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徐新的人物专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徐新的人物专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娃娃脸上,挂着灿烂的笑 ,她就是徐新。正是这个女人,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判断,让十多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 ,一飞冲天。其中三位创业者还进入了福布斯富豪榜前一百名 。
29岁的丁磊执着于互联网,徐新交给他500万美元,于是有了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类似的案例还有永和豆浆、中华英才网。没有她的慧眼 ,就没有这些熟悉的名字 。但在闪光灯频频对准他们时,她已经悄然离开,来到下一个渴望资金的创业者面前。
这周一,她作为央视和《每日经济新闻》“赢在中国 ”创业大赛的特别评委 ,专程来到上海。凭借丰富的经验,爽朗的性格,很快与一群梦想创业的“愣头青”打成一片 。活动结束后 ,她接受了本报《新财经周刊》的独家专访。
凭直觉千金一掷
风险投资这个圈子,是男人的天下。入行11年,徐新越发自信 ,放言要创中国第一VC品牌。身为今日资本集团的总裁,她掌控着2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这些资金大多来自欧美政府和企业,可老外们却全权交给她打理 ,这在风险投资界颇为罕见。一问原因:外国投资者相信,这个中国女人有一双慧眼。
和同行相比,徐新常常是“温柔一刀” ,笑傲投资场 。女人的直觉,就是她与生俱来的杀手锏。“选人是门艺术,这么多创业者,这么多项目 ,动辄需要几百万上千万的资金,投给谁,除了做调研看数据 ,还离不开直觉。女性的直觉特准,所以我总能投对人 ”,说完 ,自己乐了 。
回顾起来,她1995年参与了对娃哈哈的投资,当时中国还没人喝瓶装水。直觉告诉她 ,这个行业肯定有戏,所以她和团队决定投资。4年后,她遇到丁磊 ,问他网易在行业里怎么样,丁磊脱口而出:第一 。其实当时网易排名第三,但就是这股自信,深深吸引了她。加上丁磊对商业的敏感和专注 ,于是徐新“下注”500万美元。这两家企业的市值先后超过了10亿美元 。再后来,就是中华英才网,最初不过五个员工 ,再加上一份歪歪扭扭的商业计划书,当时毫无业绩可言。看到互联网招聘的巨大前景,徐新破天荒投资了 ,2014年这个公司身价超过12亿人民币,网站的日浏览量达到1500万。“几年以后,中华英才网也将是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 ,她的信心满满的。
有了这么多经典案例,徐新的名气不胫而走 。每个礼拜,都有各式各样的人 ,带着千奇百怪的创业想法找到她。可投是不投,还得判断。有人豪情万丈地对她说:你投钱给我,我保证3个月后成为中国首富!徐新快言快语:“你的可信度也太差了 。 ”还有人紧握双拳,喊着:相信我 ,要是公司业绩不翻一番,我马上从楼上跳下去!徐新一盆冷水浇过去:我们并不喜欢暴涨,持续成长更重要……
她的性格就是直来直去。毕竟激情不等于一切。她向笔者透露了选人的独门秘技:第一 ,看创业者的头脑,有没有对生意的直觉 。比如丁磊,他第一个进入短信业务 ,第一个开发网络游戏。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他能看到,别人放弃了他能坚持,别人都跟进他能退出。第二 ,业绩,徐新一般只投行业前五名,中国竞争这么激烈 ,能做到前五名,肯定有独到之处 。她会问他们:你做过什么重大决策?你怎么做决定?第三,带队伍的能力,创业者会不会管人。很多公司规模到了100人 ,就管理不下去,创业者反倒成了瓶颈。为了考察这一点,徐新喜欢观察他的副手 ,如果副手能力很强,而且跟随他很多年,说明这个人的领导力不错 。第四 ,激情不能少,具有永不放弃的性格;第五,创业者的品格应该是公开 、透明、诚实可靠 ,这一点不能忽略,毕竟这么多钱交给他呀,能不考虑吗?
为赚钱而创业易败
徐新“创业非常艰辛 ,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在美国硅谷,100万个创业想法,只有6个能成功上市。”
徐新如是说。根据她的经验 ,不少人选择创业,可能是一时冲动,可能想赚钱改善生活 。但成功的人 ,往往都非常热爱他的事业,一心想把事业做大。事业心,创业者很难坚持 ,也难以感染团队。她一针见血地说:“你想想,如果老板只想着赚点钱,团队也是短期考虑 ,赚一票就走 。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变了,不会有长期发展的胸怀,可能连游戏规则也不遵守了。所以单纯为赚钱 ,趁早打消创业念头,还不如去炒房产、卖保险。”
不过,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想创业 。有人甚至预测说 ,中国有1亿人想创业。不过,站在徐新面前的,不外乎3类人。
跨国公司中国区的CEO 、总经理 ,可能会自立门户出来创业 。从简历看,他们都是顶呱呱的,善于建立公司制度和文化 ,拥有专业精神,而且很会融资。但他们缺点也很明显,过去是海外公司的中国总经理 ,拿着30万到50万美元的年薪。出来创业,他们依然给自己开高工资,比如30万美元 。可这样一来 ,就为公司设立了标尺,于是首席财务官的年薪20万美元,销售总监18万美元……于是,公司的成本高得不得了 ,毫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些CEO是走格子的人,而不是画格子的人。他们被训练去执行总部的战略 ,却不习惯自己寻找商机。“我拒绝过一个创业者,他带领一大批人辞职创业,给自己配了秘书和法律顾问 ,还设立一个收购兼并部,请个老外做总裁 。我心想你们公司一分钱没有,还想兼并谁啊!他们先建好了巨轮 ,才发现没有方向。而聪明的创业者是扔掉包袱,划着小舢板出海,能活下来 ,再慢慢壮大。所以,对第一次创业的CEO,我们总让别的投资者去投,先交点学费 。 ”在连珠炮一样的语速下 ,徐新的机敏和幽默扑面而来。
还有一类是“海归”派,成功者不少。他们把美国的模式复制到中国,进行创业 。由于华尔街的投资者喜欢会说英语的人 ,这些“海归”深得青睐。在互联网行业,谁拿到融资,就能养活自己 ,大打广告,名气就出来了,成功就不远了。但他们的劣势同样明显 ,太年轻,管理经验不足,而且喜欢见好就收———“在外国待过 ,见识过上层生活 。别人出好价钱,他们就把公司卖了,然后去享受生活”。
第三类是本土派,数量最多 ,对市场的直觉好,而且非常勤俭节约,生命力强。可惜不会讲英语 ,不会与董事会打交道,而且特别喜欢多元化,不够专注 。但徐新关注的恰恰是本土企业家 ,“中国有那么多中小企业,上市太小,从银行又借不到钱 ,发展又很迅速,这就是我们的投资对象。今天的小企业,很可能就 是明天的大公司 ”。
不过 ,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多元化的问题。她感叹:“这些企业家喜欢同时做很多件事,横跨多个领域,可能是觉得每年30%的成长速度不过瘾 ,要100%的增长才过瘾”,但她坚信,不管你多么聪明多么能干 ,同时做三件事,不可能都做到第一 。于是,为了避免创业者多元化 ,她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投资者必须把50%的身家财产放在这一个公司里 ,让他只有一个儿子,他就没理由不努力。而且只能投入一个行业,让他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关于“徐新的人物专访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畅根辈]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120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畅根辈”!
希望本篇文章《徐新的人物专访》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徐新的人物专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徐新的人物专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娃娃脸上,挂着灿烂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