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广泛学习,且每天都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 ,这样就能明白很多的道理,而不至于在行为上犯过错 。
出自:《论语》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 ,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博闻强识的君子就会每天自省,(用这种方式来提炼自己),这样就会神智清明,品格高尚而行为不会犯错误。
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 ,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 、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 、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 ,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什么意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参 ,字子舆。“省”,视,反省。“谋” ,策划,出谋献计 。“忠 ”,忠诚。“交”,交往 ,合作。“信”,诚信 。“传 ”,老师所授。“习” ,温习,练习。此章的大意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 ,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 ,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孔子曰:“一日三省吾身 ”的原文是什么?
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智慧点: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 ,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 ,引导世人 。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 ,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 ,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成语:三省吾身
拼音:sān
xǐng
wú
shēn解释: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示例:~ ,谓予无愆。
★宋·洪迈《容斋续笔·十五·逐贫赋》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 。白话译文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 ,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
扩展资料:
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学而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ree0731.com/ig/102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一日三省吾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如果能广泛学习,且每天都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这样就能明白很多的道理,而不至于在行为上犯过错。出自:《论语》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