黄昏时觅食,以昆虫、蠕虫 、鱼类为主 ,但其有些相近种只吃水果和种子。活动以白天为主,中午会到有遮蔽的地方休息。
成熟的食人鱼雌雄外观相似,具鲜绿色的背部和鲜红色的腹部 ,体侧有斑纹 。有高度发展的听觉。两颚短而有力,下颚突出,牙齿为三角形 ,尖锐,上下互相交错排列。咬住猎物后紧咬着不放,以身体的扭动将肉撕裂下来,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牙齿的轮流替换使其能持续觅食 ,而强有力的齿列可引致严重的咬伤 。
繁殖期时会将卵产在水中的树根上,卵具黏着性。一次可产上千颗的卵。亲鱼会有护卵的行为,受精卵在9~10天之后孵化 。河水的泛滥情形会影响其繁殖的成功率。
食人鱼常成群结队出没 ,每群会有一个领袖,其它的会跟随领袖行动,连攻击的目标也一样。在干季时 ,水域变小,使得食人鱼集结成一大群,经过此水域的动物或人就容易受到攻击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血的气味是引发大群食人鱼攻击的主因 ,但也有人认为是受伤动物所造成的噪音和水花引起它们的注意
俗语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可是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一些湖泊和河流中,却生长着一种鱼 ,不怕大动物,极具攻击性。
那么,这些湖泊和河流中究竟潜藏着什么怪物呢?
美国探险家杜林专程进行了考察,他目睹了一只大鸟企图捕猎水中鱼的情景 。大鸟以俯冲的姿势冲入水中 ,却在水中挣扎起来,最后沉入水中。杜林非常惊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 ,他把一头山羊用绳子绑住推入水中。不到几秒钟,湖水便猛烈地翻腾起来 。5分钟后,他拉起绳子一看 ,只剩下了一具山羊的骨骼,骨骼上的肉已被啃得干干净净。
杜林在山羊的胸腔骨里发现了几条形状怪异的小鱼,它们掉在草地上乱跳 ,碰到什么咬什么。它们的头部两侧呈黑色,腹部橙**,仅6厘米~7厘米长 ,奇怪的是小鱼的嘴里却长着两排像利刃般锋利的牙齿。
经研究发现,这正是亚马逊河流域特有的"食人鱼",当地人称"水鬼" 。
食人鱼为何如此厉害
据生物学家统计,目前已发现的食人鱼有20多种 ,不仅出现在亚马孙河流域,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加勒比海南岸至阿根廷北部的一些拉美国家都有食人鱼的踪迹。
食人鱼的体型虽然小 ,但它的性情却十分凶猛残暴。一旦被咬的猎物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用其锋利的尖齿 ,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般疯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为止 。
食人鱼为什么这么厉害?这是因为它的颈部短,头骨特别是腭骨十分坚硬 ,上下腭的咬合力大得惊人,可以咬穿牛皮甚至硬邦邦的木板,能把钢制的钓鱼钩一口咬断 ,其他鱼类当然就不是它的对手了。平时在水中称王称霸的鳄鱼,一旦遇到了食人鱼,也会吓得缩成一团,翻转身体面朝天 ,把坚硬的背部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食人鱼无法咬到腹部 ,救自己一命。
食人鱼的生活按属分是群居性和独居性,群居的时常几百条、上千条聚集在一起,最小6只也可成群 ,能同时用视觉、嗅觉和对水波震动的灵敏感觉寻觅进攻目标 。但是它的视力较差,靠铁饼一样的体形区分同类。
食人鱼有胆量袭击比它自身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物,而且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围剿战术"。当它们猎食时 ,食人鱼总是首先咬住猎物的致命部位,如眼睛或尾巴,使其失去逃生的能力 ,然后成群结队地轮番发起攻击,一个接一个地冲上前去猛咬一口,然后让开,为后面的鱼留下位置 ,迅速将目标化整为零,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
食人鱼为何难以称霸亚马逊
许多人对这样一个问题大惑不解:既然食人鱼这么厉害,为什么亚马孙地区的动物不会被它扫荡光呢?
食人鱼的主要食物当然不会是落到水里的人 、猴子、牛或其他哺乳动物 ,因为这种守株待兔式的猎食方式不能使它挨到下一顿,它们的主要目标是其他各种鱼类。
然而对于食人鱼来说,在亚马孙流域的河流里去猎食其他鱼类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因为河水实在混浊,能见度通常不超过1米,而食人鱼发起攻击时离猎物的距离不能大于25厘米。
食人鱼的游速不够快 ,这对于许多鱼类来说无疑值得庆幸,但是捕食时的突击速度极快 。游速慢的原因归咎于食人鱼的那副铁饼状的体型。长期的生物进化为什么没有赋予它一副苗条一点的身材呢?科学家们认为,铁饼型的体态是所有种类的食人鱼相互辨认的一个外观标志 ,这个标志起到了阻止食人鱼同类相食的作用。
为了对付食人鱼,还有许多鱼类在千百年的生存竞争中发展了自己的"尖端武器"。例如,一条电鳗所放出的高压电流就能把30多条食人鱼送上"电椅"处以死刑,然后再慢慢吃掉 。
刺鲶则善于利用它的锐利棘刺 ,一旦被食人鱼盯上了,它就以最快速度游到最底下的一条食人鱼腹下,不管食人鱼怎样游动 ,它都与之同步动作。食人鱼要想对它下口,刺鲶马上脊刺怒张,使食人鱼无可奈何。 而且在且在亚马逊河杀手排行榜上刺鲶排第一 ,食人鱼只排在第四 。
食人鱼还有一种独特的禀性,只有成群结队时它才凶狠无比。有的鱼类爱好者在玻璃缸里养上一条食人鱼,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 ,有时他故意把手伸到水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安然无事。 如果手指有伤就另当别论了 。
假如客人凑近玻璃缸或是主人做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手势,这种素有"亚马孙的恐怖"之称的食人鱼竟然吓得退缩到鱼缸最远的角落里不敢动弹。显而易见 ,平常成群结队时不可一世的食人鱼,一旦离了群,就成了可怜巴巴的胆小鬼啦。
乌克兰有关鱼类专家在查看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捕捉到的食人鱼后认为,这些不速之客是被人为放生的 ,春季以来乌克兰河水和湖泊的水温能够满足食人鱼生存的需要,因此它们被放生后能自由地生存并开始繁殖 。虽然等到冬天水温下降后这种热带鱼会被自然冻死,但今年夏天和秋天这段时间如果不捕杀它们的话 ,这种鱼还是会对水禽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亚马逊河流域食人鱼伤人的事件是较少见的,在我国非官方引进作为观赏鱼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近来由于无知的新闻媒体炒作在鱼市上已经非常少见,且因为外形不大好看 ,只有喜爱它的专业鱼友手中才能见到 。最低的价格都在百元以上,珍稀品种如“紫罗兰”则高达万元难求一鱼。市场上常见的几元一条称为食人鱼的大都是它的近亲红腹鲳。是我国早年作为食用鱼从巴西引进的。
在亚马逊河流域,牧民放牧牛群 ,遇到有食人鱼的河流,就会把一头病弱的牛先赶进河里,用调虎离山计引开河中的食人鱼 ,然后赶着牛群迅速过河 。而作为牺牲品的老牛,不到10分钟就被凶残的食人鱼群撕咬得只剩下一副白骨残骸。当地土著人借用其凶残的特点,在护城河中放养食人鱼,以抵挡猛兽的侵袭 ,并把它们供为神。
喻意
比喻残忍不堪、灭绝人性的人,和“伤天害理” 、“丧尽天良 ”同义 。
《食人鱼》
作者:哈罗德·罗宾斯
食人鱼是亚马孙河里一种凶狠的小鱼,可以片刻之间把落入水 中的任何动物啄得只剩骨架。这种捕猎方式很像黑手党的游戏规则。本书描述了一位卷入黑手党生涯却又不甘堕落的青年在刀光剑影与红颜、毒品之间的冒险 。
他虽然是意大利血统 ,他的伯父虽然是黑手党地教父,但他希望做自己的生意,靠自己的本领合法地赚钱。可是家族的命运缠住了他 ,堂兄的惨死使他瞠目;黑社会的仇杀使他惊魂;神秘的秘鲁女郎使他颠倒;冷酷的南美将军使他得救。……
嗜血嗜肉的食人鱼是怎样生存的呢
生存和繁衍、牙齿和口腔结构 、食物选择 。
1、生存和繁衍:食人鱼在自然环境中会攻击受伤或弱小的同类,这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这种行为发生在资源有限或领地争夺的情况下,而不是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2、牙齿和口腔结构:食人鱼的口腔和牙齿结构适合捕食小型鱼类和另外的水生动物 ,而不适合咀嚼大型猎物 。食人鱼的牙齿尖锐且锋利,适合撕咬和切割,而不是咀嚼。
3 、食物选择:食人鱼更倾向于捕食和吃下易于捕获和消化的猎物 ,小型鱼类、昆虫和另外的水生动物。会追逐快速游动的猎物,而不会主动攻击同类。
本文来自作者[箫璃]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65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箫璃”!
希望本篇文章《什么是食人鱼?》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水中恶魔"食人鱼学名:Pygocentrus nattereri (Serrasalmus nattereri)英名:Red piranha分布:安第斯山脉以东、南美洲的中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