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选自《陶渊明集》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桃花源记写作背景,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写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 ”之志,可是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内部互相倾轧 ,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 ,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 ,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 ,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 ,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 ,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 ,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 ” 。次年 ,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 ,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 ,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 ,学仕时期,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 ,从义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
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 ,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读后感
怀着小小的激动心情,我阅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那么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 ,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时候我也不时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那该是多么美好啊。可是那就是仅仅只是幻想 ,当我缓过神来,就会有一种道不明的失落感,人类的破坏 ,人类的不和谐,造成现实社会已经冷冰冰的了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我已经深入其中。小溪两岸群山连绵 ,顺着小溪走,一个神秘的地方出现了,桃花盛开 ,到处生机勃勃 。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 ,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 ,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 ,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
跟着陶渊明的踪迹,我们来到了充满和平宁静的桃花源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好一幅和平宁静的景象。土地平坦宽阔,肥沃的土地上种满了庄稼 ,年轻的小伙子下田耕种,不畏炎热,都在努力的为自己的生活播种着。‘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除了那可爱的桃花,还有一群群小动物,小鱼和小虾嬉戏着 ,来来回回,都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有时候还朝着我们眨眨眼 。 啊,桃花源里的池塘真绿 ,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涟涟秋水,给人几丝凉意;瞧!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把桃花源人们的幸福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设酒杀鸡作食’对于一个外来人,老百姓们热情招待他,热热闹闹 ,并没有觉得他是个外人,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他们那么淳朴 ,善良,可是这个武陵人却不记恩德,恩将仇报 ,妄想打扰他们的安宁生活,以为可以得到一大笔财富。他们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只活在钱财之中 。我们用心想想 ,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人有吗?多吗?确实,多。多的数不胜数。社会上正是有了那么多这种人 ,社会才变的那么乱 。如果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都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考虑 ,不要只想着自己,那么‘桃花源’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
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 ,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份子 ,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 ,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 ,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楚 。
作为现代的中学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桃花源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通译全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
3、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4 、学习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及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的特点。
5 、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疏通文意 。
2、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 、丰衣足食的生活 ,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时安排:
二课时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情景动画,并导入。
同学们,我国湖南省有一处风景独特 、备受世人青睐的旅游胜地 ,她因东晋时期一位诗人的名作而闻名天下。大家知道是哪儿吗?那位诗人又是谁呢?你去过没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桃花源记》,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
二、诵读和复述:
1、教师泛读课文 ,学生听读,从而熟悉字词读音、朗读节奏。
2 、请一位同学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咬准字音。(读完后由同学做适当评价 。)
3、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五分钟后请同学复述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复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然后反复自由朗读。
三 、疏通词句: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难解的、注解中没提到的 、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
2、教师可适当给同学讲解词语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但不宜细讲。有些词语应尽可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展开联想 、加深理解 。
3、请同学找出难译的语句 ,寻找优秀同学作答。(此项活动意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敢于直面疑难、大胆探索的热情。)
4 、请同学逐句翻译,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重点讲解部分 ”进行点拨 。
第二课时
一、理清思路: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归纳其大意。
第一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
第二、三段:发展 ,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的见闻和经历 。
第四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
第五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音乐电视片《桃花源》 ,从而加深学生对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理解 。
二、深入研读:
1 、揣摩语言。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从而体会陶渊明文章的语言技巧。
(1)“忽逢桃花林”,“忽”表现渔人怎样的心情?
(2)“渔人甚异之 ” ,“之”在此指代什么?
(3)“欲穷其林”,“穷 ”与前文哪个词照应?表现作者怎样的心理?
(4)前文与“豁然开朗”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
(5)为什么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2、主题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讨论结束后每题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明确:
1、
2 、
3、
三、拓展思考:
独抒己见(根据立场 、观点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将全班同学分成两至三派进行讨论,然后以自由辩论会形式发表各自见解。)
(1)渔人为何“停数日 ”就“辞去”?为什么不留下来?
(2)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成为现实?
(3)今天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理想?
四、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不仅学到了一些相关的语文知识,也进一步了解了封建社会的一些社会状况,了解了陶渊明其人。古人云:“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我们应当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五、布置作业:
你认为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会不会成为现实?为什么?请写一篇短文 ,表达自己的观点。
395个字 。
根据查询《桃花源记》原文信息显示,《桃花源记》全文包括标点一共395个字。《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选自《陶渊明集》。《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通过虚景实写的手法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 、自由平等的生活 。
《桃花源记》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创造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本文来自作者[映波]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28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映波”!
希望本篇文章《桃花源记写作背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桃花源记写作背景,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