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初一数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一数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把两个方程看成两条直线
y=-kx/2+(b+1)/2
y=-(2k+1)x/2+3/2
两条直线相交时有唯一解,即斜率不相等 ,-k/2≠-(2k+1)/2 →k≠-1
两条直线平行时无解,即-k/2=-(2k+1)/2且(b+1)/2≠3/2 →k=-1,b≠2
两条直线重合时有无数解,即-k/2=-(2k+1)/2且(b+1)/2=3/2 →k=-1,b=2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在这一个方程里 ,有两个未知数——未知数个数比方程个数多的方程(方程组)是不定方程。
一般情况下,不定方程有无数组解——任意给定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都可以求出相对应的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但对于36x+48y=20000来说,它没有整数解(一组也没有) 。
因为这个方程的左边是3的倍数 ,而右边不是3的倍数。
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点的总结,下面总结了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 ,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 ,就可以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 ,再用公式分解 。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
全等三角形(一)经过翻转 、平移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3.能够完全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7.全等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相等。
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SSS(边边边)
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2)SAS(边角边)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3)ASA(角边角)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4)AAS(角角边)
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
(5)RHS(直角、斜边、边)
在一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另一条直角边相等。
角相关定理公式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
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 ,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
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
(2)不等式的性质
①对称性;
②传递性;
③加法单调性 ,即同向不等式可加性;
④乘法单调性;
⑤同向正值不等式可乘性;
⑥正值不等式可乘方;
⑦正值不等式可开方;
(3)一元一次不等式
用不等号连接的,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左右两边为整式的式子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代数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 ,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 ,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 ,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 ,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 ,写做a-b和b-a 。
关于“初一数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花一苗]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294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花一苗”!
希望本篇文章《初一数学》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初一数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一数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把两个方程看成两条直线y=-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