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是“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出自亦舒的《曼陀罗》:
女人就像一朵曼陀罗花,美丽动人却带有剧毒。当你被她吸引 ,忍不住想要靠近,你越靠近她,越被她迷惑 ,最后只能像失去知觉的虫子一样,从曼陀罗美丽的花叶中坠落而死 。“感情是很主观的,我不喜欢稀奇古怪的女子 ,她们令我紧张。日常生活,最要紧的是舒适轻松。 ”
这句话是意思是,你眼中视若珍宝的蜜糖,却有可能是别人视若毒药的砒霜 。这句话包含着辩证思想 ,即同一个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对于你而言是蜜糖 ,是很好的东西,但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很可能是毒药。
认知: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一样的东西 ,对这个人来说是好的,对另一个人来说,却是不好的 ,这是人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呈现的不一样的出发点,而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
也就是说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不一样,即认知不同。包括感觉、知觉 、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按照一定的关系所组成的功能系统,所实现的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这句话出自《左传》 ,原文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这里的意思是说,同一样东西对不同的人来说 ,价值和意义可能大相径庭。对于甲来说,它可能是极其珍贵和喜爱的东西,如同熊掌那样珍贵;而对于乙来说 ,它可能是有害甚至致命的,如同砒霜那样危险。这句话反映了事物的相对性和主观性,强调了在评价和对待事物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的需求和偏好 。就比如 ,现如今的不婚者,丁克族,还有同性恋群体 ,我真的持以完全理解的心态。只要不违背国家法律,不破坏人民利益,想怎么生活也都是公民自己的权利。
字面意思是,对你来说这是一块蜜糖 ,但对别人来说它确实砒霜 。
原意出自亦舒的《曼陀罗》,即: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在你自己看来一些如蜜糖般甜蜜美好的事物 ,在别人那里确实像砒霜一般恶毒的毒物了。相同的事物、价值在不同的对象面前它表现出来的意义是不同的 。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简而言之就是所谓的看不惯。看不惯别人吃饭发出声音;看不惯别人说话的方式;看不惯别人大笑的样子;看不惯别人走路的姿势;看不惯别人的审美等等。
庄子的《齐物论》中写道:?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酿成半身不遂 ,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 、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标准呢?
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食草芥 ,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 、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猵狙当作配偶 ,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 。
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水底 ,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 、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
本文来自作者[忆逝逝]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12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忆逝逝”!
希望本篇文章《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原句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原句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出自亦舒的《曼陀罗》:女人就像一朵曼陀罗花,美丽动人却带有剧毒。当你被她吸引,忍不住想要靠近,你越靠近她,越被她迷惑,最后只能像失去知觉的虫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