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作者:孙华孙?(元)
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
二八蛾眉双凤吹 ,满天明月按凉州 。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 、江枫、渔火、不眠人 ,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 、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 、一明一暗、江边岸上 ,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 、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 ,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 ,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 。“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 ,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 ,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 ,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
此外,也有人认为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景象:乌臼鸟叫了,月亮下山了 ,天亮了,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而后三句采用倒叙方法,写诗人整个夜晚都处于失眠状态。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 ,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 ”,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 ”,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 ,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动人遐想 。“江枫 ”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 ,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 ,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对愁眠 ”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 ”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 ,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 ,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 、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 ,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 ,“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 ,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 。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 ,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 ,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 ,看来不为无因 。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 ”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 ,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 ,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 ,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扩展资料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更萧瑟些,当时正值唐代的安史之乱 ,张继在途径苏州城外的寒山寺时,写下了这首羁旅诗。
诗中通过对月落、乌啼、秋霜 、江枫、渔火、寒山寺 、钟声等多个意象的描绘,精确再现了江南深秋的景色 ,并由此抒发出了一种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愁闷,是中国唐诗中写“愁”的代表作。
作曲家王建民根据此诗创作的古筝曲《枫桥夜泊》,则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 ,并采用了独特的技巧和方法,紧紧围绕着一个“愁”宇,使作品既有古朴典雅的意境 。
又有现代音乐作品的时尚,体现出了当代人对诗歌这一传统艺术的尊重、理解和创新。作品一经推出后 ,就受到了演奏者和观众的普遍认可,是一部难得的当代筝曲佳作。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月已经落下 ,几声乌鸦的啼叫,星星点点的渔火和隐藏在夜色里剪影般的枫树,独自一人在小船里孤枕难绵 ,许是思念朋友,许是思念亲人,那样的感觉充满了中国式的悲凉色彩。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自古以来的中国文人们,常喜欢寄情于山水 ,特别是在现实中遇到了困境之后,往往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寄托和慰藉。
作为张继来说,当时的唐朝刚刚经历过安史之乱,自己也在科考中名落孙山 ,夜晚来到苏州城外,看到这眼前的景象,不禁联想到了自己 ,借景消愁愁更愁 。
本文来自作者[问旋]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56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问旋”!
希望本篇文章《《枫桥夜泊》古诗全文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枫桥夜泊作者:孙华孙?(元)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二八蛾眉双凤吹,满天明月按凉州。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