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御花园的用途是什么?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御花园的用途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御花园原来是皇帝及后妃憩赏的园林,也兼具颐养 、祭祀、读书、藏书等功能。
御花园明朝称“宫后苑”,清朝称“御花园”。该园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 ,后来曾有增修,如今仍保留有初建时的格局。该园南北长80米,东西长140米 ,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 。
御花园的主体建筑钦安殿是重檐盝顶式建筑,处在紫禁城中轴线上,以钦安殿为中心 ,向南侧及东、西两侧布置亭台楼阁。御花园内的竹 、柏、松之间点缀山石,形成了四季长青的景观。
御花园的主要特色有:
1、建筑布局对称但又灵活,舒展而又有机地融为一体 。钦安殿两侧平衡布置将近20座各类建筑。其中 ,浮碧亭和澄瑞亭 、万春亭和千秋亭独具特色,这两对亭子东西对称分布,浮碧亭和澄瑞亭是横跨水池的方亭 ,南侧出抱厦;万春亭和千秋亭是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平面呈十字形的多角亭,表现“天圆地方”的观念。
2 、园内奇石星罗棋布,草木茂盛,古柏和藤萝都有数百年历史 。御花园内现存160多株古树 ,分布在园内各处,还有各种山石盆景点缀园中。例如绛雪轩前的一段木化石制成的盆景,貌似长年曝晒的朽木 ,敲击却有声,确实是石质。
3、园内甬路都是用各种颜色的卵石铺砌,组成900多幅图案 ,包括人物、景物 、花卉、戏剧、典故等等 。
扩展资料:
建筑风格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 、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 ,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 ,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
钦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边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跨于水池之上,只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厦;南边的万春亭和千秋亭 ,为四出抱厦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屋顶是天圆地方的重檐攥尖,造型纤巧 ,十分精美。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
倚北宫墙用太湖石叠筑的石山“堆秀 ”,山势险峻 ,磴道陡峭,叠石手法甚为新颖。山上的御景亭是帝 、后重阳节登高的去处 。
参考资料:
故宫里的花园介绍一、御花园
紫禁城内最大的花园为御花园。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 ,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从明景泰六年(1455年)开始增建 ,历经数代 。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 、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园南北宽80米 ,东西长约140米,有建筑二十余处。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 ,各式建筑,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 ,疏密合度。
二 、宁寿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后称乾隆花园)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区的西北角,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公元1771—1776年),共用六年时间才完成 。花园南北长160米 ,东西宽37米,占地面积5920平方米,建筑布局精巧 ,组合得体,是宫廷花园的典范之作。花园分为四进院落,结构紧凑、灵活,空间转换 ,曲直相间,气氛各异。花园中的主要建筑物有古华轩、旭辉亭 、抑斋、遂初堂、竹香馆 、萃赏楼、延趣楼,构成一个自然院落 。西面禊厦中设“流杯渠” ,仿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颇有雅趣。遂初堂是典型的三合院。垂花门内,仅立几块湖石为景 ,环境幽雅别致。粹赏楼为卷棚歇山顶的两层楼,满院山石,耸秀亭居高临下 ,挺拔秀丽,三友轩深藏山坞 。最后一进,居中为园内最为崇高、华美的符望阁 ,以整座山石围其前院,又用庑廊联系阁后斋馆,形成不同的景致和趣味。符望阁前山主峰上有碧螺亭,是个五柱五脊梅花形小亭 ,形状别致,图案全用梅花,且色彩丰富 ,是极少见的亭式建筑。
关于“御花园的用途是什么?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夏筱熏]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290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夏筱熏”!
希望本篇文章《御花园的用途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御花园的用途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御花园的用途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御花园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