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年,帕赫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 ,他们还有了孩子,是帕赫贝尔写给女儿和妻子的作品 。
故事开始:巴哈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
1669年,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 ,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 。
1677年年,至爱森纳赫 ,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于1678年在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J.C.巴赫。
1681年,巴哈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 。
1683年,巴巴拉和他们唯一的孩子死于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 ,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离开了艾尔特,巴哈贝尔来到伍腾堡宫廷,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
1692年秋 ,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 。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风琴师 ,也就是巴哈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
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巴哈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 ,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 。
1706年,约翰巴哈贝尔去世,享年52岁。
扩展资料:
卡农特点——
卡农 ,是一种曲式的名称,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 "规律" 。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对位。卡农出现于13 、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同一个声部 ,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效果,连绵不断的效果 ,轮唱也是一种卡农 。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D大调卡农" ,是帕赫贝尔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带有一丝意大利式的,甜蜜宁静的忧伤。在不到五分钟演奏长度里 ,其中的"顽固音型主题" 反复出现28次,可是听者却能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卡农本文来自作者[芒旭露]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21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芒旭露”!
希望本篇文章《钢琴曲《卡农》讲的什么故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681年,帕赫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他们还有了孩子,是帕赫贝尔写给女儿和妻子的作品。故事开始:巴哈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