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西时是时辰关门酉时的时辰是下午五点至七点的时辰,因为十二时计时法中 ,从夜里十一点至一点的时间,便由生肖首属来对应标识为子时,而每个生肖对应二小时为一个时辰 ,以次类推,数到酉鸡时时,便是十二生肖中排列第十位,所对应的时间恰好是下午五点至七点 ,因此,关门酉时的时辰是下午五点至七点 。
时辰简介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 ,鸡鸣,平旦,日出 ,食时,隅中,日中 ,日昳,晡时,日入 ,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 ,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 ,昼夜的形成即由此 。其向阳之地面为昼,背阳地面则为夜。
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 ,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秋分以后 ,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由于季节的不同 ,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
中国的时辰从哪个时辰开始算作第二天?是现在的几点?
古代的时辰是一种计时方式。古时候的中国人,将每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一个时辰刚好是今天的两个小时 。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 ,寅,卯,辰 ,巳,午,申 ,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示 ,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
时辰其他情况简介 。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另外 ,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
中国的时辰从子时开始算作第二天,是现在的23-1点这段时间,一个时辰为现在的两个小时。
十二时辰(见地支名称)简介:
1 、子时是夜半 ,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点整至凌晨1点整)。
2、鸡鸣,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 、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即深夜过后的1~3时。
3、平旦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 ”,也就是我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
4、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 ,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 。
5、食时就是古代汉族人民“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6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 ,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
7、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 ,称作午时 。
8、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地支命名,即未时 ,指每日的13~15时。
9 、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 。
10、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代汉族人民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19时 。
11、黄昏指太阳落去 ,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即19~21时。
12 、人定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人定 ”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地支命名是亥时 ,它指当夜的21~23时。
本文来自作者[司寇浩然]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139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司寇浩然”!
希望本篇文章《关门西时是什么时辰》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关门西时是时辰关门酉时的时辰是下午五点至七点的时辰,因为十二时计时法中,从夜里十一点至一点的时间,便由生肖首属来对应标识为子时,而每个生肖对应二小时为一个时辰,以次类推,数到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