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 ,三不邪*,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 ,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
五戒是远离一切恶法,生长一切善法的基础 ,严持五戒,即为得一切戒的根本,证得一切无漏功德和圣果的所依处 。戒是佛陀从大悲心中流露出来净化人身心的甘露 ,是佛弟子求得出离的根本保障。圣严法师在
《戒律学纲要》中,以五戒通往人天的护照。五戒是做人的准则,若能受持五戒 ,则能保住人身不失 。戒在修学佛法中有着殊胜的功德,所谓戒为一切诸善功德住处。人必止恶才能行善,有了向善之心,才能进一步希求解脱。故《璎珞本业经》云:“一切众生 ,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 ,以戒为本 。”
世间上最大的利益,莫过于学佛了生死,成就菩提 ,我们要想成就这样善法,就必须要持戒。
扩展资料:
佛教中的戒律有很多种,五戒、八关斋戒 、沙弥十戒、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 ,比丘尼受持三百四十八戒,菩萨戒受持十重四十八轻戒,但都是以五戒为基础 ,一切戒必须从五戒筑起,五戒若学不好,一切戒都无能着手,五戒持得清净 ,其他的戒也就容易持了。
看起来杀、盗 、*、妄、酒的五条戒,是最普通最简单的事,但要仔细研究了五戒的内容之后 ,便知道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的事了 。如果人人受持五戒,那么人类可以和乐相处,一切众生可解除人为的灾祸了。
佛陀制戒的目的 ,是希望佛弟子们能够如法持戒,如法持戒就能够达到净化社会净化人心的目的。守持五戒,实含有无限悲心 ,这是推已及人而及于一切众生的同情心,因为不忍自己被人杀害,所以知道他人乃至一切众生 ,都有不忍自己被杀害之心,故有不杀生戒,所以佛陀制戒,都有一定时节因缘 ,但它的宗佛不离止恶习,行善的慈心 。
如果佛教的五戒能普及到社会,人人奉行五戒十善 ,社会自然安宁,不会有凶杀,强盗 ,欺骗等案件的发生。目前的人类世界,可以说人人都是生活于恐惧之中,除了时时担心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我们在报纸上天天看到人间悲剧的报道,那无非是名利财色的作祟,而演出了种种的罪恶 ,那些罪恶的类别,又皆不出杀盗*妄的范围。
因此,人类安全,虽有法律的保障 ,法律只能制裁于事后,却不能防患于未然。要杀人的,要偷盗的 ,要奸*的,要欺骗的,依然我行我素 。生活于世界中的人 ,谁也没有把握绝对不受杀盗*妄等灾祸的威胁。这样守五戒,只是消极的戒恶。消极的戒恶不是佛法的究竟义,所以进一步鼓励人积极的为善 。
正因如此 ,我们要提倡五戒的受持,如果多一人受持五戒,便为人类社会减少一分制造灾祸的威胁 ,人人受持五戒,我们的世界便是人间净土了。最重要的是佛教的五戒,能够扩大同情心,受持五戒可施一切众生以无畏 ,比如基督教的不杀,只是不杀人,而不戒杀动物 ,而佛教的不杀,不只是不杀人,而且不伤害一切动物。不仅身不去杀 ,连心也不能动念去杀,这是世间法律及宗教所不及的 。
百度百科——五戒
本文来自作者[鲁珍珍]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084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鲁珍珍”!
希望本篇文章《佛教的五戒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五戒是远离一切恶法,生长一切善法的基础,严持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