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指的是:父母有错不劝说、不供养父母 、不娶妻生子。
1、父母有错不劝说:一味顺从 ,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
2、不供养父母:家境贫穷 ,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3 、不娶妻生子:不娶妻生子 ,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不孝有三”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孝道观的话语 ,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 。语段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 ”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 、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 ,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
不孝有三的立论:
后世多采用的赵岐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注释,与孟子“不孝者五”的内容相去甚远。“不孝者五 ”中的前三者是说儿女自私 ,有条件或有能力赡养父母而不对父母进行赡养;后两条是说儿女嫌父母丢脸面,或儿女给父母带来灾祸。这五条中只要有一条符合,那么儿女就是不孝;除此之外都算不得不孝 ,当然未必都算得上大孝。
由以上孟子自己总结的“不孝者五”与“不孝有三”对比来看,作为“三不孝 ”之最大不孝“无后”并没有出现在“不孝者五”之中,而孟子又是“智与言 ”之中的佼佼者 ,这显然不合逻辑 。此外,“从结构来看,二者也不一致。‘三不孝’之中既有下对上,又有上对下的 ,而‘不孝者五’之中全为下对上的结构,即子女行为对父母的影响,这又符合孔、孟所尊崇的下对上的孝道结构。”
如果人们非要依文解义 ,从形式上解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不能事亲(孝养父母 、爱护家人) ,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 ,是三不孝 。“无后为大”,是指没有后德,不能被后人所尊重、学习和效法。
本文来自作者[郏克样]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510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郏克样”!
希望本篇文章《不孝有三指的是哪三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不孝有三指的是:父母有错不劝说、不供养父母、不娶妻生子。1、父母有错不劝说: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2、不供养父母:家境贫穷,父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